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聪明的使者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聪明的使者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04 20:3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5课《聪明的使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并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梢”、“使命”、“许配”等词语的意思。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聪明的使者是怎样找准事情的关键,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的。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使者是怎样动脑筋,用智慧找准事情的关键,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的。 
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的主要意思,体会使者是怎样找准事情的关键,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并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梢”、“使命”、“许配”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学生自由阅读,说说自己了解了什么。
3.谈话导入: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个与文成公主有关的智慧故事:《聪明的使者》。(板书课题:聪明的使者)学生齐读课题。2-1-c-n-j-y
4.激发兴趣: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体会使者遇事是怎样积极动脑,了解他的绝顶聪明和非凡的智慧吧!
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1.鼓励学生自由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自己试着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
2.学生用已有的方法自主识字,理解词语。
3.小组内交流识字、解词情况。
(1)多媒体出示生字。










(2)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3)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来记忆这些生字?(组词、形近字、加一加、减一减)
(4)指导读音:“蕃”读“
bō”,不读“fān”;“拴”读翘舌音。
(5)提示书写:“配”左边不能写成“西”。
5.理解词语:
使命:派人办事的命令,多比喻重大责任。课文里指赞普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到长安求婚。
许配:由家长做主,跟某人订婚。课文里指唐朝皇帝把女儿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6.同桌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通顺,不加字、不减字。
7.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这篇课文讲了一位聪明的使者抓住事情的关键,善于动脑筋,能急中生智,圆满地解决了三个难题,促成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美好的姻缘。)皇帝向使臣们出了哪三个问题?分别在课文哪些段?(第二自然段:皇帝叫人牵来一百匹马驹、一百匹母马,让使臣们分出哪匹马驹是哪匹母马生的。第三自然段:皇帝叫人扛来一根两头削得一样大小、一样光滑的檀香木棍,让使臣们分辨哪一头是根,哪一头是梢。第四自然段:皇帝叫人拿来一块玉石,玉石有一个洞眼,他要使臣们用丝线穿过去。玉石上的洞眼很小,而且里面的孔道是弯弯曲曲的。)21教育网
三、教师小结,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qiú
hūn
x
peì

gùn
m

(
)
(
)
(
)
(
)
www.21-cn-jy.com
shuān
zhù

táng
chū
jià
(
)
(
)
(
)
2.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聪明:
智慧:
许配:
为难:
3.分别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聪明
_________
________
漂亮
__________
_________
光滑
_________
________
努力
__________
_________
急忙
_________
________21·世纪
教育网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看拼音,写词语。
qiú
hūn
x
peì

