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3棱镜和透镜
教案
教学准备:
烧杯、滴管、凸透镜、凹透镜、火柴、白纸、铅笔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第二单元前几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光,在学习《光的行进》中我们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比如在空气或者水中)是怎样行进的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直线传播)
2、如果光行进过程中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如镜子)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反射)
3、那么光射到透明的物体上又会怎样呢?
(会穿透透明物体)
4、同学们,你们仔细看过放在水中的物体吗?大家想不想看?
5、把它们放入水中,从上面和侧面仔细观察水中的铅笔,你有什么发现?
6、学生实验。
7、学生回答自己看到的现象。
8、同学们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吗?
9、小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1·cn·jy·com
(二)教学过程
1、介绍三棱镜
棱镜:光学上用核截面为三角形的透明体叫做三棱镜,光密媒质的棱镜放在光疏媒质中(通常在空气中),入射到棱镜侧面的光线经棱镜折射后向棱镜底面偏折.
A、三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控制光路的光学元件.隔着三棱镜能看到物体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向顶角方向偏移,但是没有必要去追究是放大还是缩小的像.
B、光从棱镜的一个侧面射入,从另一个侧面射出,出射光线将向底面(第三个侧面)偏折,偏折角的大小与棱镜的折射率,棱镜的顶角和入射角有关.
C、若三棱镜的介质相对于周围介质是光流介质,则透过棱镜看物体,看到的虚像向底边偏移;出射光线较之入射光线向顶角偏折.
2、全反射棱镜
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镜叫全反射棱镜.全反射棱镜在光学仪器中被用来改变光路.
A、玻璃的折射率在1、5~1、9之间,相对于空气来讲,玻璃的临界角在30°~42°之间.
B、光从空气垂直射入全反射棱镜的直角侧面上,经过棱镜一次全反射,将改变光路90°,光垂直射入全反射棱镜的斜侧面上,经棱镜两次全反射,将改变光路180°.
3、光的色散
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为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彩色光谱,这就是光的色散.
A、光的色散现象表明:白光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同一种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B、复色光通过平行透明板(玻璃砖),也能发生色散现象.
探究活动21教育网
1、利用三棱镜自制潜望镜.并与利用平面镜制作的潜望镜进行效果对比.
2、动手做一做光的色散实验,看看会有什么现象?
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
1、老师这里有两块透明的镜片,我们把它叫做透镜,透镜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典型代表。
2、当光穿过透镜时,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透镜。
3、我们每组都有两块像我这样的透镜,我们从侧面仔细观察镜片是什么样子的。
4、学生观察。
5、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这两块透镜分别有什么特点?
(两个镜片一个中间厚、边缘薄;一个中间薄、边缘厚。)
6、请同学上黑板画出这两块镜片的侧面图,侧面是什么样子的?
7、你们知道这两种透镜的名字吗?(学生回答)
8、讲述:一般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把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凹透镜。
9、小结:由于生活中某些仪器的需要,透镜会做成不同的样子,但只要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都是凸透镜,只要中间薄、边缘厚的都是凹透镜。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透明。
三、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是否放大的特点
1、同学们平时拿到凸透镜会怎么玩呢?(放大东西、聚光)
2、如果用这两块透镜分别去观察书上文字会有什么发现呢?
3、首先请同学们来猜测一下。
4、学生实验。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6、小结:因为凸透镜有放大的功能,所以在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它叫着放大镜。而凹透镜没有放大功能,只有缩小的功能。21cnjy.com
7、一滴水有没有放大的功能呢?
四、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能否聚光的特点
1、接下来我们要来个比赛:大家马上可以去户外进行这个比赛,四人小组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对着火柴,看看哪种透镜可以把火柴点燃(老师示范一下)。
千万注意不能用放大镜看太阳,以防灼伤眼睛,导致失明!
2、带领学生去户外实验。(注意组织好纪律)
3、学生汇报。你看见什么现象了?
(凸透镜在阳光下能点燃火柴。凸透镜能把太阳光聚成一个亮点。凹透镜没有亮点。)
4、思考:这是什么原因呢?
5、讲述:研究结果说明凸透镜有聚光的作用,而凹透镜没有聚光作用,反而会把光线扩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