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1-04 04:4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课题
牛顿第一定律
学科
物理
(人教版)
课时
1课时
学校
班级
执教者
教学内容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整个物理中研究物体力和运动之间关系的桥梁,并且还作为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石,它破除了亚里士多德长达近两千年的错误,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才导致得出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还包含着惯性等极富成果的科学概念,成为物理理论的支柱和基石。教材内容从讨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开始,然后引出伽利略等人的观点,最后由英国的科学家牛顿总结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本节包括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两部分。牛顿第一定律部分先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推木箱”、“敲铁钉”、“滑板车”等。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贯穿力和运动关系的主线。它既是前面学过的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以后学习物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内容的安排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外,牛顿第一定律还与人们的生活、生产、科学研究、表演艺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学习这节课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课程资源分析
学生具有各种运动与力关系生活体验,这些都给本节课的讲解提供一定的条件,为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一定基础,而且也对各种不遵守道路交通规则事故有一些了解,知道这些危害。但是学生受到先入为主的生活观念形成的思维障碍,错误的生活观念对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理解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并且往往比较顽固,学生不能马上改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知道惯性的定义及惯性的应用和危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体验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让学生感受科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3、培养学生观察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
法制教育目标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知识,遵守我国的交通法律法规,遵循道路行驶规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用实验加推理的方法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3、对惯性的理解及应用、危害、防范
教学难点
1、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2、用实验加推理的方法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资源
媒体资源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图片、flash动画材料
教具
小车、斜面、棉布、钢尺、象棋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法
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让学生形成“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的学习方法,并采要用实物演示和多媒体动画配合教学,帮助学生加强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法制教识渗透点设计说明
一、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三、
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巩固已学知识。
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
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加以表扬,让其掉入自己事先预设的陷阱中。
让学生陷入矛盾之中,为后面演示实验的开展做好铺垫。
使每个学生都能清晰的观察到实验现象。
提高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借助于flash动画来帮助同学们理解,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锻炼学生对物理概念或定律的理解能力。也给老师反馈了学生理解存在的问题
开拓学生的思维,通过观看视频,知道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同学们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
通过归纳使知识点更具条理性,有助于学生的记忆
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纲目式的板书设计,层次清晰,条理清楚,便于学生记忆。

通过本环节可以增强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知道遵守道路行驶交通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通过讲解惯性的危害及学生观看“超车惹祸”的视频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条例,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路安全意识。
【复习引入】提出问题: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通过对上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就是,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速度增大、减小或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见,物体的运动和力有密切的联系。
提问:那么物体的运动和力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过渡: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第八章 运动和力
下面我们来观看两个视频。
多媒体展示视频:
跳台滑雪运动员滑雪的视频
2、乘坐公交车的flash动画
【提出问题】
为什么滑雪运动员能够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
2、我们乘坐公交车的时候,为什么当汽车突然启动时,我们的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往后仰,当汽车突然刹车时,我们的身体又会向前倾呢?
【引入课题】要弄清这个问题,那就请走进今天的物理课堂——牛顿第一定律。
板书:§8.1 牛顿第一定律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看一看、想一想
媒体展示三张图片,如下图所示
【演示】推小车的过程
师生共同归纳: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结论1: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提出问题】这个观点正确吗?下面我们来看几个现象。
3、演示
现象1:抛出去的小球没有受到手给它推力的作用,也能继续运动。
现象2:在路面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也能运动一段距离。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教师总结:通过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分析得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
4、结论2: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教师讲述:结论1就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观点,结论2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提出的观点,它们是两种相互矛盾的观点。
ppt展示:
亚里士多德: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 利 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的维持。
【提问】两种观点,孰是孰非?
【追问】为什么呢?有什么办法能够证明吗?
【教师讲述】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他们的观点到底哪个是正确的。
【提问】怎样来做这个实验呢?
5、教师演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 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如图1),滑到表面铺有棉布的水平木板上,记录小车运动的距离。
(2) 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如图2),滑到未铺棉布的水平木板上,记录小车运动的距离。
教师对该实验在讲台上再次演示,并用多媒体动画在屏幕上再现该实验。
总结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越 ,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 。
6、引导学生作出大胆的推测:
假如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它会不会一直运动下去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个实验,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媒体展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提问】运动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什么运动?
教师讲述: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上述的类似实验现象,推测: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运动下去,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牛顿第一定律
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物理规律,即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教师强调】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是在总结大量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力而概括出来的。
2、理解:对于原来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将一直保持静止状态;对于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强调几个关键词:“一切”、“没有受到力”、“总”、“或”。
惯性
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一切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看一看,想一想
(1)再次展示乘公交车的动画,让学生观察
(2)演示:钢尺击打棋子
3、惯性的应用
用媒体展示各种惯性的应用实例,并分析其中的道理。
图1 利用惯性紧固锤头
图2 利用惯性提高跳远成绩
4、惯性的危害和防范
媒体展示图片及播放视频:
图1 惯性的危害
图2 视频:超车惹祸
图3 惯性的防范
4、法制内容的渗透
刚才同学们看到了“超车惹祸”的视频,以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许多交通事故都是不遵守交通法则法规而造成的。惯性在车辆行驶中有极大的危害,为此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
第四十三条 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超车:
(一)前车正在左转弯、掉头、超车的;
(二)与对面来车有会车可能的;
(三)前车为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的;
(四)行经铁路道口、交叉路口、窄桥、弯道、陡坡、隧道、人行横道、市区交通流量大的路段等没有超车条件的。
第五十一条 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头盔
第五十二条 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需要停车排除故障时,驾驶人应当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将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停放;难以移动的,应当持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设置警告标志等措施扩大示警距离,必要时迅速报警。
第六十七条 行人、非机动车、拖拉机、轮式专用机械车、铰接式客车、全挂拖斗车以及其他设计最高时速低于七十公里的机动车,不得进入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一百二十公里。
1、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B、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C、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2、用绳子拉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后,小车的运动速度将( )
A、变小 B、不发生变化
C、变大 D.立即变为零
3、分析下列现象是怎样利用惯性的
a、标杆运动员为取得好成绩,掷标杆前需要助跑
b、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灰尘。
【提问】本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思考:1、惯性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以及惯性所带来的危害,该怎样对这些危害进行防范?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为什么要规定机动车限速标准?
§8.1 牛顿第一定律
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亚里士多德:物体的运动靠力来维持(错误)
2、伽 利 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正确)
二、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理解
三、惯性
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应用
3、危害和防范
回答: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和老师的演示,并找出这些过程的共同特点。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质疑。有的回答正确,有的错误。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可能的回答:亚里士多德或者伽利略。
做实验
学生思考并阅读教材第17页的演示实验,然后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观察小车在两次水平木板上运动的距离,试归纳结论。
学生齐声回答:
小、远
学生思考讨论,并做出相应的猜想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回答:做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自己阅读课本17页的最后一段。
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观察、思考、分析各种惯性现象。
学生列举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子
学生讨论思考在惯性有哪些危害,人们又是怎样防范的。并观看“超车惹祸”的视频。
学生练习
学生回顾归纳
学生课后查找资料独立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