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机械
教案
【教学课题】
机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结合实例了解机械的组成以及在人类社会发展当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参与探究机械的组成的具体的体验,能够了解一些简单的机器的组成的器件有哪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机器组成的实验中培养合作精神,养成事实求是、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机器的组成。
难点:机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着什么样的作用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内容】
一、机械的组成
1、机器的组成部分:
(1)原动机:提供动力,把其它形式的能量变化为机械能。例如:汽车、拖拉机上的汽油组成或者柴油机床上的电动机。
(2)工作机:它的任务是完成某一特定工作,例如汽车的车轮,轮船飞机的螺旋桨等。
(3)联机机构:连接原动机与工作机,在传递机械能的同时改变运动的快慢和形式。例如:汽车的变速箱以及各种传动装置和机构。
(4)控制机构:控制和协调各部件的运动。例如:汽车的方向盘、加速踏板、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等。
新型的自动化机器多采用电子控制或者是只能控制。例如:无人驾驶汽车巴雷达、声纳、摄像机与油门、制动、方向盘集成在一起,使汽车在行驶中始终走在道路的中心线上。
内燃机是将燃气燃烧时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工作过程:
如右图,内燃机可视为下列三种机构的组合:
①曲柄滑块机构,由活塞4、连杆3、曲轴2和机架1构成,作用是将活塞的往复移动转换为曲柄的连续转动。
②齿轮机构,由齿轮9、10和机架1构成,作用是改变转速的大小和转动的方向。
③凸轮机构,由凸轮8、推杆7和机架1构成,作用是将凸轮的连续转动转变为推杆有规律的间歇往复移动。
二、机械使用与人类社会发展
【课堂小结】
1、机器的四个组成部分
(1)原动部分:机器工作的动力源
(2)工作部分:直接完成机器预定功能的部分
(3)传动部分:机器中将原动机的动力和运动
传递给工作部分的中间部分,大多为机械传动系统
(4)控制部分:控制机器的开动和停止,改变运动的速度
和方向等等
2、机器具有以下三个共同特征
(1)都是人为的各种实物的组合。
(2)组成机器的各种实物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够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和信息.
3、机构:根据实现运动形式(往复移动、回转运动等)的机件的外形特点,把相应机件的组合称为机构。
4、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5、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对机械的使用,工业机器逐渐成为制造业中的核心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