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3力矩和力偶
教案
【课题名称】
力矩和力偶
【教学目标与要求】
熟练地计算力对点的矩,理解合力矩定理的意义,并能在计算中应用;力矩的基本性质,弄清力矩和力偶矩的区别。www.21-cn-jy.com
【重点和难点分析】
力矩、力偶矩的计算
【教学方法】
讲练法、演示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
讲授与演示交叉进行、讲授中穿插讨论、讲授中穿插练习与设问,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力对点之矩
1、概念:力对刚体易产生移动效应,也可以产生转动效应。
作用在自由体上的将对物体产生绕质心的转动效应,作用在有固定点的物体(例如:套在螺母上的扳手或杆钳)上的力将对物体产生绕支点的转动效应。21教育网
力对物体绕某点转动的效果,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
(1)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
(2)力使物体绕O点的转动方向。
2、定义--力对点之矩(力矩)
力对点之矩即为力使刚体绕固定点转动效果的度量。
点O即为力矩中心、简称矩心
d----
力臂
乘积Fd----
力矩的大小
正负号规定:力矩转向逆为正
注意:①平面力对点之矩是一个代数量。单位:N·m
,
kN·m。
②力矩中心不一定取在固定点上,而可以取外体上的任一点。
如果是自由刚体,则力对其上任意一点均可取矩(形成抽象化概念)。
3、力矩性质
(1)力F对于O点之矩不仅取决于F的大小,同时还与矩心的位置有关(力矩与矩心的位置关系)。
(2)力F对于任一点之矩,不因该力的作用点沿其作用线移动而改变(因力及力臂大小均未改变)。即:力沿作用线移动,力矩不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力的大小等于零或力的作用及线通过矩心时,力矩等于零。
(4)互成平衡的两个力对于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等于零。即:两个平衡力对任一点的力矩和为零。
二、力偶及其性质
1、力偶的概念
定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而不重合的两个力所组成的特殊力系称为力偶。记作(F,F')。力偶对刚体只产生转动效果而不产生移动效果。21·cn·jy·com
2、力偶矩
力偶对刚体的转动效果,用“力偶矩”来度量,它等于力偶中的一个力与力偶臂(两力间的距离)的乘积,其正负号与平面力矩相同。记为M(F、F
/)=
+
F
d
=
m
平面力偶的力偶矩是代数量。
平面力偶的三要素:力偶矩的大小,力偶的转向,力偶作用面的方位。
3、力偶的性质
(1)力偶不能看成合力,因此力偶不能与一个力平衡,力偶只能与力偶平衡。
(2)力偶对其作用面内任意一点之矩恒等于力偶矩,而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3)平面内两力矩,若力偶矩相等,则两力矩等效。
根据以上性质,可得出两个推论:
(1)刚体的作用与作用平面的方位有关,而与平面的位置无关。
(2)只要保持力偶矩不便,可以同时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短。
【课程小结】
1.力和力臂的乘积叫做力矩,M
=
F×L。
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共线的两个平行力组成的系统,叫做力偶。
3.用力偶中的一个力F与力偶臂d的乘积F×d来度量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称为力偶矩(m即M
=
F
×
d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