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人类的形成》教案0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人类的形成》教案0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03 19:4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类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原始社会的解体等相关史实。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人类起源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21
cnjy
com
德育目标
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教学重点
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1、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2、残暴的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为什么说是社会的进步。
教学方法
1、故事导入法。在本课开篇之前,教师可借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提问,从而导入新课。
2、讲解法。对于人类起源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需要教师系统讲解,使学生思路清晰。
3、讨论法。关于人类的进化史,教师应调动学生去积极思考和探究,组织系列式的讨论,并与教师的陈述和总结相结合。www.21-cn-jy.com
4、图片和实物资料辅助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电脑多媒体手段将人类进化史进行直观、生动地体现,让学生明辨是非,最终得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结论。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的图片和实物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人类的出现
1、南方古猿(正在形成的人)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把课本上第一段正文内容和下面的两段小字内容看一下,了解人类的出现过程。
[学生看书]……
[教师讲述]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中有三个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下面我们以南方古猿为例,来了解人类起源的前两个阶段。(用投影显示:“汤恩小孩”图像)21·cn·jy·com
[教师讲解]同学们,我们在投影中看到的头盖骨化石是1924年学者们在南非汤恩首次发现的南方古猿化石。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往往经过一个又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人类对自身历史的认识也是如此。
[教师引导]关于“完全形成的人”,中国学者把它分成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四个进化阶段。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个表格。
[投影显示]
进化阶段
主要代表
早期猿人
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晚期猿人
印尼爪哇人
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
早期智人
德国尼安德特人
中国丁村人
晚期智人
法国克罗马农人
中国山顶洞人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我们过去学习过的内容和今天接触到的新知识,对人类的起源展开讨论,然后回答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师提问]由上面的内容可以知道人类的起源是怎么一回事?
[学生回答]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教师提问]在由猿到人的过程中,什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学生回答]集体生产劳动实践,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因素。
[教师引导]现在请大家集体朗读[动脑筋]的内容,读完以后判断一下,他们谁说得对:“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和“我不太同意这种说法,因为很多人认为火的使用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这两种观点哪一种是正确的?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我们人类的祖先南方古猿在不断适应自然条件变化的过程中,逐渐习惯于直力行走,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这就为古猿学习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大脑发育提供了可能。正如恩格斯所说:“这就完成了从猿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而火的使用是古猿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之后产生的,它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体现,当然在人类的进化史上火的使用确实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并非具有决定意义。
提示:关于人种的起源问题,教师可结合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分子宣扬的“种族优劣论”和所谓的“白种人是最优秀的种族”等相关言论,引导学生积极探讨人种起源的原因,驳斥“种族优劣论”的邪说。考古发现,晚期智人阶段,人类已经遍布亚、非、欧、美洲各大陆,由于混血和地球各区域地理条件差别造成的巨大影响,人类经遗传而造成的肤色、毛发、鼻唇等也极不相同,终于形成黄、白、黑三大人种。但这是外貌特征的差异,各人种在体质和智力上并无优劣之分。人种的差别是人类起源后在迁徙过程中随着环境变化而逐步形成的。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宣扬的“种族优劣论”是为他们的侵略战争服务的。
[教师过渡]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后,人类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原始人类为什么过着群居生活?请同学们看书作答。2·1·c·n·j·y
[学生看书]……
二、氏族社会
[学生回答]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历史,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早期,由于生产工具原始,生产力低下,物质相当匮乏,人们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他们生活在几十人组成的小集体中,为采集、狩猎、捕鱼四处奔波,居无定所。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结合中国历史的内容,回忆一下中国原始居民中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学生回答]北京人使用的工具非常简单,是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当时的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北京人过的是群居生活,他们往往几十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构成早期原始社会。因为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情况下,依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下去,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同大自然斗争,从而获得生存的机会。www-2-1-cnjy-com
