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课时演练·促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恻隐
策略
测量
侧目而视
B.裨将
自卑
庇护
稗官野史
C.估计
辜负
金箍
青旗沽酒
D.庶人
述职
束缚
说话算数
解析:B项,分别读“p픓bēi”“b씓bài”。A项,全读“cè”;C项,全读“gū”;D项,全读“shù”。
答案:B
2.下列语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端:发端,萌芽。
B.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
铄:从外部给予。
C.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强:竭力、尽力。
D.苟为不熟
熟:熟悉。
解析:D项,“熟”的意思是“生长成熟”。
答案:D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而:①连词,表转折,“却”/②连词,表递进,“而且”。于:③介词,引出动词支配的宾语,不译/④介词,“向”,“在”。
答案:D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2)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3)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参考答案:(1)不是为着跟那小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为着在乡里朋友那里求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那小孩子的哭声才这样。
(2)人跟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一点点,一般人丢弃了它,君子则保存了他(所以他才成为君子)。
(3)空着安适的住宅而不居(即不居心于仁),舍弃正确的道路而不走(即行不由义),可悲啊!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孙丑上》)
5.对“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所以对人说都要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B.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的原因
C.所用来证明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的事
D.所以说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解析:“所以”在这里是“……的原因”的意思。
答案:B
6.(1)从文中可以看出,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应包括四个方面,它们是 、 、 、 。
(2)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其论证的依据是 。这在论证方式上属于 法。
参考答案:(1)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 (2)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例证
7.在孟子看来,“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那么治国施行“仁政”也是天经地义的。在文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句子是 。
参考答案: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8.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即“性本善”,但又要求“知皆扩而充之”,你认为是否矛盾 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矛盾。因为在孟子看来,即使人的本性是善的,由于人们的社会活动存在私欲膨胀会导致善的本性逐渐泯灭,所以必须在后天的教育中指导人们自觉地扩大充实自己的“善心”。因此,“仁政”主张具有实践意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彦谦早孤,不识父。长兄彦询,以彦谦天性颖悟,亲教读书。年七岁,诵数万言,为宗党所异。十五,出后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后丁所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其后受学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年十八,属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为主簿。时禁网疏阔①,州郡之职尤多纵弛,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莫不敬惮。
开皇七年,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以秩满,迁长葛令。仁寿中,上令持节使者巡行州县,察长吏能不,以彦谦为天下第一,超授鄀州司马。内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显,所与交结,皆海内名贤。重彦谦为人,深加友敬。炀帝嗣位,道衡转牧番州,路经彦谦所,留连数日,屑涕而别。黄门侍郎张衡,亦与彦谦相善。于时帝营东都,穷极侈丽,天下失望。又汉王构逆,罹罪者多,彦谦见衡当涂而不能匡救,以书谕之。衡得书叹息,而不敢奏闻。
彦谦知王纲不振,遂去官隐居不仕,将结构蒙山之下,以求其志。司隶别驾刘灹,陵上侮下,讦以为直,刺史惮之,皆为之拜。唯彦谦执志不挠,亢礼长揖,有识嘉之。灹亦不敢为恨。其后隋政渐乱,莫不变节。彦谦直道守常,介然孤立,颇为执政者之所嫉。出为泾阳令。未几,终于官,时年六十九。
家有旧业,资产素殷,又前后居官,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虽致屡空,怡然自得。尝从容独笑,顾谓其子玄龄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
(选自《隋书·房彦谦传》,有删节)
