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01-05 07:0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8分)
1.下列分别是利用不同能源发电的实例图形,其中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是(  )
A.
风力发电
B.
太阳能发电
C.
火力发电
D.
潮汐能发电
2.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
A
B
C
D
强电解质
Fe
NaCl
CaCO3
HNO3
弱电解质
CH3COOH
NH3
HClO
Fe(OH)3
非电解质
C12H22O11
BaSO4
C2H5OH
H2O
A.A
B.B
C.C
D.D
3.25℃和1.01×105Pa时,反应2N2O5(g)═4NO2(g)+O2(g)△H=+56.76kJ/mol,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
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
D.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4.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a>b
5.把0.05mol
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100mL下列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
A.自来水
B.0.5
mol L﹣1盐酸
C.0.5
mol L﹣1
CH3COOH溶液
D.0.5
mol L﹣1
KCl溶液
6.对于可逆反应A(g)+2B(g) 2C(g)△H>0,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反应A(g)+B(g) C(g)+D(g)发生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H<0
B.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E1减小,E2增大
C.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H不变
D.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减小
8.室温下向10mL
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小
B.溶液中不变
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D.醋酸的电离常数K随醋酸浓度减小而减小
 
二、非选择题
9.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O2(g)═H2O(l)△H=﹣285.8kJ/mol
②H2(g)+O2(g)═H2O(g)△H=﹣241.8kJ/mol
③C(s)+O2(g)═CO(g)△H=﹣110.5kJ/mol
④C(s)+O2(g)═CO2(g)△H=﹣393.5kJ/mol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2)H2的燃烧热为  ;C的燃烧热为  .
(3)燃烧10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
(4)CO的燃烧热为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
10.25℃时,0.05mol L﹣1H2SO4溶液的pH=  ,0.01mol L﹣1
NaOH溶液的pH=  .
11.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H+)=2×10﹣7mol L﹣1,则此时水中的c(OH﹣)=  ;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5×10﹣4mol L﹣1,则此时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  .
12.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
t/℃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2)从表中看出,升高温度,K值  ,则CO2的转化率  ,化学反应速率  .(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正(H2)=v逆(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 c(H2)=c(CO) 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13.乙醇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和液体燃料,可以利用下列反应制取乙醇:
2CO2(g)+6H2(g)
CH3CH2OH(g)+3H2O(g)①298K时,K1=2.95×1011
2CO(g)+4H2(g)
CH3CH2OH(g)+H2O(g)②298K时,K2=1.71×1022
(1)条件相同时,反应①与反应②相比,转化程度更大的是  .
(2)在一定压强下,测得反应①的实验数据如表:
温度(K)CO2转化率(%)n(H2)/n(CO2)
500
600
700
800
1.5
45
33
20
12
2
60
43
28
15
3
83
62
37
22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
①温度升高,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提高氢碳比[n(H2)/n(CO2)],对生成乙醇  (填“有利”或“不利”).
 
2016-2017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8分)
1.下列分别是利用不同能源发电的实例图形,其中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是(  )
A.
风力发电
B.
太阳能发电
C.
火力发电
D.
潮汐能发电
【考点】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新能源是既无污染,又是新开发的能源.
【解答】解:A、风能是清洁无污染的环保新能源,故A不符合题意;
B.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B不符合题意;
C、火力发电需要煤作燃料,煤是不可再生能源,也不是环保新能源,故C符合题意;
D、潮汐和海风发电是新开发利用的环保新能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
A
B
C
D
强电解质
Fe
NaCl
CaCO3
HNO3
弱电解质
CH3COOH
NH3
HClO
Fe(OH)3
非电解质
C12H22O11
BaSO4
C2H5OH
H2O
A.A
B.B
C.C
D.D
【考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分析】强电解质是指在水中完全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弱电解质是指在水中不完全电离,只有部分电离的化合物;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解:A、由于Fe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铁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NH3是非电解质,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BaSO4是盐属于强电解质,熔融状态完全电离,故B错误;
C、碳酸钙是盐属于强电解质,次氯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乙醇是非电解质,故C正确;
D、水能够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属于弱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3.25℃和1.01×105Pa时,反应2N2O5(g)═4NO2(g)+O2(g)△H=+56.76kJ/mol,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
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
D.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考点】焓变和熵变.
【分析】由反应2N2O5(g)=4NO2(g)+O2(g)△H=+56.76kJ/mol,可知该反应吸热,且熵值增大,根据△G=△H﹣T △S判断,反应能自发进行,必须满足=△H﹣T △S<0才可.
【解答】解: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在反应2N2O5(g)=4NO2(g)+O2(g)△H=+56.76kJ/mol,可知该反应吸热,且熵值增大,
根据△G=△H﹣T △S判断,反应能自发进行,必须满足△H﹣T △S<0才可,即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故选D.
 
