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课时演练:2.3民为贵

文档属性

名称 《先秦诸子》课时演练:2.3民为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05 16:5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民为贵
课时演练·促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
B.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C.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D.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解析:C项,终身:一辈子。A项,牺牲:用来祭祀的牲畜/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B项,然而:这样,却/连词,表转折,可是;D项,中国:中原地区,文中指国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C
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解析:A项,与:动词,亲附、帮助。B项,得:①动词,得到;②动词,能够。C项,以:①介词,按照;②介词,拿,用。D项,而:①连词,表顺承,就;②连词,表假设,如果。21教育网
答案:A
3.对下列句子的句间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③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④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①并列,②并列,③因果,④承接。
答案:B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
(2)天子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3)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参考答案:(1)让他主持祭祀而百神享用了祭祀,是天接受了他;让他主持事情,事情处理得很好,而百姓安于他的治理,是百姓接受了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前来朝拜的天下诸侯,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去而到舜这里来。
(3)宣扬仁的言论不如具备仁德而产生的声望深入人心,好的政治不如好的教化更能够赢得民心。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21cnjy.com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21·cn·jy·com
(《孟子·万章上》)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谆谆然命之乎         命:命令。
B.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示:显示。
C.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 受:接受。
D.践天子位焉 践:登上,承袭。
解析:A项,命:任命,委派。
答案:A
6.与“天下诸侯朝觐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勇气闻于诸侯     B.缚者曷为者也
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D.石之铿然有声者
解析:D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定语后置句。A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B项为宾语前置句;C项为省略句。
答案:D
7.文中说舜有天下,不是尧给的,也不是篡夺的,而是天给的。从全文内容看,舜的天下实质上是谁给的?请用原文句子证明。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实质上是人给的。“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8.从本文看,孟子理想的天子应具备怎样的才干?(用文中句子回答)
参考答案: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
9.(2015·福建,8)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①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孟子·滕文公上》)
注:①易:修治,耕种。
(1)尧、舜的“忧”与农夫有什么不同?请简述。
(2)为什么说“为天下得人难”?请根据选段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1)解答时应注意题干所问,重在两者“忧”的不同,农夫之“忧”在于“百亩之不易”,即把耕种不好百亩田地当作自己的忧虑。而尧、舜的“忧”在于“不得舜,不得禹、皋陶”,结合文段可以知道,舜、禹、皋陶是指“治国理政的人才”,所以概括尧、舜的“忧”不能仅停留在字面上,而应综合分析其含意。(2)解答本题应抓住关键字眼,来理解原文意思。选段对比了尧、舜与农夫的“忧”,指出了君王以不能替天下找到贤能之人来治理国家为忧,实际就是“得人难”。2·1·c·n·j·y
参考答案:(1)“忧”的内容不同:农夫为耕种丰歉而忧,尧、舜则为治理天下的人才难得而忧。(意思对即可)21·世纪*教育网
(2)①“得人”中的“人”,是治国理政的人才。②他们既要能施惠百姓使其安生,又要能教化百姓使其向善。③这种人才十分稀有,很难找到。(意思对即可)www-2-1-cnjy-com
参考译文:尧把得不到舜当作自己的忧虑,舜把得不到禹、皋陶当作自己的忧虑。把耕种不好百亩田地当作自己忧虑的,是农夫。把财物分给人叫惠,教人行善叫忠,为天下物色贤才叫仁。因此,把天下让给别人是容易的,为天下物色到贤才是困难的。21*cnjy*com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来源:21cnj*y.co*m】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减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出处:21教育名师】
