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义中学2016—2017年度高一第二次月考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2016.12.20
一、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
如下图所示,将一盏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1-2题。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的更替
B.四季的更替
C.运动物体偏向
D.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此时,P地(
)
A.正值日出
B.正值日落
C.正值白昼
D.正值夜晚
3、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或公转运动示意图,正确的是(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6题。
2013年6月1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五艘航天载人飞船——神州十号。这次航天飞行的亮点之一是女航天员王亚平为地面的青少年进行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开辟了我国太空教育的新篇章。太空授课北京时间6月20日10时04分至10时55分,王亚平展示了微重力条件下的特殊物理现象,加深青少年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4、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
A.云雾
B.流星 C.太阳活动
D.太阳辐射
5、王亚平开始太空授课时,纽约(西五区)居民收看全球直播的时间为(
)
A.6月19日21时
56分
B.6月19日21时
04分
C.
6月21日21时
04分
D.
6月20日23时
55分
6、神州十号发射至太空授课期间,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化特点是(
)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先加快再减慢 D.先减慢再加快
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表完成7~8题。
纬度
60
50
40
30
20
0
可能总辐射(W/㎡)
139.3
169.6
196.4
216.3
228.2
248.1
有效总辐射(W/㎡)
54.4
71.7
98.2
120.8
132.7
108.8
7、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
B.
地形
C.
纬度
D.
洋流
8、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地处深山峡谷的尤坎镇(北纬59°53’)每年9月起都会出现整日见不到太阳的现象,于是当地人在山上架设三面巨镜把阳光反射到小镇的广场上。据此,完成9~10题。
9、当地一年中整日见不到太阳的现象持续时间约(
)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9个月
10、巨镜位于广场的(
)
A.东侧
B.西侧
C.南侧
D.北侧
右图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线代表地球表面。读图回答11~14题。
11、若此图表示由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且甲、丁为近地面,则气压最高的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12、若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高纬环流,甲、乙为近地面,则
可能出现锋面的地方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3、若该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下列判读正确的是(
)
A.③气流位于盛行西风带
B.④气流控制下天气干燥
C.甲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处高压的形成与②气流有关
14、若该图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下列判读正确的是(
)
A.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
B.乙处天气以晴朗为主
C.③气流为西北季风
D.④气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
读某海岸附近的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图示情况出现于一天当中的时段是(
)
A.8-16时
B.16-24时
C.0-8时
D.3-14时
16、若图示区域为东亚地区,则此季节该地区的盛行风向和成因分别为(
)
①西南风
②东南风
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7、下列关于大气运动简图(图2-5)中的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
A.①极地高气压带
B.②副极地低气压带
C.③东北信风带
D.④热力成因形成
18、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图中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图中数码①、②是所在国家两个城市的代码。读图回答19~20题。
19、①、②两个城市都地处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
但气候类型不同,主要原因是
( )
A.太阳辐射差异
B.大气环流不同
C.地面状况不同
D.沿岸洋流不同
20、①城市与②城市气候相比
( )
A.高温同期,多雨也同期
B.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
C.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
D.高温不同期,多雨也不同期
下图为我国东北部及周边地区2016年8月6日20时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21-22题。
21、p点近地面的风向为(
)
A.偏西风
B.东北风
C.偏东风
D.东南风
22、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比丙地风速小
B.乙地为下沉气流
C.丁虚线附近出现锋面
D.丙地吹偏南风
23、读图,判断P地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读图A、B,完成24~25题。
24、关于A天气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
①P3>P2>P1
②P3
③甲丁将是阴雨天气
④乙丙将出现阴雨天气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5、如B图所示天气系统在发展过程中,若暖气团势力变弱,冷气团势力变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可能形成准静止锋面
②可能出现晴朗天气
③若该性质锋面控制江淮地区可能形成梅雨
④若该性质锋面控制江淮地区可能出现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6、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台风过境时气压变化状况的是(
)
27、
下图中,促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的天气系统是(
)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28~30题。
28、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
A.反气旋造成
B.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
D.暖锋造成
29、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30、此系统易造成(
)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二、综合题(共2大题,共40分)
31、读“我国部分地区某时地面天气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此时A与处于 气压控制下,天气状况是 。(4分)
(2)图中虚线(a、b、c)附近易形成冷锋的是
,并分析④地现在的天气以及未来几天天气是如何变化的?(8分)
(3)图中①②③④地中,风速最大的是______,判断的理由是 (4分)
(4)如果该天气形势出现在春季,那么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可能出现
和
等灾害性天气。(4分)
32、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20分)
(1)图中沿120°E经线自南向北,气候类型依次是 、
和热带沙漠气候。(4分)
(2)解释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6分)
(3)澳大利亚西北部一月和七月分别盛行西北风、东南风。从海陆热力差异、行星风系两个方面说明该地区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向对该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影响。(6分)
一月:
七月:
(4)悉尼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从悉尼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的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4分)
高一地理第二次月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60分)
1~5
AACCB
6~10
BCACD
11~15
BADBA
16~20
BBCBC
21~25
ACCBA
26~30
BACDB
二、综合题(40分)
31.(20分)
(1)高
晴朗(4分)(2)C
(2分)
④地现在的天气以及未来几天的天气状况(6分)
过境前: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过境时:产生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3)② (2分)判断理由(2分):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4)寒潮 沙尘暴(4分)
32.(20分)
(1)地中海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4分)
(2)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6分)
(3)一月: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比较湿润。(3分)
七月:澳大利亚大陆冬季比海洋降温快,形成高压中心;处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从内陆吹来的东南风相对干燥。(3分)
(4)表现:悉尼冬夏气温温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2分)
原因: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2分)
图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