4.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a>b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先假设体积增加一倍时若平衡未移动,B的浓度应为原来的50%,实际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比假设大,说明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即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a<b,据此结合选项判断.
【解答】解:先假设体积增加一倍时若平衡未移动,B的浓度应为原来的50%,实际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比假设大,说明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即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a<b,
A、假设体积增加一倍时若平衡未移动,B的浓度应为原来的50%,实际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大于原来的50%,说明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移动,故A错误;
B、根据A的判断,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反应物转化率增大,故B错误;
C、平衡向正反应移动,B的质量增大,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故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大,故C正确;
D、根据A的判断,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则a<b,故D错误;
故选C.
 
5.把0.05mol
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100mL下列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
A.自来水
B.0.5
mol L﹣1盐酸
C.0.5
mol L﹣1
CH3COOH溶液
D.0.5
mol L﹣1
KCl溶液
【考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分析】溶液导电能力与自由移动离子浓度成正比,溶液中导电能力变化最小,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最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自来水自由移动离子浓度较小,NaOH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出自由移动阴阳离子而导致自来水中离子浓度变化较大,所以导电能力变化较大,故A不选;
B.盐酸和NaOH的物质的量相等,且HCl是强电解质,将NaOH固体加入稀盐酸中,二者恰好反应生成0.05mol/L的NaCl,NaCl是强电解质,所以溶液离子浓度变化不大,则溶液导电能力变化不大,故B选;
C.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醋酸和氢氧化钠物质的量相等,且醋酸钠和醋酸浓度相等,二者反应生成强电解质醋酸钠,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较大,溶液导电能力变化较大,故C不选;
D.KCl、NaOH是强电解质,且NaOH和KCl不反应,加入NaOH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较大,则溶液导电能力变化较大,故D不选;
故选B.
 
6.对于可逆反应A(g)+2B(g) 2C(g)△H>0,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
【分析】对于可逆反应A(g)+2B(g) 2C(g)△H>0,反应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吸热,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已知图象中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故A错误;
B.正反应吸热,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已知图象中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故B错误;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所用时间较少,图象不符合,故C错误;
D.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所用时间较少,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含量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7.反应A(g)+B(g) C(g)+D(g)发生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H<0
B.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E1减小,E2增大
C.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H不变
D.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减小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A.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具有的能量的相对大小分析;
B.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C.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物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D.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解答】解:A.由图可知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反应后物质总能量降低,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0,故A正确;
B.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所以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减小,E2减小,故B错误;
C.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物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所以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H不变,故C正确;
D.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故D正确;
故选B.
 
8.室温下向10mL
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小
B.溶液中不变
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D.醋酸的电离常数K随醋酸浓度减小而减小
【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分析】醋酸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醋酸溶液,促进醋酸电离,醋酸电离产生的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数目增多浓度减小,根据醋酸的电离程度确定溶液中微粒个数变化.
【解答】解:A、醋酸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醋酸溶液,促进醋酸电离,醋酸电离产生的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数目增多,故A错误;
B、液中=K,温度不变,K不变,故B正确;
C、加水稀释,促进电离,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但氢离子浓度降低,故C错误;
D、醋酸的电离常数K只和温度有关系,加水稀释醋酸浓度减小,但是K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9.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O2(g)═H2O(l)△H=﹣285.8kJ/mol
②H2(g)+O2(g)═H2O(g)△H=﹣241.8kJ/mol
③C(s)+O2(g)═CO(g)△H=﹣110.5kJ/mol
④C(s)+O2(g)═CO2(g)△H=﹣393.5kJ/mol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②③④ .
(2)H2的燃烧热为 285.8kJ/mol ;C的燃烧热为 393.5kJ/mol .
(3)燃烧10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1429.0KJ .
(4)CO的燃烧热为 283.0kJ/mol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O2(g)=CO2(g)△=﹣283.0kJ/mol .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符号判断;
(2)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3)根据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热量比求算;
(4)结合盖斯定律计算得到,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解答】解:(1)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符号可知,四个反应的△H均为负值,即都是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
(2)H2(g)+O2(g)═H2O(l)△H=﹣285.8kJ/mol,C(s)+O2(g)=CO2(g)△H=﹣393.5kJ mol﹣1,依据燃烧热概念可知H2的燃烧热为285.8kJ/mol,碳的燃烧热为393.5kJ mol﹣1,
故答案为:285.8kJ/mol;393.5kJ mol﹣1;
(3)H2(g)+O2(g)═H2O(l)△H=﹣285.8kJ/mol,燃烧10g
H2的物质的量为5mol,则燃烧10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285.8×5=1429.0KJ;
故答案为:1429.0KJ;
(3)③C(s)+O2(g)=CO(g)△H=﹣110.5kJ mol﹣1;
④C(s)+O2(g)=CO2(g)△H=﹣393.5kJ mol﹣1;
依据盖斯定律④﹣③得到CO(g)+O2(g)=CO2(g)△=﹣283.0kJ/mol;
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O(g)+O2(g)=CO2(g)△=﹣283.0kJ/mol,
故答案为:CO(g)+O2(g)=CO2(g)△=﹣283.0kJ/mol.
 
