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奇石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对奇石的欣赏,感受自然美。
2.用水墨的形式创作造型奇特的石头。
3.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
2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交谈、学生作业或问题分析反馈等形式 2.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3.使学生更好掌握山水画绘画的技巧
3重点难点
重点:石头造型的新颖和富有美感。
难点:墨色的变化。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奇石的部分。
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
小结
同学们,大自然的杰作有时给我们呈现出了夺人心魄的美。(出示课件)它是如此幽蓝如梦,它是如此道骨仙风,而它又是如此恢宏如画。这些都是我们身边最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石头,所以人们常把这些神奇的石头,称作“奇石”(板书)
活动2【讲授】感知探究
1、课件出示一些奇石
这些奇石到底美在哪里?
(形、纹、色)
2、出示课件
我国名石众多,这就是我国的四大奇石:安徽的灵璧石、广东的英石、南京的雨花石、江苏太湖的太湖石。
出示真石
老师今天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块真的奇石,想不想和它来一次亲密接触接触?
学生摸摸石头。触摸后有怎样的感受与发现?
(摸上去是坚硬的、冰冷的、粗糙的,这些表面的效果我们通常叫它“质感”。
活动3【活动】欣赏
自古就有无数的文人雅士都爱石,甚至玩石、藏石,寄情于石。(出示蒲华的《花卉册页》)
这是谁画的?画的是哪一类石头?
活动4【活动】四、教师示范
“勾”,老师也来画一画造型奇特的石头。先在笔尖蘸较浓的墨,下笔前先考虑如何出势,用中锋行笔,一边画一边想象奇石的造型轮廓如何起伏变化,运笔一定要肯定有力。形勾出来后,再用线勾出一些有趣的孔洞,可以有大有小。
勾好后,我们再来表现奇石的肌理、质感,擦去水分,以半侧锋轻轻地擦。这种方法在中国画专业的术语中叫“皴”(板书,写上拼音)
石头画好了,我们还可以写上题目和名字。
活动5【作业】五、实践
下面我们就来画一画,比一比谁的奇石最美。
播放课件。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6【活动】展示
请同学们看一看,你最喜欢谁画的奇石?为什么?
活动7【活动】总结
古人云“山无石不齐,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的确,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如此美丽的奇石,使我们惊叹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课件14张PPT。同学们好!■ 猜一猜:这是什么? ■ 猜一猜:这是什么? ■ 走向“奇石世界” 感受自然之美 ■ 奇石“奇”在哪里?奔流(纹石)大漠探幽(台洞石)米芾拜石(纹石)浮云叠岫(磐石)奇在“形态”、“纹理”、“颜色”……中国四大奇石安徽灵璧石广东英石南京雨花石江苏太湖石■ 这是谁画的?画的是哪一类石头?花卉册页(中国画) 清代 蒲华蒲华 (1832~1911年),字作英,浙江嘉兴人,为清代末期“海上画派”代表画家之一。■ 空手比划,跟着步骤图画一画。■ 我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人,我爱水墨画!用水墨方式表现奇石之美■ 我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人,我爱水墨画!用水墨方式表现奇石之美■ 品作品之美 享成功之乐 从造型、肌理及水墨变化等方面,
品赏自己和同学创意的奇石水墨画。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
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 课后,查找各个时代名家画石作品,加以欣赏。清代 蒲华当代 孙其峰明末清初 朱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