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课时演练: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档属性

名称 《先秦诸子》课时演练: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05 15:4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课时演练·促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归:归附。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事:从事、实行。
B.出门如见大宾 见:看见。
使民如承大祭 承:承当。
C.在邦无怨 怨:埋怨,责怪。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已:停止。
D.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约:约束。
知者利仁 利:利用。
解析:A项,归:称许,赞许。B项,见:接见。D项,约:贫困。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士不可以不弘毅
D.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解析:A项,直: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正直的人。B项,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得住。D项,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安乐的生活。21cnjy.com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
A.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B.仲尼岂贤于子乎
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D.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解析:D项与例句相同,都是介词,表范围,在。A项,介词,引出宾语,不译;B项,介词,表比较,比;C项,介词,表对象,对。21·cn·jy·com
答案:D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参考答案:(1)有一个字而可以终身去实践它的吗?
(2)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不是很沉重吗?【版权所有:21教育】
(3)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有仁义的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命。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论语·颜渊》)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论语·雍也》)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请问其目        目:条目、详情。
B.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诸:诸多。
C.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远:疏远。
D.尧舜其犹病诸 病:担忧、忧虑。
解析:B项,诸:兼词,之于。
答案:B
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C项,均为连词,表并列,并且。A项,语气词,不译/表反问,哪里。B项,语气词,表感叹,啊/语气词,表疑问,吗。D项,语气词,啊/动词,停止。2·1·c·n·j·y
答案:C
7.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孔子与樊迟的对话可知,樊迟和孔子所说的“知”指的是知人善任。
B.子夏称赞说:“富哉言乎!”是因为他认为孔子的话含义深刻丰富。
C.子夏举舜和汤的例子,是用来说明施政要知人善任,以达风行草偃之效。
D.孔子认为只有做到“克己”,让自己的德行完全合乎“礼”,并且能够“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才可以被称作“仁人”。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解析:D项,根据原文“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可知,只要能够做到克己复礼就可被称作“仁人”,能够做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那就不单纯是“仁人”,而是“圣人”了。
答案:D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参考答案:(1)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2)自己想要站得住就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①,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21*cnjy*com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www.21-cn-jy.com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喜从游,遇长沮、桀溺、荷蓧丈人。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仲由》)
注:①豭(jiā)豚:猪。指以豭豚皮装饰的剑。豭,公猪。豚,小猪。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性鄙,好勇力   性鄙:性情粗朴。
B.子路后儒服委质 委质:带着礼物。
C.遂结缨而死 结缨:上吊而死。
D.恭以敬,可以执勇 执勇:驾驭勇武的人。
解析:C项,结缨:系好帽缨子。
答案:C
10.下列四组句子,全都表现子路懂礼、守义的一项是(  )
①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②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③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④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⑤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 ⑥子路喜从游,遇长沮、桀溺、荷蓧丈人2-1-c-n-j-y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解析:①③⑤句均表现其懂礼、守义。②句是孔子对子路的评价;④句反映了子路的谨慎;⑥句是写子路的爱好和经历。
答案:A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性情粗朴,喜欢逞勇斗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还欺负过孔子。但是,孔子不计前嫌,以礼教导他,最终使他成为懂礼之人。21教育网
B.子路勇于行动,听到就干,但他过于鲁莽,只听单方面的言辞就决断案子,造成了很多冤假错案。
C.子路跟从孔子学习,学会了如何处理政事,懂得礼节,坚守正义,能管理千乘之国的军政事务,很有才干,但孔子还是认为他只登堂未入室。
D.卫国出现动乱,别人唯恐避之而不及,子路本来在外有事,听到消息急忙赶回,城门已经关了,别人也劝他不要惹祸上身,子路却不顾自身危险,挺身而出,要惩治叛贼,但寡不敌众被杀。
解析:B项,“造成了很多冤假错案”无中生有,文章中是说子路诚实正直,打官司的人都跟他说实话,所以子路只要根据一方的话就可以判案。
答案:B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2)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3)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
参考答案:(1)孔子说:“只听了单方面的供词就可以判决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2)穿着用乱麻絮做的破旧袍子和穿着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羞愧的,恐怕只有仲由吧!
