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03 12:5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学设计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课题
第三次科技革命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教学方法
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入手,利用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教学思路
首先用材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生合作,师生交流动态生成完成学习任务。利用材料中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对难点的掌握和理解。




一、导语设计:用多媒体出示这样一段文字:“今天我乘汽车到达学校。8点我进入教室,利用电脑辅导学生,收效很好。课间休息时,朋友打电话来,约我暑假乘飞机去海南旅游或乘轮船游三峡。我告诉他,我在暑假中必须乘火车去老家看我奶奶。中午吃饭时一个学生告诉我,他最大的梦想就是乘宇宙飞船去太空漫步,我很赞赏他的雄心壮志,告诉他,要好好努力。晚上回家,电视里正播放有关核电站的新闻。接着,我又看了卫星直播的球赛。还看了一场美国克隆人题材的科幻影片《魔鬼复制人》。躺在床上回想这一天,才明白原来生活是这么美好,我享受着生活,也享受着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便捷。”提出问题:通过以上文字的阅读你找到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成果?那么还出现了哪些发明成果呢?生回答以上的问题。教师说,我们今天来学习18课第三次科技革命。二、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生阅读。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2、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三、学生自主学习,预习案出示以下问题。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_____________,人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2、_______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______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________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社会。3、生物工程的核心是________,其中_______尤为引人注目。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四、展示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互相检查1、2、3问题。并由组长交换小组检查。检查情况列入对小组的考评。教师点播: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对计算机、航天领域、生物工程方面进行点播。2、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材料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进行点拨学生加以理解。材料如下:材料一:蒸汽机从研制到18世纪定型投产用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而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如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而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五代。说明: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材料二:如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国防建设等。说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材料三:20世纪初,科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70年代增长到60%,80年代已达80%。说明: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经济增长。教师出示材料,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生生之间互相合作,互相提问或检查,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加强记忆和理解。对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教师用多媒体进行点拨学生加以理解。材料一:1914—-1938年的25年中,资本主义生产总共增长了52%;战后从1946—1970年,同样是25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大约4倍。说明: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材料二: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生产力内在结构发生变化
,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初级技术型转变为高技术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说明: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材料三: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1989年建立了“亚太经合织”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在1992年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欧共体12国在1993年宣告欧洲联盟诞生。说明: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教师出示材料,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生生之间互相合作,互相提问或检查,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加强记忆和理解。五、小组合作:“计算机网络对自己学习、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问题的答案,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意见。组长集中组员的意见整理答案或自编小品、短剧准备展示的素材。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情况,展示。小组通过采访、小品、短剧等形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计算机网络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影响。六、课堂小结:七、知识的整合:用多媒体总结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名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间 开始国家 重要发明 重要人物 社会进入
教学反思:让学生阅读文字,让学生找出文字中关于工业革命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较难理解的问题,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多媒体和导学案一起使用,更能便于学生自学。
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标志(领域):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克隆技术
兴起
第三次科技革命
特点:(略)
影响:(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