10.25℃时,0.05mol L﹣1H2SO4溶液的pH= 1 ,0.01mol L﹣1
NaOH溶液的pH= 12 .
【考点】pH的简单计算.
【分析】由于硫酸是二元强酸,故25℃时,0.05mol L﹣1H2SO4溶液中c(H+)=0.1mol/L,根据pH=﹣lgc(H+)来计算;
由于氢氧化钠是一元强碱,故0.01mol L﹣1
NaOH溶液c(OH﹣)=0.1mol/L,然后根据c(H+)=求出氢离子浓度,再根据pH=﹣lgc(H+)来计算.
【解答】解:由于硫酸是二元强酸,故25℃时,0.05mol L﹣1H2SO4溶液中c(H+)=0.1mol/L,故pH=﹣lgc(H+)=﹣lg0.1=1;
由于氢氧化钠是一元强碱,故0.01mol L﹣1
NaOH溶液c(OH﹣)=0.1mol/L,故溶液中c(H+)===10﹣12mol/L,故溶液的pH=﹣lgc(H+)=﹣lg10﹣12=12.
故答案为:1;12.
 
11.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H+)=2×10﹣7mol L﹣1,则此时水中的c(OH﹣)= 2×10﹣7mol L﹣1 ;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5×10﹣4mol L﹣1,则此时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 8×10﹣11mol/L .
【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
【分析】水电离的c(OH﹣)=c(H+),温度不变,Kw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5×10﹣4mol L﹣1,则c(OH﹣)=,以此计算.
【解答】解: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H+)=2×10﹣7mol L﹣1,则此时水中的c(OH﹣)=2×10﹣7mol L﹣1,该温度下Kw=2×10﹣7mol L﹣1×2×10﹣7mol L﹣1=4×10﹣14(mol L﹣1)2,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5×10﹣4mol L﹣1,则此时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8×10﹣11mol/L,
故答案为:2×10﹣7mol L﹣1;8×10﹣11mol/L.
 
12.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
t/℃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2)从表中看出,升高温度,K值 增大 ,则CO2的转化率 增大 ,化学反应速率 增大 .(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BC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正(H2)=v逆(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 c(H2)=c(CO) 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830 ℃.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1)K为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
(2)由表格数据可知,温度越高K越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速率增大;
(3)结合平衡的特征“等、定”及衍生的物理量判定平衡状态;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 c(H2)=c(CO) c(H2O),则K==1,以此判断温度.
【解答】解:(1)由CO2(g)+H2(g) CO(g)+H2O(g)可知,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故答案为:;
(2)由表格数据可知,温度越高K越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K值增大,则CO2的转化率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故答案为:增大;增大;增大;
(3)A.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容器中压强始终不变,不能判定平衡状态,故A不选;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浓度不变,为平衡状态,故B选;
C.v正(H2)=v逆(H2O),可知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为平衡状态,故C选;
D.c(CO2)=c(CO)与起始浓度、转化率有关,不能判定平衡状态,故D不选;
故答案为:BC;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 c(H2)=c(CO) c(H2O),则K==1,结合表格中数据可知,此时的温度为830℃,
故答案为:830.
 
13.乙醇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和液体燃料,可以利用下列反应制取乙醇:
2CO2(g)+6H2(g)
CH3CH2OH(g)+3H2O(g)①298K时,K1=2.95×1011
2CO(g)+4H2(g)
CH3CH2OH(g)+H2O(g)②298K时,K2=1.71×1022
(1)条件相同时,反应①与反应②相比,转化程度更大的是 ② .
(2)在一定压强下,测得反应①的实验数据如表:
温度(K)CO2转化率(%)n(H2)/n(CO2)
500
600
700
800
1.5
45
33
20
12
2
60
43
28
15
3
83
62
37
22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
①温度升高,K值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提高氢碳比[n(H2)/n(CO2)],对生成乙醇 有利 (填“有利”或“不利”).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分析】(1)利用化学平衡常数来分析转化程度,平衡常数大,则转化程度大;
(2)①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温度越高,CO2转化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
②提高氢碳比促使反应正向移动的程度增大,有利于生成乙醇.
【解答】解:(1)因反应②的K大,则正向进行的程度大,即反应物的转化程度高,故答案为:②;
(2)①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温度越高,CO2转化率,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K值越小,故答案为:减小;
②根据表格可知,其它条件不变时,提高氢碳比[n(H2)/n(CO2)],CO2转化率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的合成,故答案为:有利.
 
2017年1月3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