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33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04 12:3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题 西 林 壁宋代 苏轼
资料宝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书、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大的成就,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东坡全集》。资料宝袋 庐山位于江西北部,北临长江,东临潘阳湖,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山,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因此而得名。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声誉。
庐山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历代诗人墨客相继慕名而来,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篇佳作。
坐落于庐山北麓 ,为庐山北山第一寺。 西林寺资料宝袋资料宝袋作品写作背景 《题西林壁》为苏轼47岁时所作。元丰七年(1084)四月,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次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 字词乐园héng chéng lǐng fēng
横 成 岭 峰shí shān zhēn
识 山 真
zhǐ shēn zhōng
只 身 中预习检查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独立识字学词。
3、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文中所
蕴含的道理。课文解析题西林壁书写西林寺墙壁写在西林寺墙壁的诗课文解析自学指导(一)大声读古诗,读准字音,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课文解析题西林壁 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课文解析自学指导(二)自由读前两句诗,回答问题:
1、有不懂的词语吗?试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课文解析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连绵起伏的山岭巍然耸立的险峰课文解析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观察的角度不同,
结果也不同课文解析自由读前两句诗,回答问题:
1、有不懂的词语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2、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欣赏庐山?从中看到了什么?横、侧、高、低、远、近随着诗人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景象不一样。课文解析自学指导(三)自由读后两句诗,回答问题:
1、有不懂的词语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课文解析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真实的全貌课文解析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识:知道缘:因为庐山(我)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课文解析自由读后两句诗,回答问题:
1、有不懂的词语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2、从这两句诗句中,你体会到什么?看事物要从不同角度去看,这样才会全面。10/22/2018课文解析放飞想象:
横着看,庐山 ;
侧着看,庐山 ;
从远处望,庐山 ;
从近处看,庐山 ;
从高处俯视,庐山 ;
从低处仰望,庐山 ……
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10/22/2018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赞美庐山景色雄奇壮观
角度不同 结果各异观察事物、处理问题
要客观全面结构梳理主题概括 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就会不同 ,我们要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的道理
写法点拨 学习古诗的四个步骤:

1、知诗人,解诗题。

2、诵诗句,有节奏。

3、抓字眼,明诗意。

4、入意境,悟诗情。
拓展提升拓展阅读: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心灵感悟 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只要你用心的去读,去感受,你就能看到这幅画。随堂练习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启示人们: 。
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
的道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就会不同 ,我们要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