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 攻
课时演练·促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得:捕获、抓住。
B.以亏人自利也
亏:损害。
C.罪益厚
厚:大、重。
D.情不知其不义也
情:假使。
解析:D项,情,确实、的确。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
B.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C.扡其衣裘、取戈剑者
D.其不仁兹甚
解析:A项,“辩”通“辨”;C项,“扡”同“拖”;D项,“兹”通“滋”。
答案:B
3.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项,前一个“以”为连词,可译为“因为”,后一个“以”为介词,可译为“把”。B项,前一个“故”译为“原因,缘故”,后一个“故”译为“衰老”。C项,前一个“国”译为“国家”,后一个“国”译为“国都”。D项都译为“责怪”。
答案:D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2)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3)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参考答案:(1)现在有一个人,进入别人种植果木菜蔬的田地,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责怪他,上面执政的人捕获就惩罚他。
(2)如果损人越多,那么他越是不仁,罪越重。
(3)现在最大的不义是进攻别的国家,(天下君子)却不知道反对,反而跟着称赞它,说它是义。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 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 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 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 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墨子·非攻上》)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取戈剑者 取:夺取。
B.至攘人犬豕鸡豚
攘:偷窃。
C.从而誉之
誉:赞誉。
D.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甚:很。
解析:D项,甚:超过。
答案:D
6.下列句子分成四组,全都属于“一般人所说不义”的一组是
( )
①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②攻国 ③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④杀不辜人 ⑤攘人犬豕鸡豚 ⑥少见黑曰黑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④⑥
解析:②是大不义,非一般人所知。⑥比喻不能区分义与不义。
答案:A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偷盗行为说起,逐层推进,论证了损人越甚越不义、罪越大的道理,从而说明掠夺战争是最大的不义行为,必须坚决反对。
B.在先秦诸子里,墨子的论辩特别富于逻辑性,而且恳切动人,这篇文章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C.“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运用形象的比喻来证明“小为非知非,大为非而不知非”的道理。
D.本文论点是反对攻人之国,认为攻国是错误而不义的。写作特色是一开头就提出观点。
解析:D项,“写作特色是一开头就提出观点”错。
答案:D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2)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参考答案:(1)他们确实不知道攻打别国是不义的,所以写下他们赞同攻打别国的话,留传给后世;如果他们知道攻打别国是不义的,那如何解释他们写下这些不义来留传给后代呢