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版权所有:21教育】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
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21*cnjy*com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 简:选拔。
B.咸获苏息 苏息:休养生息。
C.一意拊循 拊循:抚慰安抚。
D.人情大扰 扰:扰乱。
解析:D项,扰:形容词,乱,烦乱。
答案:D
11.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居家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解析:A项,“内艰”指遭逢母亲丧事。
答案:A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豫择吏的标准看重出身的家庭和道德品质。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中挑选谨慎厚道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礼法教育他们。
B.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
C.赵豫为政和乐平易,移风易俗。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
D.赵豫深受百姓爱戴,在官吏中影响很大。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在他的影响下各郡出现了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
解析:D项,“在他的影响下”错。
答案:D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
(2)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参考答案:(1)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其余的都服服帖帖。
(2)赵豫离开松江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
参考译文: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朱棣起兵攻下保定后,赵豫以生员身份而受命催督赋税,守卫城池。永乐五年,赵豫被授予泌阳县主簿,未上任,又提升为兵部主事,再升为员外郎。母死守丧,期满复职。洪熙年间晋升为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选拔九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赵豫被派往松江府,接受皇帝诏令上任。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其余的都服服帖帖。赵豫一心一意安抚人民,让百姓休养生息。挑选谨慎厚道的良家子弟为吏,用礼法教育他们。他还均平徭役,节省费用,裁减吏员十分之五。巡抚周忱有什么举措,都一定先跟赵豫商议。清军御史李立到松江,专门扩充军队,甚至牵连被征发者的亲戚、同姓。稍有异议,就酷刑拷打。人心大乱,申诉冤枉者达一千一百多人。盐司稽查盐丁,也连累到其他民户,成为百姓的大害。赵豫一一上书极力争论,百姓都获得了休养生息。朝廷还下令减轻苏州、松江两府官田的繁重的租税,赵豫所管辖的华亭、上海两县,减去十分之二三。
正统年间,九年考核政绩期满。松江百姓五千余人上书请求他留任。巡按御史上告朝廷,朝廷给赵豫增加两级官俸,命令回松江担任知府。到正统十年春,朝廷考核全国各地官吏,开始施行表彰政绩卓异的典制。赵豫和宁国知府袁旭都参预大典。皇帝设宴款待并赐予他们成套衣服,让他们回去任职。赵豫在松江任职十五年,松江府始终安定太平。离开松江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
当赵豫刚到松江府的时候,忧虑那里喜好诉讼的民俗。诉讼的人来了,他总是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众人对此一笑,于是有“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歌谣。过了一夜,起诉者愤怒渐平,或被劝阻,不再来起诉了。赵豫名声政绩显著,还以和乐平易著称。
这时候,各郡的长官因为仁政著名的:
湖州知府祥符人赵登,任期届满应当升迁。百姓到朝廷请求留任,朝廷提升他官级第二次任湖州知府,从宣德至正统年间,先后在湖州任职十七年。赵登的同乡岳璿接替他在湖州任职,也有良好的政绩,百姓称他们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人彭远遭受诬陷应当罢免,人民围住中官的船,请求替他们上奏皇上,宣帝下令又让他留任。正统六年被破格提拔为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人刘永父亲去世,本该去职居丧,军民一万八千多人向朝廷请求挽留他,英宗命令他不满丧期处理政事。巩昌知府鄞县人戴浩擅自发放边防储备粮三百七十石赈济饥民,遭到弹劾而去请罪,景帝原谅了他。徽州知府孙遇任期届满应当升迁,百姓到朝廷请求挽留他,英宗下令提升他的官级留任原职。他先后在任十八年,提升到河南布政使。只有袁旭在宁国被督学御史程富诬陷弹劾,被逮捕死在狱中。但宁国人爱惜他,设立祠庙祭祀他。2-1-c-n-j-y
三、语言表达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在两处横线处填写适当的语句。要求:符合所给情境,能给人以启示。
一只鸟儿在空中飞翔。一片羽毛想:“抛弃这笨重的家伙,我独自飞起来,不是可以飞得更高远吗?”于是羽毛挣脱了鸟的翅膀,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解脱和轻松;然而此时此刻,无论它怎么用力,也飞不起来。
羽毛不知道,自己只有        ,才能飞得高远;?
羽毛不知道,自己只有        ,才能飞得高远。?
答案示例:承受一定的重量 依靠集体的力量
15.(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孟子·尽心上》
(2)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3)从选段来看,孟子认为:统治者治理天下,应先使老百姓    ,才能让老百姓    。(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每个空只填一个字)?
参考答案:(1)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2)人性本善。
(3)富 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