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18.1.1 平行四边形及其边角性质1课堂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角相等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2课时流程逐点
导讲练课堂小结作业提升1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平行四边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你能举出一些实例吗?知1-导知1-讲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表示方法:平行四边形用符号“ ”
表示;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
“ 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若AB∥CD,AD∥BC,则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
形;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则AB∥CD,AD∥BC.
要点精析: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有两个要素:
①是四边形;②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知1-讲作为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具有一般四边形的一切
性质.如有四条边,四个内角,两条对角线,内
角和为360°,外角和为360°等.
作为平行四边形,它区别于其他一般四边形的特
殊性质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2)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既是它的一个性质,又是它的
一种判定方法;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反过来,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知1-讲2. 易错警示:
平行四边形的表示要按一定方向依次表示各个顶点;
它既可以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字母顺序,也可以按逆
时针方向排列字母顺序,但不能打乱顺序.知1-讲如图,在 ABCD中,过点P作直线EF,GH分别平行于AB,BC,那么图中共有平行四边形_____个.例1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知AB∥CD,
AD∥BC,由已知可知,EF∥AB,
GH∥BC,所以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可以判定四边形ABFE是平行四边形,
同理可判定四边形EFCD、四边形AGHD、四边形
GBCH、四边形AGPE、四边形EPHD、四边形GBFP、
四边形PFCH都是平行四边形,最后还要加上 ABCD,
即共有9个平行四边形.导引:9知1-讲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的功能: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既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
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又是判定平行四边
形的一种方法: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
四边形.即对于任何一个几何定义,都具有两种功
能,顺用是它的判定,逆用是它的性质.
对于几何计数问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小
到大等)分类计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知1-练如图,在 ABCD中,EF∥AD,HN∥AB,EF与HN相交于点O,则图中共有平行四边形( )
A.12个
B.9个
C.7个
D.5个知1-练如图,在 ABCD中,AB=6,BC=8,∠BCD的平分线交AD于E,交BA的延长线于F,则
AE+AF的值等于( )
A.2
B.3
C.4
D.62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相等知2-导你还发现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我们还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请你尝试证明这些结论.边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数学表达式:
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D∥BC,AB=CD,AD=BC.知2-讲如图, 在 ABCD中,AB= 8, 周长等于24. 求其
余三条边的长.例2 知2-讲在 ABCD中,
AB = DC,AD = BC(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AB=8,
∴ DC=8 ,
又∵AB+BC+DC+AD=24,
∴AD=BC = (24-2AB)=4.解: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24, 相邻两边的长度相
差4,求该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的长.例3 知2-讲如图, 设AB的长为x, 则BC的长为x+4.
根据已知,可得
2(AB+BC)=24,
即 2(x+x+4)=24,
4x+8=24,
解得 x=4.
所以,该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的长分别为4和8.解:已知:如图, 在 ABCD 中,∠ADC的平分线与
AB相交于点E. 求证:BE+ BC = CD.例4 知2-讲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AB//CD(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CDE =∠AED.
又∵DE是∠ADC的平分线,
∴∠ADE =∠CDE, ∴∠ADE =∠AED,
∴AD = AE.
又∵AD=BC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AE=BC. ∴BE+BC=BE+AE=AB=CD.证明:知2-讲 当题目中平行线和角平分线同时出现时,极有
可能出现等腰三角形,如本题中AB∥CD和DE平分
∠ADC就得到△ADE是等腰三角形;在平行四边形
的边的计算中,“平行四边形相邻的两边之和等于
它的周长的一半”会经常用到.知2-练用一根长度为36 cm的铁丝围成一个平行四边
形,各边的长度恰好都是3的整数倍,试找出
所有满足条件的平行四边形, 并分别求出各边
的长.知2-练如图,在 ABCD中,E,F是对角线BD上的两点,如果添加一个条件,使△ABE≌△CDF,则添加的条件不能为( )
A.BE=DF
B.BF=DE
C.AE=CF
D.∠1=∠2
知2-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D
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m,n),B(2,-1),
C(-m,-n),则点D的坐标是( )
A.(-2,1) B.(-2,-1)
C.(-1,-2) D.(-1,2)3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角相等知3-讲1. 角的性质: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邻
角互补.
数学表达式:
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C,∠B=∠D.