(2)由此可以知道,天下的君子在分辨“义”和“不义”的问题上是混乱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
唐子居于内,夜饮酒,己西向坐,妻东向坐,女安北向坐,妾坐于西北隅,执壶以酌,相与笑语。唐子食鱼而甘,问其妾曰:“是所市来者,必生鱼也 ”妾对曰:“非也,是鱼死未久,即市以来,又天寒,是以味鲜若此。”于是饮酒乐甚。忽焉拊几而叹。其妻曰:“子饮酒乐矣,忽焉拊几而叹,其故何也 ”唐子曰:“溺于俗者无远见,吾欲有言,未尝以语人,恐人之骇异吾言也。今食是鱼而念及之,是以叹也。”妻曰:“我,妇人也,不知大丈夫之事;然愿子试以语我。”
曰:“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妻笑曰:“何以谓之贼也 ”曰:“今也有负数匹布,或担数斗粟而行于涂者,或杀之而有其布粟,是贼乎,非贼乎 ”曰:“是贼矣。”
唐子曰:“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 若过里而墟其里,过市而窜其市,入城而屠其城,此何为者 天下既定,非攻非战,百姓死于兵与因兵而死者十五六。暴骨未收,哭声未绝。目眦未干,于是乃服衮冕,乘法驾,坐前殿,受朝贺,高宫室,广苑囿,以贵其妻妾,以肥其子孙,彼诚何心而忍享之 若上帝使我治杀人之狱,我则有以处之矣。匹夫无故而杀人,以其一身抵一人之死,斯足矣;有天下者无故而杀人,虽百其身不足以抵其杀一人之罪。是何也 天子者,天下之慈母也,人所仰望以乳育者也,乃无故而杀之,其罪岂不重于匹夫 ”
妻曰:“尧舜之为君何如者 ”曰:“尧舜岂远于人哉 ”乃举一箸指盘中余鱼曰:“此味甘乎 ”曰:“甘。”曰:“今使子钓于池而得鱼,扬竿而脱,投地跳跃,乃按之椹上而割之,刳其腹,犀其甲,其尾犹摇。于是煎烹以进,子能食之乎 ”妻曰:“吾不忍食也。”曰:“人之于鱼,不啻泰山之于秋毫也;甘天下之味,亦类于一鱼之味耳。于鱼则不忍,于人则忍之;杀一鱼而甘一鱼之味则不忍,杀天下之人而甘天下之味则忍之。是岂人之本心哉!尧舜之道,不失其本心而已矣。”
妾,微者也;女安,童而无知者也;闻唐子之言,亦皆悄然而悲,咨嗟欲泣,若不能自释焉。
(取材于唐甄《室语》)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所市来者 市:购买。
B.过市而窜其市
窜:逃跑。
C.甘天下之味
甘:以……为美味。
D.若不能自释焉
释:解脱。
解析:窜:驱散,骚扰。
答案:B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是以味鲜若此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B.忽焉拊几而叹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以贵其妻妾
去以六月息者也
D.乃无故而杀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解析:D项,乃:副词,却、竟然。A项,若:动词,像,好像/动词,比,比得上。B项,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C项,以: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凭借。
答案:D
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唐子在家和妻、女、妾饮酒聊天,由吃鱼一事引发了许多感慨。
B.唐子认为自秦以来的帝王都是盗贼,其妻最终也认同这一观点。
C.唐子认为拥有天下者无故杀人之罪重于平民百姓无故杀人之罪。
D.唐子认为尧、舜作为君主,他们确实有远远超过普通人的地方。
解析:文中“尧舜岂远于人哉”的意思是“尧舜难道远超过我们常人吗”。
答案:D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溺于俗者无远见,吾欲有言,未尝以语人。
(2)若上帝使我治杀人之狱,我则有以处之矣。
(3)乃按之椹上而割之,刳其腹,犀其甲,其尾犹摇。
(4)人之于鱼,不啻泰山之于秋毫也。
参考答案:(1)沉溺在流俗中的人没有远见,我有一些话,不曾把它告诉别人。
(2)如果帝王让我处理杀人的案件,我就有办法来处理它们了。
(3)于是把鱼放到案板上去切,剖开鱼肚,刮去鱼鳞,它的尾巴还在摇。
(4)人对于鱼,不止如泰山对于秋毫的差别。