gùn
m

shuān
zhù

táng
chū
jià
(求婚)
(
许配)
(木棍)
(马驹
)
(拴住)
(蜜糖)
(出嫁)
2.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聪明:天资高,智力发达。
智慧:指人辨析判断和发明创造的能力。
许配:时女子由家长作主与某人订立婚约。
为难:难以应付,办事棘手,不好解决。
3.分别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聪明
聪慧
愚笨
漂亮
美丽
丑陋
光滑
光亮
粗糙
努力
尽力
懈怠
急忙
连忙
悠闲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使者是怎样动脑筋,用智慧找准事情的关键,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的。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的主要意思,体会使者是怎样找准事情的关键,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多媒体出示文中的词语,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唐朝
吐蕃
大臣
禄东赞
求婚
使臣
智慧
许配
马驹
使臣
光滑
檀香
木棍
池塘
孔道
脑筋
拴在
蜜糖
扭动
腰肢
出嫁
聪明
使命
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
连连点头
弯弯曲曲
2.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分节开火车朗读课文。
3.教师范读课文。
二、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一)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交代了事情起因:唐朝皇帝嫁女赛智慧,松赞干布派禄东赞到长安求婚。)
2.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吐蕃”。
  吐蕃:我国古代民族,在今青藏高原。
吐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自囊日论赞至朗达玛延续两百多年。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青藏高原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原本各自为政、分散孤立发展的局面被改变,通过制度、法律、驿站等建设,各个小邦政权和部落联盟得到整合。由于内部人口流动,社会交往面扩大,推动了藏地语言及整个文化层面上的相互沟通,实现了青藏高原文化上的整合与壮大。www-2-1-cnjy-com
(二)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2.根据学生情况组合学习小组,分组合作讨论学习。
(1)故事中一共有三个小故事,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按学生的回答把喜欢相同小故事的编排在一组,四人一小组。21
cnjy
com
(2)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3.多媒体出示交流提示:
(1)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出描写皇帝出题的句子及禄东赞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句子。
(2)互相探讨:禄东赞想出了是么办法解决问题?禄东赞的办法好在哪里?
4.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及时补充自己小组的不同意见。
(1)第一道难题:
①题目:皇帝叫人牵来一百匹马驹、一百匹母马,让使臣们分出哪匹马驹是哪匹母马生的。
②别的使臣:把毛色相同的马驹和母马分在一起,结果都弄错了。
③禄东赞:禄东赞把马驹同母马分开关起来。隔了一夜,才把母马一匹匹地放到马驹中去。马驹见到自己的妈妈来了,急忙扑上去吃奶。就这么一匹匹地放,一匹匹地找,不一会儿全分出来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④教师小结:禄东赞抓住动物的本能属性:孩子要吃妈妈的奶,饿极了就会去找奶吃。
(2)第二道题:
①题目:皇帝叫人扛来一根两头削得一样大小、一样光滑的檀香木棍。皇帝问使臣们:“哪一头是根,哪一头是梢?”【来源:21cnj
y.co
m】
②别的使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谁也答不出来。
③禄东赞:禄东赞用一根绳子系在木棍的中央,然后把它放在花园的池塘里。他指着水中的木棍说:“那下沉的一头是根,浮着的一头是梢。”说得皇帝连连点头。【出处:21教育名师】
④教师小结:同样大小的物体,物体的密度越大就越重,这是物理基本知识。禄东赞凭着对事物的仔细观察、分析判断,用水的浮力来区分檀香木棍的轻重,从而分辨出头和梢。第二个难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版权所有:21教育】
(2)第三道题:
①题目:皇帝叫人拿来一块玉石,玉石有一个洞眼,他要使臣们用丝线穿过去。玉石上的洞眼很小,而且里面的孔道是弯弯曲曲的。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②别的使臣:一个个试着用线去穿,可怎么也穿不过去,大家感到很为难。
③禄东赞:把线拴在蚂蚁的腰上,然后把蚂蚁放到玉石的洞眼上去,在眼的这一头慢慢吹气,又在那一头放了一些蜜糖。蚂蚁扭动着腰肢,努力地向前面爬去。就这样,丝线穿过了玉石洞眼。
④教师小结:聪明的禄东赞在冥思苦想后急中生智,凭借巧力,用蚂蚁和蜂蜜解决了这个难题。
5.有感情地朗读三个小故事,加深体会,感受禄东赞的机智聪明。
6.鼓励学生谈谈自己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要像禄东赞那样遇到问题应积极开动脑筋,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7.学习第五段。
(1)问题一个比一个难,其他使者的无能和禄东赞的聪明能干形成鲜明的对比,越发衬托出禄东赞的机智。结果怎样呢?(皇帝见三道题全让禄东赞解了,心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那赞普一定更加聪明能干。于是,皇帝答应让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去。聪明的禄东赞终于完成了赞普的使命。)
(2)教师小结:第五段总结禄东赞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促成了一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的婚姻。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这篇课文讲了一位聪明的使者能抓住事情的关键,善于动脑筋,急中生智,智辨马驹和母马;分辨木头的头和梢;巧穿玉洞聪明的使者。圆满地解决了三个难题,促成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美好的姻缘。通过学习,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多动脑筋,做个聪明的孩子。
2.课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写一写: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你还会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难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把句子补充完整。



dōnɡ
zàn
(1)唐朝时,(
)赞普松赞干布,派了大臣(
)到长安求婚。
qiú
hūn
cōnɡ
mínɡ
唐朝皇帝决定让(
)的使臣们比赛智慧,说:“哪个最(
),就

