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03 19:0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12月份考试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
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划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辉

(yìng)



(xiāo)



(jī)

不同

响(fán)
B.

年(yì)



(ràng)



(gèn)

摘星

月(lǎn)
C.

用(yìng)

刻(kē)


转(niǔ)


人飞船(zài)
D.

陆(zháo)


入(sǒng)


道(uǐ)



借鉴(gōng)
2.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温哥华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
不孚众望
,以216.57分的总成绩夺得冠军。
B.面对三聚氰胺奶粉重现市场这样的事件,政府各职能部门应闻风而动,
上下其手
,彻底追查,促进食品市场环境安全有序。
C.去年,很多地方政府“卖土地”的收入占其财政收入的六七成,这种依靠“土地财政”维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行为,简直是
竭泽而渔

D.参加冬奥会选拔赛那天,李佳很紧张,感觉压力很大,是其他选手和老师们对她
无所不至
的照顾和关心使她逐渐减轻了心理压力。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铁道部决定2010年春运期间在广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都两地试行实名制购票,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春运时票贩子倒票、炒票的行为猖獗,给广大旅客购票带来了许多麻烦。
B.人间喜庆康平世,虎年承欢幸福春。在新春
( http: / / www.21cnjy.com )佳节来临之际,黄冈长江大桥正式开工建设,这标志着老区人民期盼已久的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梦即将变为现实。
C.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自1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29日上映以来,创下了接近亿元票房,再次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成为第一部突破亿元票房的国产动漫电影。
D.联系近期发生的美国对台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售、中美贸易纠纷以及奥巴马会见达赖等外交摩擦,反映金融海啸后中国经济强劲复苏,但美国经济至今没有明显改善,对奥巴马总统的不满上升。
4.
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5.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消声匿迹

销魂勾魄

积毁销骨
B.顺理成章

自找烦恼

融汇贯通
C.标新立异

迥然不同

不落窠臼
D.娇生惯养

娇枉过正

精美绝伦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但是,无论春末,夏初在麦苗地或油菜地里追逐红靛儿,还是天高气爽的秋季,奔跑在柳树下面网罗虎不拉儿,都好像没有见过这种鸟儿。
B.
“打黄鹂!”老史兴致勃勃地说:“你看看我的枪法。”
C.从楼上可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有时候看得淋漓尽致,对我来说,这真是饱享眼福了。
D.他玩猎枪,也是为了养病,能在兴头上照顾旁人,这种品质不是很难得吗?
7.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掩应
噩梦
沼泽
婆娑起舞
B.废墟
惨状
颠倒
毛骨悚然
C.明媚
纳粹
易帜
引人瞩目
D.凋谢
嬉笑
惊惧
绿树成荫
二、
阅读题
8.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
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1)讲普通话能更好地交流,可作者为什么说“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2)作者引用《箜篌引》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许多听了他的讲演的人就“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4)在节选的这段文字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写梁任公先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艺术的沉淀和



