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亭子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各类亭子的造型特点、作用及建筑特色,认识中国的名亭,设计出新颖、美观的亭子,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抓住亭子的共同特征,用写生线描的方法表现家乡的亭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画亭子的过程中感受古建筑的美,激发对家乡传统建筑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
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还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线条的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本课《亭子》是“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范畴。教师通过引领学生共同探究亭子的建筑特色,感受亭子在意境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设计之美,激发对传统建筑的热爱之情,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具体教学时,由拼装亭子的立体模型导入揭题,再走近家乡感受亭子的文化,初步探究亭子的造型特点,学生试画亭子感受体验。接着是对亭子的细节探究,不仅是进一步感受亭子的艺术魅力,也由点及面接触中国古建筑之美。然后学生进行创作亭子,把亭子的作品与家乡的风光图片结合,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亭子可以点缀意境的效果。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并掌握亭子的结构特征,能用写生线描的方法画出亭子。
难点:线描线条疏密、结构等的处理。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游戏导入——感受亭子的美
一、游戏导入——感受亭子的美
1.学生拼装中国四大名亭的3D立体模型拼图。
2.各小组汇报亭子的名称,教师分别作简要介绍。
3.思考:同学们听了老师的简要介绍后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会被称为中国四大名亭呢?
4.师小结:自古以来,凡是有名气的亭子都与传统文化有紧密的联系。
5.揭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亭子的文化,感受它特有的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拼装亭子的3D立体拼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能较好地观察亭子的结构,初步感受亭子的美,为之后对亭子的探究作好铺垫。同时,点出亭子的名气与传统文化有紧密联系,可更好地衔接下一教学环节中对家乡有文化内涵的亭子的探究。)
活动2【讲授】走近家乡——感受亭子的文化
二、走近家乡——感受亭子的文化
1.学生汇报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家乡的亭子的资料。那在我们的家乡有没有具有文化内涵的亭子呢?课前让同学们去搜集资料,现在谁先来汇报一下?(课件依次出示亭子图片)
(设计意图:虽然中国的四大名亭很美,但是让学生感到有些陌生。因此课前让学生搜集关于自己家乡有文化内涵的亭子,比较贴近生活实际,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师小结:同学们讲得真不错,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亭子。
3.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亭子有什么作用?(亭子是供人休息、避雨、观赏风景的场所)
4.师介绍亭子的由来。
(设计意图:亭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中有重要地位,了解亭子的历史与作用,增加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认识。)
活动3【活动】欣赏探究——了解亭子的造型
三、欣赏探究——了解亭子的造型
1.亭子的结构。但是它们的基本形状是相同的,通过你的观察,亭子基本分为哪几个部分?(板书:亭顶、立柱、基座)
2.但是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不同之处呢?
(1)檐层。单檐亭(只有一层屋檐的亭子) 重檐亭(由两层或两层以上屋檐所组成的亭子)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向上高高翘起)分别有几个角?
(2)牌匾。都有不同的名字来命名。
(3)立柱的数量:六根或八根。想想还看到过几根立柱的亭子?也可以看看桌上的亭子迷你模型。(三根、四根、五根等)
(4)基座上有栏杆、座凳等。
3.平面图。让学生说说相对应的亭子平面。现在老师请大家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变成了一只小鸟,飞到亭子的顶上向下看,会发现不同的几何图形。浣纱亭的基座底平面图就是一个正六边形,你能辨认后两个亭子的底平面分别是怎样的几何图形吗?(正八边形)(课件出示)
4.出示各种亭子的平面图。也可结合亭子的模型观察。(有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圆形、扇形等)(设计意图:了解亭子的平面构成)
5.师范画。假如说我们要表现亭子,可以先画什么?我们要根据亭子的造型特征,先勾画轮廓(可以从上往下,也可以从基座到亭顶),注意结构交待清楚,用线肯定流畅。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直观演示,降低学生作业的难度。)
6.学生试画并点评(结构清楚、线条流畅、亭身立直等。)
活动4【练习】细节引导——表现亭子的造型
四、细节引导——表现亭子的造型
1. 再仔细观察,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亭子各自还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呢?
