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线条的魅力 课件+教案 (5)

文档属性

名称 14 线条的魅力 课件+教案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1-03 22:19:22

文档简介

14 线条的魅力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发现自然、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姿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及其在美术作品和生活中产生的视觉效果;通过教学掌握直线、折线、曲线、交叉线等以及不同线形,如长、短、粗、细、疏、密等不同线性的变化,理解线的美感特征。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感悟各类线条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了解线条的各种形状、线性的变化和线条组合的黑白灰层次,能用线条进行简单的构成练习。
3、通过观察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学情分析
线条是绘画的重要造型语言,《线条的魅力》一课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线条的作用力和表现力,充分地感受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无穷魅力。线条的韵律、节奏感,决定了它与音乐的紧密关系,而新课程下,美术、音乐课的综合,两学科互相渗透、互相演绎、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对这节课来说,音乐对线条的想象,是学生感受线条表现力的一大途径。听音乐画画,激发学生的情感和线条表现力,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美术与音乐的艺术魅力之中,为下一步教与学奠定体验基础。
3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对图片、画面的分析,体会线条的美感,了解各种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组成的纹理。
2、难点:尝试画出长、短、粗、细、疏、密不同变化的线,对画面中线条黑白灰层次进行组织。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游戏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根线,我把它放在信封里,你猜,现在它是什么形状?请你把它画下来。
2、学生纸上试画
3、讲评,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直线、曲线、折线
4、不同的线好像不同脾气的人,给我们不同的感觉,你知道它们给你的不同感觉吗?(直线——平缓,简单;曲线——飘逸,温柔;折线——紧张,急促。)
一根线就能变化出这么多的形状,而且还有脾气,看来线条还真是很神奇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线条,感受线条的魅力。(课件出示课题)
活动2【讲授】发现线条——理解线的美感特征
师:在我们身边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线条?
生:电线、笔、头发……
师:看来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那在这些图片中,你还能继续发现美丽的线条吗?(出示图片)
水平线:平静、广阔
毛竹:挺拔
雷电:飘逸
盘山公路:柔和、优美、有韵律感
运动的轨迹线:河流 ,车流,你们看到那运动的线了吗?这根运动的线给你什么感觉呢?飘流、舒畅
看来生活中所有线条给我们的感觉也各不相同,不同的线条有着不同的趣味
活动3【活动】研讨画家是怎样运用线条来表现的。
欣赏名家作品,了解线条变化。
吴冠中的水墨画:有粗细、虚实、滑涩、长短、浓淡、疏密,这样的线条盘绕在一起表现画面的韵味。
古代画家的作品:画上裙带飘飘,非常柔美,有时候一条飘带有几米远都不会断,表现出画家扎实的绘画基本功。
梵高:他用圈圈扭曲的线条,还有天空中的云层,显得很不安定。
师:你能从画面了解画家的心情吗?
总结:不同的线用在不同的画中,会带来不同的效果,这就是线条的魅力
活动4【练习】尝试学习,绘画指导
出示范画,欣赏感受,为什么画面会出现黑、白、灰的效果
粗的地方,特别重特别浓,会形成黑的效果, 线条稀疏的地方会有灰的效果,画面空白,就会出现白的画面。
欣赏同龄人作品,了解用线的方法(重复排列、穿插、遮挡、交叉),体会线条变化和作品意境。
4、课堂练习
作业要求: 听音乐《春天在哪里》,画你的心情或感受,师巡回指导。
活动5【测试】作业展评
让好的学生作品张贴到黑板上,小组上台欣赏参观,师简要评价
活动6【作业】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用线条,把春天表达的特别美丽,也表现了我们自己的一种心情,在我们生活当中,美并不缺少,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发现我们生活中的美,用千变万化的线,来创造我们美丽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
课件18张PPT。直线折线曲线平稳、简单紧张、急促飘逸、温柔线条的魅力平静、广阔挺 拔柔和、优美、有韵律感飘 逸 流 畅吴吴冠中 《狮子林》 粗和细 长和短浓和淡疏和密 虚和实 涩和滑● 比较欣赏同桌讨论:
两幅画用线各有什么特点?各用一个简短的词形容。白描《八十七神仙卷》宋人● 用线特点:线如游丝,细密均匀、气韵流畅。 中国画《奔马图》徐悲鸿● 用线特点:线条简练奔放、抑扬顿挫。 荷兰 凡高 《星月夜》 小作者是如何运用线来表现主题的。重复 排列穿插 遮挡穿插 交叉作业:
听音乐《春天在哪里》
用各种各样的线,画你对音乐的感受。
罗丹: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