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10 落日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地球自转现象,观察比较分析落日前、落日时、落日后三个时段的特点,认识日落过程中天空的色彩变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把观察到落日的景色用水粉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写生能力。
3.在创作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落日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重点:懂得不同的观察时间和地点,落日的色彩都会有不同。根据自己的感受能观察出不同时间和地点的落日时天空以及周围景物的色彩变化规律。
难点:经过观察、分析后,能在主观感受的同时尊重落日的色彩变化,大胆地表现落日美景。
教具准备:了解并收集、整理有关落日的知识和图片,制作好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事先观察落日,拍摄落日,收集有关落日的知识和图片以及准备好水粉画工具和颜料。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课件出示:“夸父逐日”的传说。
师:夸父能追到太阳吗?为什么他追不到太阳?
生:因为落日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演示)太阳在这边落下,就是相当于在另一边升起。
师:虽然我们无法追逐到太阳,但我们可以把落日时最美的瞬间,用我们的画笔永远地保留在我们的画纸上。(引出课题——落日)21教育网
2.欣赏落日,丰富体验:
(1)启发学生回忆原先积累的落日印象。
师:请大家想一想(闭上眼),落日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情景?再请个别学生说说——得出落日给人的一般印象。www.21-cn-jy.com
(2)组织学生交流落日的图片资料。
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欣赏交流摄影作品和图片资料,再选个别学生上台展示(在实物投影上),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落日的丰富与美丽。(板书)
(3)引导学生欣赏观察教师的落日图片。
师:课件出示——落日美景。
重点观察《西湖的黄昏》,并和学生一起观察、分析得出:落日因大气层强烈吸收折射的光线而发出红光。天空的色彩变化由远处的亮黄色依次过渡到红色、紫色、蓝紫色等。(课件展示相应的色块,用具体形象帮助学生深刻理解)
通过更多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注意到:不同地点的落日、不同天气的落日,还有不同时段的落日都有很大的不同。a.怎样的地点看落日会更好?高处向下的角度,没有物体遮住太阳,有利于观察,层次清楚。b.怎样的天气看落日会更好?晴朗多云。c.落日前、落日时、落日后天空的色彩分别有怎样的变化?当太阳在空中渐渐下落时,色温减低,形成暖色调。
在很多因素的作用下,我们每一次看到的落日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对落日进行写生,就是要根据每次看到的落日,以及它给你的感受来进行描绘,这样才能画出美丽的属于你自己的落日。2·1·c·n·j·y
3.选定内容,创作表现:
生:从自己准备的图片资料、摄影照片或是书本上的图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张进行写生。
师:巡视指导,把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优秀的表现及时向其他学生展示说明。
4.展示作品,评价交流:
师: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注意欣赏别人的作品,选出本堂课中你最欣赏的三件作品。
生:把各自的作品贴在展示台上,互相欣赏,找出自己欣赏的作品。
师:请学生谈谈最欣赏的是哪三件作品,为什么?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作品,并能对作品进行恰当的评价。
5.课堂小结:
生:请学生小结本堂课收获。
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去发现美,勇于去表现美。
百字反思:
本篇课文属造型·表现领域,是一堂以落日为对象的以水粉为主要绘画工具的色彩创作课。而艺术创作的主要来源,就是写生。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使学生能够感受自然的美,从生活中捕捉到美,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以达到创造美的目标。在教材中选用了多张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视角的落日图片,试图能较全面地展示落日时天空丰富的色彩。有以天空和山为主要景色的:黄山——西海晚霞、张家界——御笔锋晚霞、雷峰夕照,且一幅的天空是红色、黄色为主,另一幅则是黄色、蓝灰色为主,还有一幅则是红色、紫色为主。有以天空和树和水为主的景色——西湖的黄昏,天空中大量的红、黄色和紫色,染红了树,染红了湖水,呈现了水天一色的美景。启发学生能更加全面地去了解、认识落日的色彩,感受到不同的落日美景,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和欲望。21cnjy.com
在教学中,我通过小知识告知,启发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了解落日时天空色彩变化的原由。同时,展示了落日时天空中主要的几种色彩,并大致讲清了它们的变化规律。教材中还出现了三幅比较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我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学习、比较的平台,引导学生在重视主观感受的同时尊重落日时天空和景物的色彩变化。21·cn·jy·com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明白在不同的的观察时间和地点,落日的色彩都会有不同。根据自己的感受能观察出不同时间和地点的落日时天空以及周围景物的色彩变化规律。在经过学习后,同学们能在主观感受的同时尊重落日的色彩变化,大胆地表现落日美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