①宝顶。我们看到,亭顶部分最上面的柱子状结构称为宝顶。看看这些亭子的宝顶有什么不同?(出示图片)
②飞檐。你还关注到哪里?亭子这种翘起来的角叫“飞檐”。一起来仔细欣赏。(出示图片)这种设计让你联想到什么,给人什么感觉?(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还在什么建筑上见过这种飞檐?(亭台楼阁等一些古建筑上)
——引出瑞兽。大家在这座亭子的飞檐上看到了什么?(一排小动物)这些小动物一般叫做走兽、瑞兽等,也有人叫它们为“走投无路”,因为它们已经“走”到了檐角的最前端,再向前一步就会掉下去,真的是走投无路。在中国古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常常排列着一些数目不等的小动物,猜一猜有什么作用?(人们希望能避邪祈福,同时也为古建筑增添了美感,更具艺术魅力)这是中国古建筑装饰的一大特点。远处观赏高高檐角上的这排小神像,像极了一幅优美的剪影画。
③牛腿。再来找找其它细节吧!你发现了什么?工匠将柱子与上方形成三角形的部位用一块雕花木板来装饰,也叫雕花牛腿。
④斗拱。与它相似的还在一种特别的结构。(图片出示)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层层往外突出的部分,这也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叫斗拱。
回忆一下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牛腿或是斗拱? 它们都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设计。
⑤楣子。在亭顶与立柱连接的地方有雕刻的花纹来装饰。如果是重檐亭的上面会有亮窗。
⑥欣赏一组瓦片,谁能用美术的语言来说说感受?(线条的起伏、疏密变化。瓦片最前面的传统花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分别从亭子较为突出的几个部分来探究亭子的细节,为创作亭子打下基础。并且在引领学生探究亭子的细节过程中,处处感受亭子的艺术魅力,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设计之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说一说你想到了如何用线条在亭子的细节处作精美的刻画?
(设计意图:及时了解学生的创作思路,可灵活调整教学环节。)
3.师:画上细节,亭子才会变得生动起来!(教师边示范边解说:大轮廓画好后,再来勾勒细节,比如亭顶、瓦片等,我们可以采用线条的形状、方向、粗细、疏密的变化来表现不同部分的质感、肌理和色彩。虽然从平面看都是规则的几何图形,但在经过透视后它们又发生了变化。当画面层次不清、拥挤不堪时,可以适当地进行点或黑白处理,点要点得随意,涂黑要均匀。)(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对细节的示范,较好地降低学生作业的难度。)
4.“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此刻,你的心中或是记忆深处是否已经有一座亭子屹立在那里了?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用线描的方法,对家乡的亭子进行写生,也可以画画自己印象中的亭子。用记号笔进行描绘,不上色。注意构图饱满,用线肯定流畅,并且注意疏密的节奏变化。(播放学生作品图片)
(设计意图:明确作业要求。)
活动5【作业】作业展评——完善亭子的位置
五、作业展评——完善亭子的位置
1. 学生自行把作品贴到白板上。教师指导学生从亭子的造型、装饰以及独特的创意构思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谁来介绍自己的亭子有什么特征?你最喜欢自己作品的哪一部分?你想来赞一赞谁的亭子?老师觉得这座亭子的线条流畅,细节处表现得特别丰富。)
(设计意图:通过自评、互评、师评,注重学生作业评价的多样化。)
2. 小组内推选一幅作品,讨论把亭子设计在哪个地方?将完成的作品贴在以诸暨风光为背景的图片上,透明有机玻璃上的亭子与背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设计意图:亭子与意境的巧妙组合,感受亭子可以点缀出诗情画意的美景。)
3.小结:看,这些亭子或设于高处,或置于湖畔,既点缀着河山,又给游人提供休息赏景,有着说不出的风韵,点缀出一处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
活动6【作业】课堂小结——热爱传统建筑之美
六、课堂小结——热爱传统建筑之美
师:同学们,亭子,是一种极具东方特色的建筑小品。在亭台楼阁中,它名列首位。希望同学们通过亭子一课的学习,可以为你打开一扇欣赏古建筑的门,今后能对中国的古建筑有更多的了解,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传统建筑的热爱之情。)
课件29张PPT。爱晚亭湖心亭苎萝亭浣纱亭郑旦亭苎萝亭浣纱亭郑旦亭你知道亭子的历史吗?它有什么作用?亭子的结构初步探究亭子的造型单檐亭重檐亭——牌匾初步探究亭子的造型——座凳与栏杆初步探究亭子的造型亭子的平面图各种亭子的平面图——宝顶探究亭子的细节之美——飞檐探究亭子的细节之美——雕花牛腿探究亭子的细节之美——斗拱探究亭子的细节之美——斗拱探究亭子的细节之美探究亭子的细节之美——楣子亮窗作业要求:
1.用线描的方法,对家乡的亭子进行写生,也可以画画自己印象中的亭子。
2.构图饱满,用线肯定、流畅,疏密得当。
3.注重亭子的细节刻画。
欣赏古建筑
保护古建筑
传承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