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学资料(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学资料(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03 20:38:15

文档简介

一、导入
梁昭明太子萧统曾评价这样一位诗人,其诗作“文章不群”“独超众类”。大家猜猜,这位诗人是谁呢?
这位诗人就是我国东晋著名的诗人——陶渊明。大家看他的墓碑,是一本书的形状。的确,陶渊明其人就像是一本书,当你从不同的角度去读,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
二、回归原点——读
1、读准字音
同学们都预习了吗?老师想请大家根据课下注释和手头的工具书,自由地读一读。
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一读。
哪些特别强调的字音。/有没有哪些字音需要斟酌的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提示的重点字音,全班齐读。
2、读出节奏
学习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读,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歌更是如此。仅仅读好字音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节奏,也就是诗歌的停顿)
其实,五言诗歌的停顿,是有规律可循的,大家读一读,发现发现。
请你试着读一句,你为什么这样停顿?(根据音节和完整的意思)
请你再读一读诗歌的其他句子。
其实大家已经发现这个小窍门了,理解了诗歌的大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好节奏。有了节奏做节拍,诗歌诵读起来,就具有了音乐般的美感。将来我们再读古诗,请大家可以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尝试读好节奏。
请全班同学按照大屏幕显示再巩固一遍。自由读2、3遍,试着把节奏读得更自然更流畅些。
一首诗,仅仅读准字音,读好节奏是不够的,好诗就如一杯陈年的美酒,需要我们深入字里行间,慢慢去品。(板书)
三、回归美点——读
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标题:归园田居。其中有一个关键字,大家认为是哪个呢?
归:返回,回到本处,回归。 园田居:提示我们内容上是一首田园诗。
归:久别重逢,惊喜。
陶渊明一生最擅长写三类诗歌:田园诗、饮酒诗和咏怀诗。而其中田园诗成就最大,数量最多。 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诗人用形象和图画说话。”让我们看看这首诗中,陶渊明关注到了哪些景物?(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你们发现哪些景物了吗?草、豆苗、荒秽、月、道路、草木、夕露……(板书)
看这些景物都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请你来读一读,你最喜欢的画面是:
草盛豆苗稀——你喜欢这幅画面,那老师想问问你,从这幅画中,你觉得诗人种田技术怎样?(技术不好,暗含作者离开田园生活久矣)如果你是一位辛勤耕作的农人,当你看见田间“草”,你会有怎样的心情?你会怎么读这一句呢?那么陶渊明看到此景是一样的沉重心情吗?(轻松、愉悦、乐在其中)为什么?(因为这是他想经历的生活,虽辛劳,但精神愉快)那你该用怎样的语调去读呢?你来读一读,你也试一试。
你最喜欢的画面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幅画面是哪里吸引了你啊?
诗人的勤劳(为什么这么勤劳啊?种田技术并不高,一块田里九分是草,一分是豆啊)时间性的词(暗示耕作时间之长,劳动的艰辛)这幅画面中传达出的意境美。月下劳动归来的浪漫。带月,说明时间很晚了,作者不辛苦吗?你觉得他此时已经筋疲力尽了吗?(荷,扛着,带着锄头归来,换成拿、拖合不合适?——心情是愉悦的,为劳动成果感到有成就,愉悦还来自对当下生活状态的享受,什么样的生活?远离世俗,回归自然,自己追求,带着享受,带着微笑,读一读这句)关注其中两个动词,理,为什么不用“除”整理,井井有条,有计划有安排,花费了时间心思。 带:佩戴,引申为披挂
还有哪幅画面让你喜爱?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草木长书下的注释是:草木丛生。说明草木长势怎样?也暗示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荒僻)恰巧印证了前诗的“晨兴理荒秽”“草盛豆苗稀”,在这样一个荒僻的野外夜间穿行,更说明什么?内心无比巨大的驱动力——热爱,热爱田园生活,热爱自由自在的乡野,热爱溶于自然的这份自在与安宁。同样,怀着怎样的心情,用怎样的语调去读?
在诗歌的末尾,作者一句话点明了内心的感受。你来给我们读一读,你觉得哪些地方你想重点强调呢?
不足:不值得。衣服脏了是不是真的没有关系呢?我国古代读书人特别讲求仪容的整洁。认为这不仅表现个人修养,也反映了他的道德情操。何况像陶渊明这样曾祖父、祖父、父亲都身居高官的诗礼读书之家。可是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一个衣服被露水沾湿,外表略显狼狈也觉得没关系的陶渊明,因为他觉得有些东西更重要——愿
你怎么理解 愿?
课前请同学们做了预习,谁给我们补充些作者资料?请大家推荐一位同学,给我们读一读
同学们,要学好诗歌,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则:知人论世,我们读陶渊明的诗,恐怕要知道一点他的人生经历,将来我们读别人的诗歌,也要设法了解下写诗的背景。
再谈对“愿”的理解
(他的很多诗作中,都有寄托类似情感的句子:饮酒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归园田居其一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摆脱官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回归田园
追求人格独立和自我坚守的生活态度,为理想坚持到底
陶渊明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但并不等同于消极避世。这种人格的独立、自我的坚守、对理想的追求,不仅在他的时代,有其存在的价值,在今天,在个人人生的奋斗和选择上,在个人理想的追求和实现上,也给了我们深深的启迪。这首文字简朴,事件寻常的诗作背后,陶渊明找到了他心灵的栖息地。让我们带着由衷的喜悦,大声地自由地背一背这首诗。
说到古诗,和我们马鞍山最有缘分的一位诗人是谁呀?《诗四首》这课中也收录了李白的一首《渡荆门送别》,请同学们按照刚才学习诗歌的方法,小组合作,在昨天预习的基础上,完成课下自主探究。一起来寻觅在这首诗中,诗仙李白是否也找到了他的心灵的栖息地?
以后我们遇到古诗,也希望大家多实践今天课堂上所用到的方法。
课件12张PPT。诗 四 首XX学校 XXX梁昭明太子萧统评
“文章不群”、“独超众类”归园田居陶 渊 明板块一:回归原点——读
1、读准字音。 归田园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huìhèzhǎng 归田园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板块一:回归原点——读
2、读好节奏。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田园居板块二:回归美点——读方法指导:
抓住景物,以读促解。 归田园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不堪吏职,不久自解归隐。归隐后不久,他投入桓玄门下,又因其野心勃勃,欲篡夺东晋政权,不肯与之同流合污。他对俯仰由人的官宦生活发出叹息,官场的种种黑暗现实使他感到失望,又辞职隐居。后有机会任职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浔阳郡派邮至,属吏“当束带迎之”,叹“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遂授印去职。生平经历: (知人论世)板块三:回归积累——背合作探究: 按照《归园田居》所学方法,小组合作,结合课前预习,学习李白《渡荆门送别》。板块一:回归原点——读
1、读准字音。
2、读好节奏。
板块二:回归美点——读
抓住景物,以读促解。
板块三:回归积累——背方法汇总作业布置: 按照课上所学方法,自学《使至塞上》、《登岳阳楼(其一)》。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