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瓶子变个样 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一二年级中,对基本形状的运用,色彩的名称学习,在美术核心素养上有了一定的积累,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时候思想开始转变,偏重对喜欢事物的分析,而本节设计课程,对孩子的想象恰无线的发挥,四年级孩子对美术课的热情,正当向上的趋势,动手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让孩子运用各种方法,将瓶子变个样。
2教学目标
1.了解瓶子的造型,拓展多角度观察想象的视野,掌握瓶子的创意美的基本方法。
2.通过欣赏、观察、构思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用画、加、填、贴、串等方法装饰一个瓶子。
3.增强“变废为宝”的美术创新意识,体验“美术改变生活”的学习快乐,发展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重点:对瓶子造型特点的感受以及装饰、美化瓶子的方法了解。
2.难点:利用瓶子特点,做一个有创意的装饰瓶。
4”抓亮点,的方法,学迁移“落实点
1找亮点:利用瓶子形状、色彩特点,将瓶子变样。
2:得方法:观察瓶子的外形,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在画、加、填、贴、串等装饰上,装饰一个瓶子。
3.学迁移:借助瓶子外形特点,发挥想象,创意变化瓶子。
5教具准备
学生:记号笔、涂好颜料的塑料瓶、塑料瓶、绳子、装饰贴纸、剪刀、双面胶。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作、装饰物。
6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1.创设情境,讨论导入
(1)引导学生“走向瓶子世界,寻找创意灵感”创设“乱丢瓶子”的视觉情境,引导学生围绕,师:生活中“如何处理废弃的瓶子,我们该怎么办? (2)鼓励学生叙说各种合理的建议,并随机引向”这样处理怎样?你还有哪些好办法可让瓶子变得更美呢?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瓶子变个样》。
活动2【讲授】2.观察想象,拓宽思路
(1)看一看:整体的视角看瓶子。教师拿出一个洗衣液瓶子,思考:从侧面看这个瓶子,你联想到什么?生:女的侧脸。师:我在侧脸上可以做什么?生:画头发(教师在上面一边引导演示)从底面面看你看到了什么?生:一个点(师:板书点)。从上看塑料瓶你又看到了什么?生:红色的鸡冠,联想到大公鸡。师:从背面看,你看到了什么?生:一条舞动的蛇。师:我们可以概括为线,老师板书线条。 师小结:同学们有一双火眼,观察到不同的视角都能联想到人物、动物以及生活物品。接下来请出你们今天带来的瓶子,用一分钟时间来看,你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你联想到了什么?
(2)学生谈体会,教师小结。生:牛奶瓶想到了葫芦娃、人物、沙漏等。
活动3【活动】3.欣赏分析,寻找方法。
(1)再看,这些瓶子分别采用了哪些装饰手法来进行创意?生:添加、镂空删减、画、填、串。
(2)你最喜欢哪件作品的创意?为什么(从作品的造型、颜色谈)带给你什么启发?
(3) 学生小结:在观察图片中你学到了什么方法。师:那我们今天作品可以画、填、串,那么我选用插、画可以吗?那我选用贴、串、画、绕综合方法可以吗?生:可以。那教师示范横着绕线,那请学生思考还可以怎么绕线,也是让瓶子美观呈现。生:斜着绕线;交替的绕线。师:那可以在上面怎么加促使瓶子变样好看呢?生:加两个耳朵,成小猪、兔子,变成储蓄罐;加一根绳子,可以变成水壶。师:那我们现在想不想快速把创意变成作品?学生:想。师:在15分钟,教师请你们上台展示成果,简单介绍,然后将作品放在窗户边展览。
活动4【练习】4.个性表现,视觉体验
感受不同的创意作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联想,用合适装饰法,并对绕的方式探究、画的方式探究等,进行瓶子大变身。同时展示下老师的创意作品。借助对瓶子的本身造型,在上面的用色和造型进行深入分析。
活动5【测试】5. 展评赏析,课外拓展。
(1)展览瓶子作品,学生简单介绍名称,用什么方法制作,有什么功效。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各种废弃材料,师:不管是小家到大家,从是校园到社会,还是从国家到世界,“低碳环保”总是一个永不退色的话题,特别是哥本哈根会议的顺利召开,国际社会也前所未有的关注,罗丹说,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可以利用闲暇时光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