的沉淀
先前,每当我看到林风眠这个名字,就想起一种闭眼迎风而立的小鸟。这个莫名其妙的联想悠远而顽固。经过岁月的淘洗,家中仍有不少林风眠画册的散页,一种发黄的16开卡纸,纸上有瓶中的花、水中的天,也有淡淡着色的仕女。我问过父亲这些画页是不是他精心保存下来的,他说不是,青年时代学艺术的他并不喜欢林风眠,而着迷于奇斯恰可夫和列宾代表的“苏派”。青年人喜欢苏派写实的魔力,喜欢它笔触和颜色的“帅”劲儿,林风眠则被艺术界冷落着。“现在呢?”我问父亲。“现在当然不一样了。”这“不一样”便是对林风眠的认可吧,或许这就是艺术和“我”沉淀的结果。
对林风眠,我也经历了不认可到认可的过程。我常想是什么原因让我认可了林风眠。这种认可明明是在欣赏许多大师的杰作之后。我站在伦勃朗、梵高、蒙克的作品前,想到过许多中国艺术家,但还是没有林风眠。
一次路过中国美术馆,顺便
( http: / / www.21cnjy.com )买了门票走进了“林风眠画展”。不知为什么,眼前的林风眠突然变作了另一个人。瓶中花、水中天、闭眼的小鸟都在,但却变得光彩照人起来,一时间我心在激荡,甚至超过了对伦勃朗、梵高、蒙克的感受。如果说面对这些外国大师时的激动包含着新奇感和神秘感,那么现在分明是沐浴在喜气洋洋的光与色之中,墙上的作品确实闪射着光芒。回到家中连忙找出那些泛黄的卡纸,那些印刷品竟也突然新奇起来。
任何艺术都要被历史作些沉淀,这同时,观赏者也经历着沉淀,方能相亲相近。对艺术的认可同时也仿佛是艺术对你的认可。
林风眠创作的盛期是五六十年代,文艺界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历着一起起的风风火火,林先生的家门却紧闭到你“重叩其门才轻轻启开一条缝”。林先生并非一向如此,他的艺术一开始就分明希望遥领世界的回声,他甚至崇拜过法国表现派画家卢奥,创作过《人道》《痛苦》《悲哀》那样直面人生的油画巨作。我想,林先生的“关门”,大约是为着关住一个艺术家心中的一片宁静一分天真,关住那一分不受世俗干扰的感情。真正的艺术家有时要睁大双眼,从平凡中发现美,挖掘美;有时却要紧闭门户,让眼睛只盯住面前的一方白纸,这是不是林风眠的一生?林先生也曾“开门”,连最普通的几株树、几间小屋、一条小河都百看不厌,最没意思的电影他都认为“有形象,有动作,有变化,就有趣”。待到林先生关上门,门就久叩不开了。林先生确实关住了自己的那分天真,关得都有点不谙世事了。“文化大革命”那阵子批斗林先生:“这画的是什么?”“鸟。”(A)“哪有这种黑团团的鸟?”回答仍是:“鸟。”(B)引来一阵怒喝:“这些鸟全闭着眼,到底是对谁不满?”答话低沉下去了,但仍只有一个字:
“鸟……”(C)
那些能被历史沉淀下来的艺术,首先是靠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艺术家在变幻莫测的人类世界里的自我沉淀。而观赏者要认可这些沉淀物,也要有一个自我沉淀的过程。这过程有时候也需要你把眼睛睁大,从那些没意思的几株树、几间小屋,从那些没有意思的电影中看出点意思,乃至于发现趣味。有时也需要你关起门来,爱护自己的那一分天真,那一点真情实感。不然,你怎么会有被文学和艺术认可的可能?
孙犁先生读了我的一篇小说后,写信述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了他阅读中感受到的愉快:“我想,过去,读过什么作品以后,有种纯净的感觉呢?我首先想到的,竟是苏东坡的《赤壁赋》。”我永远也不会不自量力,将我的小说与《赤壁赋》相提并论,在被历史沉淀下来的名篇面前,我只能感到自己的微不足道。然而,作为读者,每一次有意识的阅读和欣赏,都是一次艺术鉴赏力的沉淀。这正是一幅瓶中之花、一幅水中之天、一幅看似其貌不扬的仕人、一幅闭眼迎风而立的小鸟越来越灿烂的原因。这个沉淀下来的你,其实正是靠了它们的造就。
1.第5段写到了林风眠三次均只有一个字的答话,请你揣摩林风眠每一次回答中蕴涵的对所提问题的感受,分别用两个字表述出来。
2.第7段中反复四次使用“一幅”这个数量性词语,在语意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3.文末加点的“它们”一词指代什么内容?请引用原文加以表述。
4.第2、3段提到伦勃朗、梵高和蒙克的作品有什么作用?(不超过30个字。)
5.第7段作者引用孙犁来信中的几句话意在说明什么?(不超过20个字。)
6.第6段提到了艺术家和观赏者相似的“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沉淀”,观照全文,请摘引组织文中的相关词语,分两点写出“自我沉淀”的具体内容。(均不超过20个字。)
7.下列关于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几项是(
)
A.“这个莫名其妙的联想悠远而顽固”,真实地表达出了作者面对林风眠的作品所经历的尚不自觉的长期自我沉淀的过程。
B.“墙上的作品确实闪射着光芒”,表达的是作者对林风眠作品的主观欣赏感受,而并非写实。
C.“对艺术的认可同时也仿佛是艺术对你的认可”,准确地揭示了“艺术的沉淀”与“‘我’的沉淀”之间的辩证关系,两种“沉淀”互为依存条件。
D.林风眠的《人道》《痛苦》《悲哀》这些早年油画是其“关门”前的创作,尚未经过其晚期作品经过的那种“沉淀”,因而是不成熟的。
E.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介绍了林风眠独特的艺术成就,传达出与林风眠作品的强烈共鸣,抒发了对林风眠艺术的深挚热爱。
10.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195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文章第一段,除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新闻诸要素外,还有什么作用?
(2)第四段中画线的语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文章描写火箭发射时的情景用了一连串动词,找出这些动词,简要说明这些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4)请以节选的部分文字为例,谈谈本文的语言特点。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1986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春天,
可能
来得比哪年都早。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探索起到了
催化剂
作用。从这一年开始,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
1992年9月2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 http: / / www.21cnjy.com )召开会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江泽民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都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的新征程。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可能:
氧化剂:
2.最后一句“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的新征程”。这里为什么用“又开始了”?请谈谈你的理解。
3.结合你的理解,说说搞载人航天,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都有什么重要意义?
12.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
( http: / / www.21cnjy.com )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
(1)如何理解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含义
(2)作者为什么将英国的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请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如当年的英国曾号称“日不落帝国”)作出你的评析。
(3)结尾画线的语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有什么作用
思路解析:分析时,可以从内容上看,具有对照作用;从结构上看,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具有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
(4)在这则新闻中,对现实场景的描述与对历史的回顾是怎样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731”罪证值得全人类反思

