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必修4 同步测试:原君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必修4 同步测试:原君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04 07:3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测试与反馈
(分值:6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孰与仲多(shú)   无稽之事(jī)   崩溃(kuì)
B.怨恶其君(wù)
好逸恶劳(wù)
淫乐(yǐn)
C.废然摧沮(zǔ)
唐虞之世(yú)
寇雠(chóu)
D.曾不惨然(zēnɡ)
敲剥天下(bō)
骨髓(suí)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     私:名词,私利
B.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做,动词
C.入而又去之者去:离开
D.人各自利也利:动词,谋利
3.下列对虚词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某年十七时,家随州
B.而足下厕其间
C.名之为独夫
D.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不屈之节 ②必以石显、王凤为忠臣
B.①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 ②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
C.①诚不为过也 ②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D.①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二、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既以产业视之,人之欲得产业,谁不如我?摄缄縢,固扃,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回思创业时,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废然摧沮者乎!是故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唐虞之世,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然君之职分难明,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明之矣。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之欲得产业,谁不如我 我:指作者自己
B.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无:不要
C.痛哉斯言斯:此,这
D.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旷:空缺
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①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B.①若何为生我家
②更若役,复若赋
C.①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①而毅宗之语公主
②古之学者必有师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唐虞之世,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则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官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注]。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矣,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也。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
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
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已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
娄坚《重刻〈元氏长庆集〉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左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于皇甫谧。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而今之述者,非追论昔贤,妄为优劣之辨,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选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
注 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 齿尊:年长受尊崇
B.请者必当其人当:充当
C.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累:堆砌,累积
D.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漫漶:模糊不清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11.下列各句全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3分)(  )
①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
②两序,非体也
③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
④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
⑤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③④⑤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书前有序文,书后也可以有序文。
B.作者提出了对作序的看法,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C.给古人文集作序时,介绍一下刊刻情况是可以的,但不应妄加褒贬。
D.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8分)
14.仿照例句句式,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描绘其所面临的双重诱惑。(4分)
供选人物:孔子 孟子 李白 杜甫 贾宝玉
(例句)庄子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楚威王要把境内的国事交给他了。
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以“那些不朽的书籍”为陈述对象,重组下面的句子。(4分)
我们从那些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却仍然新鲜有用的不朽书籍中,接受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说成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A [B项“淫”读yín,C项“沮”读jǔ,D项“髓”读suǐ。]
2.B [为:连词,因为、由于。]
3.A [①这样,代词;②……的样子;③主谓之间,不译;④结构助词,的。]
4.D [D项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余为名词作动词,分别为“安家”“夹杂”“称呼”。]
5.D [A项中“以”同为介词,但意思分别为“凭”和“把”。B项中“其”分别为人称代词“你的”和人称代词“他”。C项中“为”分别是动词“是、算”和介词“因为、由于”。D项同为转折连词“却、但是”。]
6.A [“我”指君主。]
7.B [A项①如果;②让,令。B项均为人称代词“你”。C项①因而,②用来……的。D项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②助词“的”。]
8.(1)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终究不能胜过天下想得到产业的众人。
(2)所以,明白做君主的职分,那么就会出现唐虞的世道,人人都能谦让君位,许由、务光就不是超尘绝俗的人了。
9.B [当:适合,得当。]
10.A [A项第一个是连词,译为“而且,并且”;第二个也是连词,译为“况且”。B项两个都是介词,在。C项两个都是语助词,用于句中提顿语气,不译。D项均为连词,却。]
11.C [①④分别叙述了两个事实,不是作者的观点。]
12.D [D项因果颠倒,应为“可为后世宗师之人才可为书作序”。]
13.(1)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
(2)现在我和您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
(3)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唯恐人们不知道我。
解析 (1)句中的第一个“其”,指示代词,那;第二个“其”,第一人称,自己。“审”,考虑(审视)。“让”,推辞。(2)句中“并”,一起;“生”,生活。(3)“汲汲”,急切地追求;“不吾知”,宾语前置。
参考译文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在它的前面作序,副考试官在它的后面作序,这是他们的职分。大凡书也像是这样。而且如同国家刚建立时,州府县的地方志写成,一定推选他们乡里年长受尊崇的有才学的先生为书写序,如果没有这样的人,就选在州府县做官的。请的人一定是适合这件事的,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在这里做官的人,他的文章好,他对这本书有功劳,于是就不在乡里推让了。乡里的先生,他的文章好,他对这本书有功劳,那么官员就不敢写序了。义在独自决断中取得,就由自己做这事,不推让给乡里和官员了。大凡这样的,就是所谓的职分啊。所以,序文只写一篇。有人另外有所创造,这就有了后序。也有只记年月而没有序文的。现在却有了有两篇序文的,有累积三四篇序文也不止的。两篇序,不合乎文体。不是适合的人写,就不合乎职分。当世的君子不学习却喜欢多说话啊。
在书上有所发明,(再)写一篇序就可以了。无所发明,只记写成书的年月就可以了。人的毛病在于喜欢替人作序。
唐朝杜牧在《答庄充书》中说:“自古为别人作序的人,都是可为后世宗师的人。现在我和您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要给您没写完的文章作序,当然不可以。”读了这番话,当今那些喜欢替人作序的人就可以停止了吧。
娄坚在《重刻〈元氏长庆集〉序》中说:“序,是叙述写作的目的,大概从子夏写《诗》序开始的。这之后刘向把校对书籍作为职业,每校对完一编,就有一篇序文,很是规范。左思写成《三都赋》,自认为名声不显扬,请求皇甫谧为他作序。从此,写文章的人多有请托他人作序而流传于世的,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唯恐人们不知道我。至于那些流传已经很久,刻本已被收存或者模糊不清不能阅读的,又抄写并重新刻板,于是后人又为它作序,这应当只记叙重刻的原因就可以了。可是,现在记述的人,不去追随先前的圣贤,却胡乱地去分辨好坏,过分地称颂好事,太多设置一些浮夸的言辞,都不是我所选取的。”读了这番话,当今喜欢替古人文集作序的人可以停止了吧。
14.(示例)贾宝玉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以及彼此的情投意合,他的背后则是薛宝钗——贾府要把大观园的权力交给他了。
15.那些不朽的书籍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却仍然新鲜有用,它们能给我们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说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