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光的衍射 学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3.3光的衍射 学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1-06 08:2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3光的干涉
学案
【学习目标】1、认识光的干涉现象及产生光干涉的条件.2、理解光的干涉条纹形成原理,认识干涉条纹的特征.3、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表述、概括能力.4、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表述物理现象,概括其规律特征的能力,学生亲自做实验培养学生动手的实践能力.
课前预习案
学法指导:
【知识回顾】------温故知新1、波有哪些特有现象?2、水波的干涉图样有哪些特征?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是什么?3、在波的干涉中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的位置如何判断?路程差与波长有什么关系?【自主学习】------大胆试1、如果光是一种波,让一束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
的狭缝的档板上,两个狭缝就形成了两个


总是相同的两个波源,我们称为
。这两个光源在档板后面的空间
,在一些区域相互
,在另一些位置相互
,即光的干涉图样是
的平行条纹。2、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
,证明光是
,为光的波动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推动了人们对光的本性的认识。3、教材上图13.3-3中,
P0点距S1、S2距离
,路程差为
,两列波的波峰或波谷
到达P0点,两束光在P0点相互
,出现的是
条纹,我们称为
亮条纹。4、在P0点的两侧的P1点,若两束光到P1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
倍,一列波的波峰到达P1点时,而另一列波的波谷也到达P1点,两束光在P1点相互
,出现的是
条纹;若两束光到P1点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
倍(即波长的
倍),两列波的波峰或波谷
到达P1点,两束光在P1点相互
,出现的是
条纹。议一议:大胆设想一下,如果是一束白光(太阳光)发生干涉现象时会出现怎样的图样呢?
课堂探究案
【合作探究】------我参与探究一: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明暗条纹出现的条件:探究二:双缝干涉图样的特点探究三:怎样获得相干光源
【展示点评】------
我自信具体要求:①看规范(书写、格式)②看对错。找出关键词,补充、完善。③点评内容,讲方法规律。④面带微笑,全面展示自我。
【整合提升】------
我能做①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②理解并熟记基本知识点。③不明白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
【达标检测】------
一定行(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深化)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到光屏上P点的距离之差为0.6
μm,若分别用频率为f1=5.0×1014
Hz和f2=7.5×1014
Hz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则P点出现明、暗条纹的情况是(
)A.单色光f1和f2分别照射时,均出现明条纹B.单色光f1和f2分别照射时,均出现暗条纹C.单色光f1照射时出现明条纹,单色光f2照射时出现暗条纹D.单色光f1照射时出现暗条纹,单色光f2照射时出现明条纹2、关于光的干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双缝干涉现象里,相邻两明条纹和相邻的两条暗条纹的间距是不等的B.在双缝干涉现象里,把入射光波长变短,相邻两个明条纹间距离将变宽C.只有频率相同的两列光波才能产生干涉D.频率不同的两列光波也能产生干涉现象,只是不稳定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这时(
)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B.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依然存在C.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光亮D.屏上无任何光亮4、对两列光波在空中叠加,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同的色光有可能产生干涉现象B.不同的色光不可能产生干涉现象C.光的强度不同有可能产生干涉现象D.光的强度不同不可能产生干涉现象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