(3)蒉聩就和孔悝一同作乱,想办法带人潜入孔悝家,就和他的党徒去袭击卫出公。
参考译文:仲由,字子路,是卞邑人。比孔子小九岁。
子路性情质朴,喜欢逞勇斗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曾经冒犯欺凌过孔子。孔子设置礼仪,逐渐诱导子路,后来,子路改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作孔子的学生。21·世纪*教育网
子路问如何处理政事,孔子说:“自己先给百姓作榜样,并慰劳关心百姓。”子路请求进一步讲讲。孔子说:“永远不要懈怠。”【来源:21cnj*y.co*m】
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武吗?”孔子说:“君子最崇尚的是义,义是至高无上的。君子如果只好勇武却不崇尚义,就会叛逆作乱。小人只好勇武却不崇尚义,就会偷盗抢劫。”【出处:21教育名师】
子路要听到什么道理,没有马上行动,只怕又听到别的道理。
孔子说:“只听单方面言辞就可以判决案子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崇尚勇敢超过我之所用,就不适用了。”“像仲由这种性情,不会得到善终。”“穿着用乱麻絮做的破旧袍子和穿着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羞愧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学问吧,好像登上了正厅,可是还没能进入内室呢。”
季康子问道:“仲由称得上仁德吗?”孔子答说:“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管理军政事务,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就不知道了。”
子路喜欢跟随孔子出游,曾经遇到过长沮、桀溺和背着锄具的老人。
子路出任季氏的家臣,季孙问孔子说:“子路可以说是辅佐大臣吗?”孔子回答说:“可以说是备位充数的臣子了。”
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蒲邑勇武之士很多,又难治理。可是,我告诉你:恭谨谦敬,就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清正,就可以安抚民众;恭谨中正都做到了,可以使社会安定,就可以用来报效上司了。”
当初,卫灵公有位宠姬叫作南子。灵公的太子蒉聩曾得罪过她,害怕被谋杀就逃往国外。等到灵公去世,夫人南子想让公子郢继承王位。公子郢不肯接受,说:“太子虽然逃亡了,太子的儿子辄还在。”于是卫国立了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出公继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留在国外,不能够进入卫国国都。这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采邑的长官。蒉聩就和孔悝一同作乱,想办法带人潜入孔悝家,就和他的党徒去袭击卫出公。出公逃往鲁国,蒉聩进宫继位,这就是卫庄公。当孔悝作乱时,子路还有事在外,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赶回来。子羔从卫国城门出来,正好与子路相遇,对子路说:“卫出公逃走了,城门已经关闭,您可以回去了,不要为他遭受祸殃。”子路说:“我接受了人家的俸禄,就不能躲避人家的灾难。”子羔终于离去了。正赶上有使者要进城,城门开了,子路就跟了进去。他来到蒉聩处,蒉聩和孔悝都在台上。子路说:“大王为什么要任用孔悝呢?请让我捉住他杀了。”蒉聩不听从他的劝说。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于是叫石乞、壶黡到台下去攻打子路,斩断了子路系帽的带子。子路说:“君子可以死,帽子不能掉下来。”于是结好帽带而被杀死。
孔子听到卫国发生暴乱的消息,说:“唉,仲由要死了!”不久,果真传来了子路的死讯。所以孔子说:“自从我有了仲由,恶言恶语的话再也听不到了。”
三、语言表达
13.下面是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孩子上网相关行为的情况调查表,请结合具体项目和数据完成后面的问题。
项目
赞成%
反对%
不置可否%
对子女上网
37
15.9
41.1
希望子女以后工作与网络有关
42.6
32
25.4
能使子女增长见识,掌握电脑技巧
90.3
8.6
1.1
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
29.5
11
59.5
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
58.5
10.8
30
(1)通过图表可以看出,多数家长对于子女上网的内心矛盾在于: 。?
(2)请综合学生、家长和学校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每一角度不超过12字)
解析:解答第(1)题注意看赞成项的两个最大值;解答第(2)题注意了解家长赞成和反对的理由,同时注意建议的角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1)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又怕他们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
(2)学生: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学校:加强管理,严格规定;家长:积极引导,平等交流。(言之成理即可)
14.(2015·四川,20)《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请根据其中一句给你的启示,写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想法和做法。要求:①内容具体;②句式工整;③语言简明、得体;④60~80字。www-2-1-cnjy-com
解析:本题要求借鉴圣人智慧处理人际关系,要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谈。答题时一定要抓住观点,围绕自己的实际来组织材料,同时要注意句式工整、语言简明得体的要求,句式上要运用整句。
答案示例:(1)自己不想说的话,不强求他人说;自己不愿听的话,不强求他人听;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强求他人做。设身处地感受他人难处,推己及人避免强人所难。21*cnjy*com
(2)为他人生活提供方便,为和谐相处创造条件;为他人成长贡献力量,为共同发展奉献智慧。在成全他人中成就自我,在分享快乐中创造幸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