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与反馈
(分值:6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槁暴(ɡǎopù) 参省(cānshěnɡ)
靛青(diàn)
其曲中规(zhònɡ)
B.蓼蓝(liǎo)
须臾(xūyú)
跬步(kuǐ)
骐骥(qíjì)
C.锲而不舍(qì)
舆马(yú)
蛟龙(jiāo)
金石可镂(lòu)
D.
舟楫(jí)
驽马(nú)
2.下列有关文中名句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B.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之然也(这样) 功在不舍(舍弃)
B.蚓无爪牙之利(锋利)
筋骨之强(强壮)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广泛)
用心一也(集中心思)
D.风雨兴焉(兼词,“于此”,从这里)
声非加疾也(不是)
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甚矣,汝之不惠
C.自古至今,未之尝闻
D.以为轮,其曲中规
二、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省:反省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迅捷
C.登高之博见也博:范围广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用:集中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有才能的人并不是因为天赋条件好,而是因为他善于借助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B.作者认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而思考则可有可无。
C.作者在最后一段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强调了学贵积累、学贵坚持的道理。
D.善用比喻,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本文的突出特点。
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3题。
(甲)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注],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 滫(xiǔ):臭泔水。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涅:____________ ②渐:____________
③谿:____________④闻:____________
1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说明的道理是(3分)( )
A.比喻人的本性无善无恶,而学习和教育可以改变一切。
B.说明人善恶无常,因而必须通过教育来改变人。
C.人是会受环境影响的,强调外界环境的重要性。
D.人的可塑性很强,要通过教育来使其成为有用的人。
12.“所渐者然也”中的“然”指代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8分)
14.中国文化传统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古训,它们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对人们有警示作用。例如,“学不可以已”的意思是学习不能够停下来,要活到老学到老。这句古训提示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请根据示例向大家推荐一句你最喜欢的古训,要求语言简明、连贯。(4分)
(1)我最喜欢的一句古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古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推荐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句古训警示人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和句式,仿写相应的句子。(4分)
浪漫是一种心态:
漫步高山流水之间,你会觉得世界是多么空灵和纯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浪漫,就是体验生命的释放与张扬。
浪漫是一种境界:
雄鹰搏击云天,你会惊异它翱翔的英姿;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追求浪漫,就是期冀人生的壮美与高远。
【答案解析】
1.B [A项“省”读xǐnɡ。C项“锲”读qiè。D项“跂”读qǐ。]
2.D [蟮—鳝。]
3.C [A项“”,通“煣”,用火煨烤木料,加工使之弯曲。B项“疾”,急剧而猛烈,文中指声音宏大。D项“备”,具备。]
4.B [A项舍:停止。C项用心:两个词,因为用心。D项非:没有。]
5.A [A项与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B项为主谓倒装句。C项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句。D项为省略句。]
6.D [用:连词,“因为”。]
7.B [B项“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可是、却”。A项兼词,“于此”,从这里/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C项介词,“把”/介词,“用来”。D项介词,“从”/介词,“比”。]
8.B [B项作者并没有否定思考的作用。]
9.(1)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如果)用火煨烤它,加工使之弯曲制成车轮,它的弯曲程度就符合圆规的要求了。
(2)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由于)用火煨烤使它(变成)这样。
10.①黑泥 ②浸染 ③山谷 ④领悟
11.C [强调外界环境对人的作用。]
12.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13.(1)蓬草生长在麻丛中间,不用扶持就是挺直的;白色的沙子混在黑泥里,就与黑泥是一样的颜色了。
(2)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地方,交游必须要接近读书人,这是为了防止邪恶的影响而接近中正的方法。
解析 注意“蓬生麻中”一句中“生”后省略了“于”。
参考译文
(甲)蓬草生长在麻丛中间,不用扶持就是挺直的;白色的沙子混在黑泥里,就与黑泥是一样的颜色了。兰槐的根就是白芷。把它浸在臭泔水里,君子就不接近它,老百姓也不会佩带它。这并不是因为它的本质不好,而是因为浸在臭泔水里的缘故。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地方,交游必须要接近读书人,这是为了防止邪恶的影响而接近中正的方法。
(乙)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下临深谷,就不知道地有多厚;不领悟先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干国、越国、夷族、貉族的孩子,出生时的哭声相同,长大之后的习俗却各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他们这样的。
14.示例:(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自己不愿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3)这句古训利于克服自私自利的狭隘思想,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4)要换位思考,尊重他人。
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提示,首先要找一句古训(如:题干中“学不可以已”),古训实质上就是古代格言、俗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然后指出这句古训的含意(如:题干中“学习不能够停下来,要活到老学到老”),实质上就是用现代汉语翻译,指出它的字面意义,再联系个人及现实阐明喜欢的原因;最后指出它的教育意义(如:题干中“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5.(示例)涉足荒野大漠之中 你会感到胸怀是如此开朗和豁达 孤帆穿越海涛 你会赞叹它奋进的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