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
一、重庆谈判——争取和平、民主 (蒋“假和平,真内战”)
1、背景:①抗战胜利后,人们渴望和平民主
②蒋在美国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
2、 时间: 1945年8月-10月
蒋介石发出邀请的目的:①② 毛泽东赴邀的目的:①②
地点: 重庆 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等人
结果:签订“双十协定”(内容:89页中间蓝字最后)
二、转战陕北——战略防御
1、全面内战的爆发:时间:1946年6月 标志: ①②
2、陕北、西北战况:粉碎敌人的进攻,取得节节胜利
三、挺进大别山——战略进攻
1、时间:1947年夏 领导人:刘伯承、邓小平
部队:晋冀鲁豫解放军
2、概况:刘邓大军强渡黄河,进攻国统区,开辟大别山根据地
3、意义:①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②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核心意义)
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被形象地比喻为“哑铃战术”,两个拳头在外,门户空虚。因此,我军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捣敌人的心脏。
1.请你画一个示意图,标注出当时的形势。
2.针对这种局面我军是如何应对的?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
材料:课本90页中间蓝框小字。
3.材料中的“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胸膛”的战略部署指的是什么?“敌人的胸膛”指的是哪里?
4.材料中的战略部署有哪些意义?核心意义是什么?1、战局发生变化,人民解放军采取进攻态势。
2、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3、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进入反攻。
武汉南京大别山为什么把目标选定大别山?《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 收复失地。内线作战:
外线作战:
指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打击国民党军队的进犯,属于战略防御性质的作战 指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从解放区转向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攻,属于战略进攻性质的作战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图说历史 P93图, 这幅图片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的哪一个历史阶段?三大战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关门打狗猛虎掏心瓮中捉鳖三大战役战役名称作战部队
和指挥员战役时间歼灭和改
编敌人数意义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历史意义三大战役战役名称作战部队
和指挥员战役时间歼灭和改
编敌人数意义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林彪罗荣桓1948年9-11月47万多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中原解放军和
华东解放军刘伯承.邓小平.
陈毅.粟裕.
谭震林东北解放军和
华北解放军林彪.罗荣桓
聂荣臻 1948.11-
1949.11948.11-1949.155万多人52万多人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使华北全境基本很解放历史意义共消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图说历史 P92图,这幅图片跟哪一大战役有关?解放军进攻锦州思考:
为什么我军把战略决战的突破口放在东北?
材料一 东北野战军拥有12个纵队、17个独立师及步兵、骑兵、炮兵、坦克团约70万人的强大军事力量,加上地方武装,总兵力超过百万,军事装备也有了很大改善。相比之下,国民党力量仅有四个兵团和一个增援兵团约60万人。
材料二 人民军队已控制了东北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国民党军队固守长春、沈阳、锦州等几座孤城,补给主要靠空运
材料三 到1948年8月,东北解放区面积已占东北全境的百分之九十七,区内人口占东北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六。
图说历史 P94图,这幅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情景?与哪一次战役有关系?图说历史 P94图,这幅图片主要内容是什么?与哪一次战役有关系?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 朱德 这是谁在什么时间向
谁下达的什么命令?图说历史 P95图,结合图片,简介渡江战役的主要经过和影响?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力量相差
很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
内就由弱变强,并最终打败国民党呢? 从国民党方面说,主要是:①政治孤立,失去民心。②军队厌战,士气低落。③贪官横行,政治腐败。④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从中国共产党方面来说: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③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④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⑤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盘点收获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人民解放战争争取和平
民主斗争2、全面内战爆发1、重庆谈判转战陕北3、挺进大别山4、三大战役5、渡江战役最后胜利阅读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与历史图片。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长江。 虎踞龙盘今胜者,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请回答:(1)?这首诗作于哪次战役之后?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材料中“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作者借用了什么典故?体现了毛泽东的什么思想?
(3)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有什么重要意义??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楚汉战争 、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4月23日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1、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的真实目的是
① 为了立即发动内战 ② 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③ 为了欺骗群众 ④ 为了和共产党实现真正的和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④
2、抗日战争胜利后,从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看,你认为积极支持蒋介石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帝国主义国家可能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3、1945年,经过重庆谈判,国民党被迫同共产党签订了
A.《停战协定》 B.《双十协定》
C.《共同纲领》 D.《和平建国纲领》4、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
A.东北解放区 B.陕甘宁解放区
C.中原解放区 D.山东解放区
5、参考右图,你知道抗日战争期间及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
A.延安 B.西安
C.重庆 D.北平
6、1947年3月面对国民党军队25万军队进攻陕北,中共中央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A.将敌人抵挡在国门之外
B.层层设防,坚决抵抗
C.主动撤离延安,诱敌深入
D.拼死坚守陕北,打阵地战7、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A.太岳兵团开辟豫陕鄂解放区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D.华东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
8.指挥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的是
A.彭德怀、贺龙??????????????????? B.陈毅、粟裕?
C.刘少奇、邓小平?????????????????D.刘伯承、邓小平
9、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威胁到国民党统治区的城市有①南京②上海③广州④武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10、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我军部队是
A.中原野战军 B.华北野战军
C.东北野战军 D.华东野战军
11、在人民解放军强大压力和耐心争取下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仪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进而获得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A.天津 B.张家口 C.北平 D.南京
12、右图反映的是三大战役中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哪个战役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