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同步练习: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同步练习: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04 12:4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导学号50730008)
A.尧舜其犹病诸   B.问知
C.举直错诸枉
D.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答案:A
解析:B项,知,通“智”,聪明、智慧。C项,错,通“措”,安排、安置。D项,乡,通“向”,先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克己复礼为仁    ②克终者盖寡
B.①可谓仁之方也已
②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C.①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②约我以礼
D.①举直错诸枉
②举孝廉不行
答案:D
解析:A项,①动词,克制;②动词,能够。B项,①名词,方法;②名词,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C项,①形容词,贫困;②动词,约束。D项,①②两句中的“举”都是动词,选拔、推荐。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尧舜其犹病诸
A.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B.不仁者远矣
C.己欲立而立人
D.仁者安仁
答案:D
解析:例句中的“病”为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担忧、忧虑”。A项,形容词用作名词,正直公正的人;B项,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立;D项,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实行仁”。
4.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克己复礼为仁
A.问知。子曰:“知人。”
B.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C.何谓也
D.舜有天下,选于众
答案:B
解析:例句是判断句。A项,省略句;B项,判断句;C项,宾语前置;D项,状语后置。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论语·颜渊》)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归:归结于
B.请问其目
目:条目、详情
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敏:敏锐、聪明
D.樊迟未达
达:明白、理解
答案:A
解析:A项,归:称许、赞许。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项,①代词,代指“克己复礼”;②语气副词,表商榷。B项,①②都是连词,虽然。C项,①兼词,“之于”的合音;②形容词,各个。D项,①介词,在;②介词,对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参考答案:(1)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靠别人吗
(2)先前我拜见老师问他什么是智慧。
解析:(1)为,做;由,依靠。(2)乡,通“向”,先前;知,通“智”,聪明、智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0题。(导学号50730009)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论语·泰伯》)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行:做、实践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施:施加
C.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济:帮助、接济
D.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弘扬
答案:D
解析:D项,弘:广大。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②无求生以害仁
③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④任重而道远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答案:D
解析:①介词,凭借;②连词,用法相当于“而”;③连词,表并列;④连词,表并列。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参考答案:(1)仁就是,自己想要站得住就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
(2)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以及仁义之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命。
解析:(1)第一个“立”,站得住;第二个“立”,使……站得住;第一个“达”,通达;第二个“达”,使……通达。(2)无,不会;害,损害;杀身,牺牲生命;成,成全。
三、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
曾子①耘瓜
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皙②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皙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 ”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闻之,知其体康也。
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曾参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
子曰:“汝不闻乎 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③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④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 汝非天子之民也 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 ”
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
(《孔子家语》)
注①曾子:名参,孔子的弟子。②曾皙:曾参的父亲,孔子的弟子。③烝烝:形容孝德厚美的样子。④殪:死。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援琴而歌      歌:唱歌
B.参来勿内
内:通“纳”,使……进入
C.舜之事瞽瞍
事:事情
D.遂造孔子而谢过
造:拜见
答案:C
解析:C项,事:侍奉。
12.下列各句中的“而”与“欣然而起”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B.舍瑟而作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夫子莞尔而笑
答案:D
解析:A项,表转折;B项,表顺承;C项,表并列;D项,与“欣然而起”的“而”都是连词,都表修饰。
1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曾参由于误伤瓜根而遭到父亲毒打,但他毫无怨言,援琴而歌,希望父亲听见歌声知道自己的身体健康。
B.本文主要记叙曾参误伤瓜根而遭到父亲毒打的故事,说明作为父亲不应该对儿子下毒手。
C.本文讲述孔子的故事,意在谴责曾参作为儿子,不应该陷父亲于不义。
D.曾参犯了错误,遭到父亲毒打,还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孔子知道后,非常生气,决定不让曾参进门。
答案:A
解析:B项,错在“说明作为父亲不应该对儿子下毒手”;C项,不是讲述孔子的故事,而是孔子援引舜的故事;D项,“曾参自以为无罪”不是不承认原来的错误,而是认为自己“知错后甘愿遭到父亲毒打”是行“孝”,没有错。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
(2)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参考答案:(1)先前我对父亲大人有罪过,父亲大人用力地教训我,该不会累病了吧
(2)父亲用小棰敲他,他就站在那里忍受;父亲用大棍打他,他就逃跑。
解析:(1)向,先前;“得无……乎”,固定结构,“该不会……吧”。(2)棰,用小棰敲;杖,用大棍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