参观过“731”罪证陈列馆的人都会留下终身的记忆。

陈列馆馆长王鹏说,“731”的罪行不仅仅是杀人,它进行30多项实验的目的是用于战争。用于实验的不光有中国人、朝鲜人,还有蒙古人、俄国人,一些从东南亚战场上抓来的美国、欧洲战俘也成了实验品,实验者要研究不同人种的耐受程度,以便将来在战场上有针对性地使用细菌武器。按照“731”部队生产细菌武器的能力,如果开足马力生产一年,足以毁灭人类。只是后来战况突变,大规模的细菌战没有来得及实施。所以“731”罪行是反人类的,它不光是国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值得全人类去关注和反思。
王馆长介绍说,这些年很多国外的媒体来拍摄专题片,而这些人以前对“731”的“罪行知之甚少”。一次王鹏告诉英国BCC电视台记者,“731”犯下的罪行比纳粹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作所为还要严重,纳粹虽然也曾对活人做解剖实验,但数量和规模都远不及“731”。被“731”用作实验的人在实验者看来不是人,而是“没有生命”的木头(日语称作“马路大”),这些“材料”要接受各种残害性的实验。例如冷冻实验,要把人冻成能敲得响的“木棒”,然后再用不同温度的水去解冻,有的被解冻后肌肉脱落,露出白花花的骨头。再如脱水实验,是要把活人烤干,变成一具“木乃伊”,以此实验人体里含水的准确分量。BCC电视台记者听了也不禁为此暴行咋舌。