pèi
把公主(
)到他们那里去。”
shuān
zài
他把线(
)蚂蚁的腰上,然后把蚂蚁放到玉石的洞眼上去,在眼的这

tánɡ
niǔ
dònɡ
一头慢慢吹气,又在那一头放了一些(
)。蚂蚁(
)着腰肢,努力地向前面爬去。
2.照样子写词语。
(1)连连点头:
(2)弯弯曲曲:
3.用上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传说她既漂亮,又能干,
(2)禄东赞一边看一边动脑筋。
(3)聪明的禄东赞终于完成了赞普的使命。
4.用自己的话说说禄东赞分别是怎样解决皇帝给他的三个难题的。
难题一:
解决方法:
难题二:
解决方法:
难题三:
解决方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看拼音写词语,把句子补充完整。
(1)唐朝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了大臣禄东赞到长安求婚。
(2)唐朝皇帝决定让求婚的使臣们比赛智慧,说:“哪个最聪明,就把公主许配到他们那里去。”
(3)他把线拴在蚂蚁的腰上,然后把蚂蚁放到玉石的洞眼上去,在眼的这一头慢慢吹气,又在那一头放了一些蜜糖。蚂蚁扭动着腰肢,努力地向前面爬去。
2.照样子写词语。
(1)连连点头:滔滔不绝
欣欣向荣
姗姗来迟
孜孜不倦
栩栩如生
面面相觑
步步为营
耿耿于怀
念念不忘
历历在目
亭亭玉立
津津有味
心心相印
(2)弯弯曲曲:口口声声
断断续续
浩浩荡荡
稀稀拉拉
琐琐碎碎
唠唠叨叨
大大咧咧
迷迷糊糊
风风火火
熙熙攘攘
洋洋洒洒
郁郁葱葱
慌慌张张..
3.用上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传说她既漂亮,又能干.
阅读课外书既可增长知识与阅历,又能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还能从中体会他人的感受。
(2)禄东赞一边看一边动脑筋。
她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3)聪明的禄东赞终于完成了赞普的使命。
经过我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好成绩。
4.用自己的话说说禄东赞分别是怎样解决皇帝给他的三个难题的。
难题一:分辨哪匹马驹是哪匹母马生的。解决方法:孩子要吃妈妈的奶,饿极了就会去找奶吃。
难题二:分辨木头的头和梢。解决方法:用水的浮力来区分檀香木棍的轻重,从而分辨出头和梢。
难题三:用丝线穿过玉石上弯弯曲曲的很小的孔道。解决方法:凭借巧力,用蚂蚁和蜂蜜解决了这个难题。
21cnjy.com
【板书设计】

?
智辨马驹和母马
善于动脑筋
聪明的使者
?
分辨木头的头和梢

?巧穿玉洞聪明的使者
急中生智
【课后反思】
《聪明的使者》教学反思
《聪明的使者》讲述的是禄东赞出使大唐为赞普求婚时,巧解三道难题,最终圆满完成赞普松赞干布的任务,促成了一桩美好婚姻的故事,表现了禄东赞能抓住问题关键,解决问题的聪明才智。21·cn·jy·com
 教材简析
  很多问题都有办法解决,但需要开动脑筋,运用智慧。聪明的使者禄东赞就是这样,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不同的问题,圆满地完成了赞普松赞干布交给使者的任务,促成了一桩美好的婚姻。2·1·c·n·j·y
学习这篇文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和同伴合作学习。在体会人物的智慧方面,可以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同伴一起探究禄东赞在解决问题时针对不同的问题,抓住哪一个关键环节,运用什么方法,如何解决问题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想一想你还有哪些方法同样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21
cnjy
com
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放手让他们自读自悟感受禄东赞的聪明智慧。
第二步:最后让他们谈谈自己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从而让孩子们明白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要像禄东赞那样遇到问题应积极开动脑筋,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第三步:联系生活实际布置课外作业,写一写: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你还会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难题?既拓展了学生思维,又达到了读写结合的目的。
存在的问题:学生在展示中对人物语言、动作及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补充还不够深;孩子们比较浮躁,热衷于热闹,不愿深入地钻研。
今后改进的方案:在今后教学中,教学故事性文章,要引导学生通过复述把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指导学生把自己理解了的内部思想转变为外部言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