∴∠A+∠B=180°,∠B+∠C=180°,
∠C+∠D=180°,∠A+∠D=180°.知3-讲要点精析:由于组成平行四边形的元素有边、角,因
此讨论其性质也应从边、角这两个方面去看.
(1)从边看: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从角看: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3.易错警示:已知平行四边形得出什么性质,要根据
推理证明的需要,合理选用需要的性质.如图, 在 ABCD中,∠A =40°,求其他各内角
的大小.例5 知3-讲在 ABCD中,
∠A = ∠C,∠B = ∠D(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A=40°,∴∠C=40°.
又∵AD//BC,
∴∠A + ∠B = 180°,
∴∠B = 180° - ∠A=180°- 40° = 140°,
∴∠D = ∠B = 140°.解:如图,在 ABCD中,已知∠A+∠C=120°,求平行四边形各角的度数.例6 知3-讲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得∠A
=∠C,结合已知条件∠A+∠C=
120°,即可求出∠A和∠C的度数;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而求出∠B,
∠D的度数.导引:在 ABCD中,∠A=∠C,∠B=∠D.
∵∠A+∠C=120°,∴∠A=∠C=60°.
∴∠D=180°-∠A=180°-60°=120°.
∴∠B=∠D=120°.解:知3-讲 平行四边形中求有关角度的基本方法是利用平
行四边形对角相等,邻角互补的性质,并且已知一
个角或已知两邻角的关系可求出所有内角的度数.知3-练 如图,在 ABCD中,M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若∠A=135°,则∠MCD的度数是( )
A.45°
B.55°
C.65°
D.75°知3-练如图,在 ABCD中,CE⊥AB,E为垂足,如果∠A=120°,那么∠BCE的度数是( )
A.80°
B.50°
C.40°
D.30°
知3-练在 ABCD中,∠A+∠C=200°,
则∠B的度数是( )
A.100° B.160°
C.80° D.60°4知识点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知4-讲 如图, 在方格纸上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在其
中一条直线上任取若干点,过这些点作另一条直线的
垂线,用刻度尺量出平行线之间这些垂线段的长度. 经过度量,我们
发现这些垂线段的长
度都相等. 由此我们
得到平行线的又一个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
相等.知4-讲1.定义: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任一点到另一条
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要点精析:(1)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这点到这条直线
的垂线段的长度;
(2)三种距离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知4-讲2.性质: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
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即:平行线间的距
离处处相等.
要点精析:
(1)“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在作平行四边形的
高时,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位置;(注:平行线的
这一性质常用来解决三角形同底等高问题)
(2)平行线的位置确定后,它们间的距离是定值(是正
值),不随垂线段位置的改变而改变.知4-讲数学表达式:
如图,A,C是l1上任意两点,
∵l1∥l2,AB⊥l2,CD⊥l2,
∴AB=CD.
拓展:
(1)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任何平行线段都相等;
(2)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知4-讲例7 如图,直线a∥b,点A,E,F在直线a上,点B,C,D在直线b上,BC=EF. △ABC与△DEF的
面积相等吗?为什么?知4-讲解:△ABC和△DEF的面积相等.理由如下:
如图,作AH1⊥直线b,垂足为点H1,
作DH2⊥直线a,垂足为点H2.
设△ABC和△DEF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
∴S1= BC·AH1,
S2= EF·DH2.
∵直线a∥b,AH1⊥直线b,
DH2⊥直线a,
∴AH1=DH2.
又∵BC=EF,∴S1=S2,
即△ABC与△DEF的面积相等.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它们是等高这一条件.等
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今后可作为定理直接应
用.知4-讲知4-练如图,如果直线l1// l2 , 那么△ABC的面积和△DBC的面积是相等的. 你能说出理由吗?
你还能在这两 条平行线之间画出其他与△AB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知4-练如图,a∥b,AB∥CD,CE⊥b,FG⊥b,E,G为垂足,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CD
B.EC=FG
C.A,B两点间的距离就是线段AB的长度
D.a与b的距离就是线段CD的长度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既可当性质用,又可当判定用.
2.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的性质为证明线段的平行和相
等、角的互补和相等提供了很重要的依据.注意常
和全等三角形一起综合运用.
3.平行线间的距离是指垂线段的长度,平行线的位置
确定了,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是定值,不随着垂线段
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必做: 完成教材P76练习T2-3
补充: 请完成练习册剩余部分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