陈列馆的解说员介绍说,一位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老人参观“731”罪证陈列馆时,对“731”部队犯下的滔天罪行气愤至极,他看到展台上“731”部队的恶魔石井四郎像后,一脚踢碎了玻璃,但能参观和了解“731”罪行的外国人太少了。据陈列馆统计,在建馆20多年时间里,馆展和流动展出接待的人数有300余万人,其中外国人不到十分之一。王鹏馆长说,陈列馆申报世界遗产,就是要扩大知名度,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段历史,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节选自《生活报》)
(1)比较一下,本文与《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在新闻素材获取渠道方面有什么
不同?
(2)作者在第三段是怎样写“731”的严重罪行的?
(3)一位日本老人参观“731”后“一脚踢碎了玻璃”,这一细节有什么典型意义?
(4)本文写于2005年抗战胜利60
( http: / / www.21cnjy.com )周年之际,“731”罪证陈列馆是否应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问题曾在全国各界人士中引起不小的争论。请就此问题谈谈你个人的观点。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1.选段中“改建、扩建、装修”几个词语的顺序可否进行调换?为什么?
2.如何理解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3.在这则新闻稿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关于港督府的叙述?请谈谈你的理解。
三、
作文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有句名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考和让别人思考。”中国有句俗话叫“三思而后行。”世界纷繁复杂,事物千差万别,谁高谁下,孰优孰劣,如何处理,如何面对……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比较和思考。
请以“学会思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答案
一、选择题
1、C2、C3、B4、B5、
C6、
D7、B
二、阅读题
8、(1)因为“他的声音沉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梁启超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讲话风格,所以说“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2)《箜篌引》简短鲜明,有起承转合,有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当年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又遇到实际的环境,因此,印象更深刻。引用这首诗充分说明先生讲得逼真、深刻。
(3)先生完全投入,每次讲过,“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以强烈的情感感染了

听众。
(4)选段主要运用细节描写写梁任公先生。通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讲《箜篌引》、敲头背书、手舞足蹈地讲《桃花扇》等细节具体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9、
1
困惑、轻蔑、无奈。
2
强调林风眠的每一幅作品都愈来愈灿烂。
3
被历史沉淀下来的名篇。
4
与林风眠的作品对比,说明林风眠的作品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或:衬托、比较。)
5
说明在艺术鉴赏中“自我沉淀”的作用。
6
①“从平凡中发现美,挖掘美”。②“关住那一分不受世俗干扰的感情”。
7
CDE
10、(1)写辉映的朝阳、耸入云天的发射架、
( http: / / www.21cnjy.com )乳白色的飞船和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的航天员杨利伟,寥寥数语,勾勒了一幅静谧的画面,渲染了发射前紧张而激动的场面,引人联想。
(2)过渡(承上启下),说明下文要写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探索努力的过程。
(3)这些动词有“喷射”“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举”“拔地而起”“直刺九霄”等。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神舟”五号发射时惊心动魄的瞬间,表达了作为中国人看到“神舟”五号顺利升空的自豪感。
(4)作者的语言饱含激情,等待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氛的安静,在描写自然景物时有着一种必胜的信心。升空刹那,“惊天动地的巨响”“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是飞船发射的特写镜头,作者怀着崇敬和必胜的信心写出了飞船成功发射的过程,语言优美,极有力量。
11、
1“可能”是指“863计划”的批准,给科技界带来了春天,这是以往所没有的情况。
“催化剂”形象地说明了“863计划”加快了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的进程。
2原来“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所以,中国又有了向太空进军的经济实力。
3
政治上:载人航天技术属于世界上综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较强的科学技术带动工程,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的集中反映和具体体现,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所以,在载人航天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和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上:未来太空资源的开发,必然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谁先开发,谁先获取,谁就受益,这无疑将影响到民族未来的振兴和发展。地球上的有限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载人航天能为解决这个人类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奠定基础。

