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04 08:5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试题
2016年12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以及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
注意事项: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2.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 5%
46.1%
A.魏晋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 B.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C.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 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扩大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1·c·n·j·y
3.《新唐书》卷八二《十一宗诸子卷》论赞:“自唐中叶,宗室子孙多在京师,幼者或不出阁,虽以国王之,实与匹夫不异,故无赫赫之过恶,亦不能为王室轩轾,运极不还,与唐俱殚。”此材料说明唐中叶后
A.广泛实行分封制 B.宗室未能起到拱卫王室的作用
C.皇位继承较稳固 D.皇室子孙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
4.曹操父子建立的曹魏政权,在改革选官制度时,采取了不少抑制、打击世族势力的措施。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不断发展,曹魏政权又设置了由世家大族出身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这表明曹魏实施的九品中正制2-1-c-n-j-y
A. 在执行过程中标准发生了变化 B. 相对于察举制具有历史进步性
C. 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 D. 有缓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意图
5.五代时期,后汉将领史弘肇曾公然宣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此类主张在当时很有市场。北宋建立后,为扭转这种状况
A.实行分割事权的制度设计 B.改变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
C.确立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D.“和平收买”功臣大将兵权
6.《全球通史》记载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它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据此判断这里指的是21cnjy.com
A.世官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
7.下图为隋唐实行的中央政治制度,该制度下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中书省地位最高
C.尚书省地位很低 D.门下省为执行机构
8.“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表明
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C.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D.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
9.“军机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直者食宿。其大臣唯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这表明军机处21·世纪*教育网
A.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B.侵夺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C.军机大臣实权在握 D.其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10.“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A.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 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
C.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11.《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
C.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D.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12.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中体现和包含了可以适用于全部人类社会的、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人文思想、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这就是罗马法能够长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之所在。”此语评论罗马法的视角是
A.社会变迁 B.阶级分析
C.道德标准 D.文明传承
13.《什么是民主》一书中指出:“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到6000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制裁,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该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A.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 ? B.雅典民主的范围有较大的局限? C.公民大会成员由抽签选举产生? D.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司法机关
14.《辞海》对“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充分成熟 B.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
C.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 D.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
15.梯也尔在1871年8月就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之后,与君主派及共和派辩论时说:“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并且是最可怕的革命。”其中“最可怕的革命”指的是
A.各种政治派别间激烈的斗争 B.农民阶级的暴动与起义
C.无产阶级建立新政权的斗争 D.封建顽固势力的复辟
16.《联邦党人论稿》的“引论篇”中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美国那种“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为解决文中的现象,1787年宪法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确立自由平等原则?? B.确立了共和制原则??
C.确立了联邦制原则? ? D.确立权力制衡原则
17.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如果我抱着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会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卡梅伦的上述言辞不能体现的是 A.英国政治精英受到广泛监督 B.英国首相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 C.英国首相必须接受下院监督 D.选民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有一定地位
18.2016年11月8日,新一届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成为美国第58届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出处:21教育名师】
A.特朗普总统对法律拥有最高解释权
B.特朗普总统必须对国会和宪法负责
C.特朗普总统该届任期为四年
D.特朗普总统可以随时解散议会
19.“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进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进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是指
A.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
B.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
C.国民大革命、《共同纲领》和“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0. 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
21.下图是晚清时期上海《神州画报》刊载的漫画,画中多国列强用刀宰割挂在树上的“龙”。该漫画可能出现在21教育网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中法战争之后 D.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22.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胜一败的关键在于
A.是否自始至终坚持抗战
B.是否利用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是否是正义与非正义战争
D.是否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
23.“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部分国民党高级将领认识到,中国对日抗战是持久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淞沪会战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占与惨杀之历史……”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他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决定蒋介石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www.21-cn-jy.com
A.民族立场
B.国际方面的有利条件
C.对敌我双方形势的正确分析
D.战争的性质
24.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人,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21*cnjy*com
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25.下图是太平天国前后,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的比例。此变化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A.有效地遏制了农民阶级的反抗
B.逐渐强化了清政府的中央集权
C.使清朝专制统治陷于孤立境地
D.成为中华民国时军阀割据诱因
26.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承认“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从材料可以看出列强
A.放弃侵略中国的计划
B.看到以太平天国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精神
C.瓜分中国计划破产
D.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使其成为统治中国的工具
27. 对下图所示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A.该事件推动了两岸真正停火
B.两岸即将实现和平统一
C.“九二共识”首次达成
D.拓展交流渠道符合两岸人民利益
28. 学者汪辉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国家主权的单一性与以人民政治为中心的社会体系的形成是区别于王权条件下的朝贡体制的关键之处。我把它看成是帝国的遗产、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价值的综合”。材料中的“它”是指21·cn·jy·com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
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9年修正案第六项将宪法第二十八条“……镇压叛国和其他反革命的活动……”修改为“……镇压叛国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这一修改
A.强化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B.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变化 D.有利于法制社会的建立
30. 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民主法制建设成就有
①颁布中国第一部宪法 ②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③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④把“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第Ⅱ卷
注意事项:
第Ⅱ卷2道题,共40分。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必须将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规定位置。
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人教版必修Ⅰ
材料二 “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
——《宋论》
材料三 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史209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1439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四 说到弹劾权,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谏议大夫和清朝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可见中国从前的考试权和弹劾权都是很好的制度,宪法里头是决不可少的。……五权宪法的立法人员就是国会议员,行政首领就是大总统,司法人员就是裁判官,其余行使弹劾权的有监察官,行使考试权的有考试官。
——孙中山《五权宪法》
(1)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朝的御史大夫与宋朝的谏官监察对象有何区别。(4分)
(2)据材料三,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6分)
(3)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对监察权的认识。(4分)
(4)纵观上述材料,反思古代、近代的这些尝试,要建立和完善监察制度,可以从哪些方面提供保障?(6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阵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21*cnjy*com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版权所有:21教育】
——中共三大通过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
材料三 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即国民党“一大”宣言),就是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翻,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摘自孙中山《国民党宣言的旨趣》    
(1)材料一中“奋斗的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什么纲领?有何意义?(4分)
(2)据材料一、三,分析指出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这对国共第一次合作起了什么作用?(6分)
(3)从材料二来看,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怎样的组织形式与国民党合作?(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怎样看待国共两党的合作?(2分)
(4)1912年,中国建立了一个新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两个共和国的诞生对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动作用。(6分)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DBDC 6—10 BADAC 11—15 DDCBC
16—20 CBCBB 21—25 DDABD 26--30 CDADC
二、非选择题
31.
(1)区别:御史大夫监察百官;谏官纠正皇帝决策失误。(4分)
(2)特点:机构完备;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有立法的保障。(6分)
(3)认识:监察制度在中国古代发挥重要作用;在现代民主政治中,监察权是独立的,是五权之一。(4分)
(4)保持监察制度的独立;坚持制度创新;制订完善的法律;提高监察官的执政能力;加强人民群众监督;加强舆论监督。(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32.
(1)民主革命纲领。意义:中共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4分)www-2-1-cnjy-com
(2)一致:对内打倒军阀,完成反封建的任务;对外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完成反帝任务。作用: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6分)【来源:21cnj*y.co*m】
(3)党内合作(或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加入国民党的组织形式与国民党合作)。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或国共合作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大业)。(4分)
(4)作用:前者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3分)后者标志着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奠定了牢固的基石。(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