参考译文:唐子在家里住着,夜晚饮酒,自己朝西坐,妻子朝东坐,女儿安朝北坐,妾坐在西北角,拿着酒壶来给大家斟酒,大家愉快地说着话。唐子吃鱼觉得味道鲜美,问他的妾说:“这个买来的鱼一定是活鱼吧 ”妾回答说:“不是。这鱼刚死不久,就买了来,天又冷,因此味道鲜美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很高兴地喝着酒。忽然唐子拍案叹息起来。他的妻子说:“你饮酒很高兴呀,忽然拍案叹息,那是什么原因呢 ”唐子说:“沉溺在流俗中的人没有远见,我有一些话,不曾把它告诉别人,是害怕人们对我的话感到惊骇诧异。现在吃这个鱼就想起来那些话,因此叹息呀。”妻子说:“我是个妇人,不知道大丈夫的事情,但是希望你试着对我说说。”
唐子说:“自从秦朝以来,凡是做帝王的都是盗贼。”妻子笑着说:“为什么你称他们是盗贼呢 ”唐子说:“(比如)现在有一个背着几匹布或者担着几斗粟米的人走在路上,有人杀了他并且占有了他的布匹和粟米,这个人是贼呢,不是贼呢 ”妻子说:“这的确是贼。”
唐子说:“杀一个人,拿走他的布匹粮食,还被称为贼;那么难道杀天下人而全部占有他们的衣食财富的,却不该被称为贼吗 如果经过一个村庄,就使这个村庄变成废墟,经过一个城镇,就驱逐这个城镇的居民,进入一个城市就屠杀城中的百姓,这是什么行为 天下已经安定了,不再攻杀作战,可是老百姓死于战乱与因战乱而死的占了十分之五六。死者暴露的尸骨还没掩埋,百姓的哭声还没有停歇,眼眶的泪水还没有擦干。在这样的时候,天子却穿礼服戴礼帽,乘着威严的车驾,坐在宫殿前,接受群臣的朝贺。使自己的宫殿苑囿宽广,来使他的妻妾尊贵,来使他的子孙富有,他是什么样的心思而忍心享受这些 如果帝王让我处理杀人的案件,我就有办法来处理它们了。平常人无故杀人,用他一命抵偿一人之死,这就够了;如果握有天下的人,无故而杀人,那么即使杀他一百次也不足以抵偿他杀一人之罪。这是为什么呢 天子是天下人的慈母,是人们仰望得到养育的人,可是他却无故杀了他们,他的罪过难道不比常人更重吗 ”
妻子问:“尧舜是怎样做君主的呢 ”唐子道:“尧舜难道远超过我们常人吗 ”于是他拿起一支筷子指着盘中剩下的鱼说:“味道鲜美吗 ”妻子说:“鲜美。”唐子说:“现在让你从水池中钓一条鱼,扬起鱼竿的时候鱼脱钩,掉到地上还在不停地跳跃,于是把鱼放到案板上去切,剖开鱼肚,刮去鱼鳞,鱼的尾巴还在摇。在这种情况下煎烹上桌。你能吃它吗 ”妻子说:“我不忍心吃它。”唐子说:“人对于鱼,不止如泰山对于秋毫的差别。喜好天下的美味,也就像喜好鱼的美味。对于鱼就不忍心,对于人就忍心;杀一条鱼而享用鱼的美味就不忍,杀天下的人而享用天下的美味就忍心。这难道是人的本心吗 尧舜的治国之道不过是不失去人的本心而已。”
妾是地位低微的人,女儿安是年幼无知的儿童,听到唐子的这些话,也都忧伤悲切,叹息要哭,好像不能自己解脱。
三、语言表达
13.“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李克强总理的最“强”音,再度成为网络最热门话题。你是如何理解“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 下列微博言论或观点给你哪些启示 请你在微博里发表自己的看法。
@莎莎在河边:刷微博、微信算不得阅读。微博、微信提供了庞大的信息量,但是大多数是碎片化的,且庞杂的信息背后真假难辨。
@古道西风:数字化阅读的优势能让人们在零散的时间里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但是很多信息不可靠,未经过梳理,很难被人“吸收”,时间长了,人们就会失去阅读的兴趣与耐心。
我的看法:
答案示例:①最好的阅读是回归墨香与案头。在书里面,可以找到文字的美感,内心感受也细腻、丰富起来。请放下手机,走进书店或者图书馆,回归到书本吧。②对于数字化阅读与纸质书阅读的抉择,不是两种方式的取舍,而是这两种方式间的平衡。要在不偏废电子阅读的基础上,回归纸质的带有探究性的深度阅读。
14.读麦肯光明广告公司创意春晚公益广告《筷子篇》有关内容,根据文意补充设计,或描述生活,或陈述见解。要求:句式大致相同,语意相关。
筷子,是一个含蓄的中国人表达情感与爱很重要的工具。它所传达的,是启迪,是传承,是明礼,是守望,是关爱,是感恩,是睦邻……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来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启迪;幼儿时, , ;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 , ;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饭桌上摆满了筷子,是一种团圆。一双筷子,承载中国数千年的情感。有滋,有味,幸福中国味。
答案示例:妈妈鼓励你尝试用筷子夹起生活的喜乐年华
是一种传承 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一块她爱吃的菜 是一种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