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爱莲说
试题及答案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①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②淤泥而不③染,④濯⑤清涟而不⑥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⑦亭亭净⑧植,可远观而不可⑨亵玩焉。 21·cn·jy·com
予谓菊,花之⑩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⑾君子者也。⑿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⒀宜乎众矣。21
cnjy
com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
①蕃: ②淤泥:
③染: ④濯:
⑤清涟:
⑥妖:
⑦亭亭: ⑧植: 【来源:21cnj
y.co
m】
⑨亵玩:
⑩隐逸:
⑾君子:
⑿噫:
⒀宜:
2、翻译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我国古代文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他们“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请你在文中找出能体现“不汲汲于富贵”这一意思的句子。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你最欣赏莲花的哪一种品格,说说理由。
5、写菊花和牡丹有何用意?
6、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什么? 2·1·c·n·j·y
7、《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8、文中两个“独”字都 ,两个“独”字,又相对地表明 。
9、文中用来比喻君子志洁行谦、德声远播的句子是哪句?写一句类似的名言警句。
10、“噫”的作用是什么?
11、文章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你认为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何在?
1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有关“君子”的名言警句,再举一例并简述其内涵。
13、、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4、概括莲花的品质。
15、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
16、按原文填句子。 ①写莲花高洁的句子:
②写莲花质朴的句子:
③写莲花正直的句子:
④文章写生长环境的句子(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的句子。):
⑤体态香气的句子(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
⑥风度的句子(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今人敬重而不轻侮的句子。):
答案: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①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②淤泥而不③染,④濯⑤清涟而不⑥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⑦亭亭净⑧植,可远观而不可⑨亵玩焉。 21教育网
予谓菊,花之⑩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⑾君子者也。⑿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⒀宜乎众矣。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
:多。 ②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21·世纪
教育网
③染:沾染(污秽)。
④濯:洗涤。
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⑥妖:美丽而不端庄。
⑦亭亭:耸立的样子。 ⑧植:立。
⑨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⑩隐逸:指隐居的人。 ⑾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www-2-1-cnjy-com
⑿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⒀宜:应当。 2、翻译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单单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1-c-n-j-y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越发显得清纯芳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从远处观赏却不可轻易玩弄啊。 【出处:21教育名师】
③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有很多人了! 【版权所有:21教育】
3、我国古代文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他们“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请你在文中找出能体现“不汲汲于富贵”这一意思的句子。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你最欣赏莲花的哪一种品格,说说理由。 我喜欢“出淤泥而不染”。因为这句不仅写出了莲的高贵品质,在恶劣环境中能洁身自好,不会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5、写菊花和牡丹有何用意?
用菊花从正面映衬莲花高尚可爱的美好形象。用牡丹从反面映衬莲花高尚可爱的美好形象。
6、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什么?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作者用意是愤世嫉俗、暗含讥讽、表现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反衬了“莲之爱”的难能可贵。 21
cnjy
com
7、《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隐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 度是追求高洁、质朴、正直、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志洁行廉端庄、不轻侮;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 21cnjy.com
8、文中两个“独”字都表现了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两个“独”字,又相对地表明 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9、文中用来比喻君子志洁行谦、德声远播的句子是哪句?写一句类似的名言警句。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10、“噫”的作用是什么?
“噫”叹词,表示深沉的感慨。一叹爱菊者“鲜”,“鲜”不仅有“少”之意,更有“难得”之意;二叹爱莲者少,用疑问句,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不明说而暗讽意味深长。
11、文章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你认为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何在? ①以花喻人、托物言志。
②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③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我们要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让我们的人生之路多一些高尚之举。这样才能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1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有关“君子”的名言警句,再举一例并简述其内涵。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此句讲的是为人态度或个人修养)
13、、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4、概括莲花的品质。
高洁、质朴、正直、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志洁行廉端庄、不轻侮。
15、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16、按原文填句子。
①写莲花高洁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 ②写莲花质朴的句子:濯清涟而不妖。 ③写莲花正直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④文章写生长环境的句子(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⑤体态香气的句子(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⑥风度的句子(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今人敬重而不轻侮的句子。):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