注:①禁网疏阔:官场纪律松弛。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 擢:提拔。
B.又汉王构逆,罹罪者多
罹:死难。
C.家有旧业,资产素殷
素:向来。
D.顾谓其子玄龄曰
顾:回头。
解析:罹:遭遇或遭受。
答案:B
10.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B.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C.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D.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解析:断句要点包括找特殊虚词的位置,辨别特殊句式,结合修辞,并适当利用语感。
答案:B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彦谦年幼丧父,不知道父亲是谁。他的长兄房彦询,认为房彦谦天性聪颖有悟性,亲自教他读书。
B.房彦谦与黄门侍郎张衡也很友好,当他看到张衡当权却不能对朝政匡正挽救时,就写信劝告他,但张衡却不敢上奏皇帝。
C.司隶别驾刘灹,欺上压下,揭发那些自认为正直的人,刺史畏惧他,都对他下拜。
D.房彦谦担任官职期间,所得俸禄,都用来周济亲朋好友,日常生活保持勤俭朴素的作风,虽常常招致贫乏,但他始终怡然自得。
解析:原文“讦以为直”,“以为”即“以(之)为”的省略,“把……作为”之意,翻译为“把揭发别人的隐私作为正当的做法”。
答案:C
12.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出后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
②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
(2)在文中找出两个表现房彦谦“直道守常”的例子。(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参考答案:(1)①过继给叔父房子贞,侍奉继母,超过亲生母亲。
②还擅长草书隶书,(有)得到他书信的人,都像对待宝贝一样地玩赏它。
(2)①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等到房彦谦任职,清正廉洁遵纪守法)。
②彦谦见衡当涂而不能匡救,以书谕之(房彦谦看到张衡当权却不能匡正挽救,就写了一封信劝告他)。
③唯彦谦执志不挠,亢礼长揖(只有房彦谦坚守志向不屈服,用平等礼节作长揖)
参考译文:房彦谦,字孝冲,本来是清河人。房彦谦年幼丧父,不知道父亲是谁。他的长兄房彦询,认为房彦谦天性聪颖有悟性,亲自教他读书。七岁时,已经诵读数万字的文章,亲戚朋友认为他很奇特。十五岁时,过继给叔父房子贞,侍奉继母,超过亲生母亲。后来为继母守丧,他不进饮食有五天。侍奉伯父乐陵太守房豹,竭心尽力,每当有时令珍果,自己从不先吃。遇到亲戚的丧期,必定以粗米、草菜为食,尽到礼节,宗族中的人都以他为榜样。后来从师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于是广泛涉猎五经。懂作文章,擅长草书和隶书,能言善辩,风采气概超出常人。十八岁时,恰好广宁王孝珩做齐州刺史,征召房彦谦任主簿。当时官场纪律松弛,州郡的官员尤其放纵松懈,等到房彦谦任职,清正廉洁遵纪守法,州郡官员规规矩矩,没有谁不敬畏他。
开皇七年,提拔任命他做承奉郎,不久升迁为监察御史。因为任职期满,改任长葛县令。仁寿年间,皇上叫持节使者巡察各州县,考察州县长官胜任与否,考察结果认为房彦谦是全国最好的,越级提拔为鄀州司马。内史侍郎薛道衡,是一代文豪,地位显赫名望清高,跟他交结的人,都是全国有名之人。他很看重房彦谦的为人,并且对他很友好且怀敬意。炀帝继位,薛道衡改任番州刺史,赴任途中经过房彦谦的官署所在地,逗留了几天后,挥泪作别。黄门侍郎张衡,也与房彦谦很友好。当时皇帝营建东都,极尽奢侈华丽,天下百姓感到非常失望。又加上汉王叛乱,遭遇不幸的人很多,房彦谦看到张衡当权却不能匡正挽救,就写了一封信劝告他。张衡收到信后感慨叹息,但是不敢上奏让皇上知道。
房彦谦知道朝廷法纪不能整治,于是辞官隐居,准备在蒙山下建房居住,来求得自己的心愿。司隶别驾刘灹,欺上压下,把揭发别人的隐私作为正当的做法,刺史畏惧他,都对他下拜。只有房彦谦坚守志向不屈服,用平等礼节作长揖,有识之士称赞他(的做法)。刘灹也不敢对他怀恨。后来隋朝政事渐渐混乱,朝纲败坏,官员没有不改变节操的。房彦谦坚持正道,遵守常法,坚定不移,洁身自立,深被当权的人所忌恨。外放为泾阳县令。不久,死于任上,当时年龄六十九岁。
房彦谦家中留有祖传产业,资产向来殷富,再加上前前后后担任官职,所得的俸禄,都用来周济亲朋好友,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日常开销,务必保持朴素勤俭作风。房彦谦自小到大,一言一行,从没有涉及私利,虽然常常招致贫乏,但也怡然自得。曾经在悠闲当中独自微笑,回头对他的儿子房玄龄说:“人家都因官俸而富,只有我因做官而贫穷。留给子孙后代的财产,就只有‘清白’二字了。”他所写的文章,气度博大,闲静文雅,很有古人的情致。还擅长草书隶书,有得到他书信的人,都像对待宝贝一样地玩赏它。
三、语言表达
13.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
孟轲问牧民之道何先子思曰先利之曰君子所以教民者亦仁义而已矣何必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诈也。此为不利大矣。故《易》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
(1)用斜线(/)为文中没有断句的地方断句。
(2)如何“牧民”,孟子和子思两人各坚持怎样的观点
参考答案:(1)孟轲问牧民之道何先/子思曰/先利之/曰/君子所以教民者/亦仁义而已矣/何必利/
(2)孟子是“重义轻利”;子思是“以利为先”。(孟子:倡导仁义至上,道德为先;子思:治民之途,要把百姓的物质利益放到首要位置来考虑。)
1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文意补写文末两处画线处的内容。(每句不超过12字)
在北京举办的一次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的“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显示,高达54.4%的年轻人(包括大学生)表示“没时间读书”,43%的大学生日均阅读时间低于1小时,多数大学生上网时长远超读书时长。而在阅读类型中,休闲娱乐性图书和考级考证书籍排在前两位,经典名著却受人冷落,鲜有人问津。对此,我们不禁要发出这样两个感叹:一是 ,二是 。
参考答案:最该读书的时候不读书(或“最该读书的人不读书”) 最该读的书没人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