[教师小结]由此看来,原始社会早期,人们过着群居生活,主要生活方式是采集和狩猎。人们之间共同劳动,共同生活。那么,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本,原始社会进入到第二个阶段的状况如何?【来源:21cnj
y.co
m】
[学生回答]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进步,氏族出现,原始社会进入到第二个发展阶段。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说明氏族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氏族,两个或几个氏族又组成部落。由于群婚的缘故,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而且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因此最初人们生活在母系氏族社会里。那时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21cnjy.com
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手工业的进步,部落间的产品交换和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出现了。男子主要从事犁耕农业和畜牧业,男子在经济中开始占主导地位。婚姻关系相对固定,人们开始“既知其母,又知其父”。家族内和氏族首领都是男性,男子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逐渐取代母系氏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师讲解]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开始的。直立人阶段的原始人类已经过着集体劳动、共同消费的社会生活。在早期智人阶段,人类除在集体组织内部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劳动社会分工外,同时在婚姻关系上已从原始的乱婚进入血族群婚阶段。也就是说,在一个集体内部禁止母辈和子辈之间通婚(但同辈人之间却互相通婚),它比原始的乱婚进步。实行血族群婚制的集体,又称之为“血缘家庭”。恩格斯曾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说:“这种家庭的典型形式,应该是一对配偶的子孙中每一代都互为兄弟姐妹,正因为如此,也互为夫妻。”血族群婚是人类婚姻关系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氏族组织的最初萌芽。
晚期智人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行血族群婚的血缘家庭逐渐转变为实行本血族内禁婚,必须和血族外的异性通婚的族外群婚制,即本血族的兄弟姐妹不再互为夫妻,而只能和另一个血族的男女通婚。这种实行族外群婚制的血族就逐渐形成一个界线分明的社会集团,即氏族。通俗地说,氏族就是人们按照血缘关系组成的一个比较固定的集团,它是当时社会的基本细胞。21·世纪
教育网
与原始群居,特别是与国家组织形式相比,氏族社会具有如下特点:
[投影显示]
第一,氏族社会是人类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形式,它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不同的阶段;
第二,氏族是按同一祖先的亲属关系(即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的社会集团,血缘是制约人类相互关系的最基本的纽带;21
cnjy
com
第三,氏族是原始人类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由于女子和男子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经济地位,因此在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不同时期,妇女和男子先后成为氏族社会的主体;【出处:21教育名师】
第四,氏族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平等社会,人们过着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
氏族社会作为人类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组织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必然有其特定的作用:第一,氏族社会实行旅外群婚,这就比血族群婚前进了一步。它有助于人类保持紧密和持久的结合,并且可以避免由于血亲通婚对人的体质造成的危害。第二,氏族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有助于人类之间的凝聚力的加强,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三、国家的产生
[教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阅读时要思考以下问题:
(1)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
(2)国家与氏族组织相比,有哪些不同特征?
(3)为什么说残暴的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可以讨论。
[学生看书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1)在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人们有了剩余产品,出现了家庭私有财产,甚至公有财产也逐渐被家族长和氏族首领掠为私产。为增加劳动人手,生产更多的剩余产品,人们把战俘变为奴隶,于是出现了奴隶制。在氏族部落内部也出现了贫富分化,出现了私有制。同时,为掠夺邻人财产、土地和人口,战争日益频繁,在近亲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中,军事、行政和宗教贵族首领权势日益显赫,成为统治阶级。当社会矛盾达到无法调和的程度时,统治阶级就设置一系列机构和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和城墙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21教育网
(2)国家和氏族组织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下面两点:
首先,国家是按地域划分居民的,而氏族是以血缘关系来划分的。这种划分,主要是指对地域之上的居民以什么为基础进行统治和管理。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进行管理,即以一定的亲属联系为单位,而国家对居民的管理则是以居住地域的联系为基础,即以居住区为单位。这种对居民管理形式上的区别,其实质在于,在共同生活居住的地域上,居民的成分变得复杂起来,社会成员的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人们之间的关系不再仅仅是血缘关系,而是以阶级关系为核心的多种社会关系的结合。2-1-c-n-j-y
其次,公共权力的设立。所谓公共权力,主要是指武装的人和物质的附属物。武装的人主要包括军队、警察等等,物质的附属物主要指法庭、监狱等强制性暴力机关。原始社会的氏族组织是没有这些公共权力的,也不需要有,因为当时没有阶级矛盾和冲突,用不着用这些强制性的暴力手段来解决。而国家却必须设立公共权力,因为要解决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范围之内就必须要有暴力强制机关,这就是国家的公共权力。
(3)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虽然原始社会的社会成员是建立在平等、无剥削、无压迫、平均分配产品的社会关系上的,但它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状态下,为维护人类的生存而必须采取的一种社会形态。它是与原始社会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的,奴隶的集体劳动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而且还创造了高度繁荣的文明。从历史发展来看,奴隶社会时期不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原始社会,而且还创造了原始社会所没有的令世人瞩目的文化成就。【版权所有:21教育】
四、小结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