语文版八年级上第28课《干将莫邪》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28课《干将莫邪》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03 20:2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干将莫邪》导学案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了解课文内容。
掌握本节课的实词“汤、背、相、比、购”等和虚词“乃、以”及重点文句。
【学习重难点】
掌握本节课的实词和虚词及重点文句。
【预习互查】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干将(

重身(

立仆(

踬目(

莫邪(

自刎(

踔出汤中(

积累下列实词并解释。
重点实词
比后壮:
剑在其背:
使相之:
购之千金:
入山行歌:
两手捧头及剑奉之:
于是尸乃仆:
临视之:
古今异义词:

古义:
今义:
掌握以下文言虚词。
即以斧破其背:
三年乃成:
此乃勇士头也:
乃分其汤肉葬之:
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干宝(?-336),
史学家、文学家,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人。他的短篇小说集《
》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小说的鼻祖。
【设问导读】
速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看看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人一组,根据提示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可接力讲故事。
干将遭杀后,莫邪还能在原地生活吗?
赤有何本领报父仇?
楚王为何常做噩梦?
赤逃后,其母亲安置在哪里?
客为何要杀楚王?
客与楚王有何仇?
客与赤是何关系?
【自学检测】
1.
翻译下列句子。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部其母曰:“吾父所在?”
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
儿曰:“幸甚!”即自刎,两面三刀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干将莫邪》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领会本文通过细节描写衬托人物性格的特点。
理解文章所反映的古代劳动人民反抗专制暴君的斗争精神
理解老百姓在民间传说中所寄托的美好愿望。
【学习重难点】
分析文章中侠客的人物形象。
【温故互查】
翻译句子。
王即购之千金。
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
【设问导读】
课文故事复述或表演展示。(可推荐两三个小组)
本文主要讲了哪几个人物?你最欣赏哪一个人物?请结合文中语句谈谈你的理由。
小说在塑造赤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自学检测】
找出几个奇幻的细节来,谈一谈你对这篇小说风格的理解。
干将、莫邪的儿子不惜生命为父报仇,“客”也不负诺言,以身殉义。对他们的行为,你怎么看?
【拓展延伸】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①,军人有病疽②者,吴起跑而自吮其脓,伤者之母泣。人问曰:“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对曰:“吴起吮其父之创③而父死,今是子又将死也。吾是以泣。”
注:①中山:国名。②疽:毒疮。③创:伤,伤口。
用现代汉语翻译“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一句。
“伤者之母”为什么要“泣”?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吴起是怎样的一个人?
《干将莫邪》第一课时答案
【预习互查】
1.略
2.1)等后面仔细察看重赏捉拿从事进献倒下靠近
2)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3.1)用2)才3)是
4)于是
4.东晋搜神记
【设问导读】略
【自学检测】
1.1)莫邪的儿子名字叫赤,等到成年之后,就问他的母亲说:“我的父亲在什么地方?”
2)只看到堂前有一根松木柱子竖立在石头上面。
3)男儿说:“太好了!”立即割颈自刎,两手捧着自己的头和雄剑进献给客人,自己的尸体僵直地站立着不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干将莫邪》第二课时答案
【温故互查】
楚王随即悬赏千金捉拿。2)这是勇士的头,应放在开水锅里煮。
【设问导读】
1.略
2.楚王是邪恶势力的代表人物,对劳动人民进行的是残暴的统治;赤与客是正义的代表人物,是普通的劳动者。21教育网
3.小说在塑造赤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的方法。语言描写有多处,就不一一列举了。动作描写的一个例子是:赤不惜自刎献头的刚烈行动。细节描写举例如下:为突出赤对楚王的刻骨仇恨,描写了他的人头被煮时“踔出汤中,踬目大怒”这一细节。
【自学检测】
1.①赤闻客要帮他复仇时,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上,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②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③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作品的风格神奇怪异,沉郁悲壮,体现了志怪小说的特点。21cnjy.com
2.提示:此题意在让同学们理解赤不惜生命替父报仇的历史局限,并理解在今天每个人都要有法律意识,都要依法办事,不能采取像赤那样的行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客”“言必信,行必果”的侠义之举的可取性和局限性。www.21-cn-jy.com
【拓展延伸】
1.将军对你的儿子这么好,(你)为什么还要哭呢
2.因为当年吴起为孩子的父亲吸过伤口,孩子的父亲非常感动,为报答吴起的关爱,作战时他英勇异常,结果战死沙场。“伤者之母”预见自己的儿子也会像他父亲当年那样为报恩而战死沙场,所以哭泣。21·cn·jy·com
3.是一个爱护士兵(或爱兵如子)的将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