科技上:如果我们当时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掌握这些世界先进技术,现在我们就会被人看不起,从而受强国欺辱。载人航天作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科学技术领域,对人类的进步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12、(1)标题包含表层和深层两重含义。一方面,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
(2)英国曾经占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称“日不落帝国”。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终于脱离了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国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作者把英国的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意蕴深刻,耐人寻味,十分恰切。
(3)当年的英国是从海上侵犯中国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掠走香港的,今天则是从海上永远离去,两相映照,意味深长。文章以此句结尾,形象而又深刻地揭示了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的历史
意义。
(4)对现实场景的描述是文章的主要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处对历史的回顾都对应着一个现实的场景。比如写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了关于港督府历史的材料;而写到眼前的英国降旗仪式,则联想到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历史的回顾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样表达极大地拓展了新闻的容量,使现实的场景增加了历史纵深感,从而更能使人体会到香港回归祖国这一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
13、(1)本文主要取材于“所闻”的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主要素材来自于陈列馆馆长王鹏和解说员的介绍。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的素材来源是作者的亲历、亲见和所闻所感。
(2)一是通过与纳粹作比较,显其罪行更严重;二是通过典型事例显其无比残酷。
(3)表明普通日本民众的正义感,与日本右翼分子形成对比,引人深思。
(4)“731”罪行是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类的,它不光是国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值得全人类去关注和反思;参观和了解“731”罪行的外国人太少了;同为“二战”三大遗迹中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和日本广岛和平纪念公园都早已成功申报了世界遗产。
14、不能,因为不符合事物发展的正常顺序。
港督府是英统治的象征,港督的离去,人去楼空,意味着英国统治的结束。
港督府经历任港督完善,是英国统治的象征,是英政权在港的标志。
三、作文
15、
解读
:
思考,是人类与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存在着的根本区别,也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要写好这篇文章,就必须了解“思考”的重要意义。话题为“学会思考”,所以行文不能一味立足“思考”,更重要的要体现出“学会”的含义来。
例文
年轮断想
小时候,我曾经望着一个粗大的树桩上面那些圆圈儿,天真地嚷道:“是谁画上去的?”
后来,老师告诉我,那叫年轮,是树的年龄的记录,一圈,便是一岁。
再后来,便有一个傻乎乎的女孩,一见到树桩,就喜欢跑过去数上面的圆圈。她知道,那些圆圈儿,不是人画上去的,而是一棵树生命的轨迹。
一棵树的一生,都写在了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圈一圈的灰褐色的线条上一生度过的日日夜夜,一生经历的风风雨雨,一生的喜怒哀乐,一生的奋斗拼搏,直到生命不复存在时。年轮,便是一棵树的历史的全部记载。
每个生命,都是一部历史,一部不可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的历史。每个生命都必须经历诞生、存在的死亡。然而,死亡之后,是不是每个生命都能像树那样,把自己经历的沧桑记录下来,把生命的轨迹留在世间,作为自己生命的见证呢?不!古往今来,有多少默默无闻的人,静静地诞生,默默地存在,又悄悄地死亡,不留一丝痕迹。他们的历史随着他们生命的终结,被带进了坟墓,消失在天地之间,不会有人再看见,也不会有人重新去读。这是为什么?难道一个人生命的意义仅仅如此吗?
一圈一圈的树的年轮,到底是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日的赤足走过的脚印?是月的银丝编织的花环?是风雨灌制的唱片?还是历史刻下的印痕……或许都是,因为年轮并不仅仅是一棵树生命的记载,更是时光的凝结,是风雨的杰作,是生命拼搏的永恒!它是多么地来之不易!经历无数次狂风暴雨,冰雪霜冻,尽管曾经飘摇颠簸,甚至被打成枯枝败叶,树,总能坚强地傲然挺立,坚守自己的一方天地。年轮,便是见证。
有时候,人比树脆弱。每个人都渴望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功,每个人都渴望能够青史留名,然而很多人的一辈子,只不过是过眼烟云,沉浮飘渺,空乏虚无。人死后,倘若不留下些什么,是会很快被别人遗忘的。也留下一圈年轮吧!用一生的拼搏和奋斗,用一生的执着和热情,用一生的仁和爱,去换取一圈年轮,也作为自己生命的见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