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光和颜色习题课件(共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节 光和颜色习题课件(共计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1-05 22:59:49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第2课时 光的色散和看不见的光一、光的色散
1.白光是由_____________混合而成的。我们把_____________的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_______光。
2.将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______________。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所产生的彩色光带,其颜色是按____、橙、____、绿、____、靛、____的顺序排列的。
二、物体的颜色
3.我们看到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是眼睛接收到了物体____________的光。物体呈现各种色彩是因为它能____________________。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种色光不能再分解复色色散现象红黄蓝紫反射出来反射不同颜色的光光的三原色三、看不见的光
4.太阳的热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自然界的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__________。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___________就越强。
5.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常被人们用来______________。照射适量的紫外线,有助于______________,但照射过量紫外线,会使人皮肤__________,诱发______________。红外线红外线红外线消毒灭菌人体健康变黑皮肤癌知识点一 光的色散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A.霓虹灯的灯光五颜六色
B.彩色电视机的画面五彩缤纷
C.色彩丰富的水彩画
D.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2.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_______________。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我们将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七彩光带。D色散现象不能知识点二 物体的颜色
3.一个苹果在阳光下看起来是红色的,这是因为( )
A.红光透过苹果 B.苹果只吸收红光
C.苹果只反射红光 D.红光折射进苹果
4.人能看见物体是因为( )
A.人眼是能发光的光源
B.所有看见的物体都能发光
C.人眼和物体一定在同一条直线上
D.物体反射出来的光进入人眼CD5.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后,再通过蓝色的玻璃片,则屏上的颜色为( )
A.白色 B.蓝色
C.黑色 D.七色中缺蓝色
6.戴红色镜片看白纸,白纸变成红色,这是因为( )
A.红色镜片只能透过白纸反射光中的红色光
B.红色镜片挡住了白纸反射光中的红色光
C.白纸只能反射红色光
D.白纸反射的光通过红色镜片时,被镜片染成了红色BA7.(烟台中考)人们把红、______、_______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如图所示,三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阴影部分),形成________。
8.太阳光通过玻璃后呈现红色,则玻璃是____色。一面旗子能反射全部黄光,则旗子是_______颜色。一张纸几乎将所有色光全部反射,则纸是_______色。一块棉布几乎将所有色光全部吸收,则这块棉布是_______色。绿蓝白光红黄白黑知识点三 看不见的光
9.下列有关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红光和红外线都是可见光
B.紫光和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光
C.红光和紫光都是单色光
D.单色光和复色光不可以相互转换
10.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
A.电视遥控器 B.医用“B”超机
C.验钞机 D.夜视仪CC11.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
A.将温度计放在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B.A处应是紫光
C.只有AB之间有光
D.将照相底片放在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A12.在“五岳”之首泰山,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D13.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B14.绿色植物的叶绿素是绿色的,所以( )
A.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有利
B.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不利
C.各种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的作用相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5.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 )
A.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B.上衣、裙子都呈红色
C.上衣呈白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裙子都呈黑色BA16.下列不属于人类对紫外线的应用的是( )
A.利用紫外线消毒灭菌 B.鉴别纸币的真伪
C.电视机的遥控器 D.日光浴
17.我国农村地区焚烧秸秆的现象十分严重。焚烧秸秆所产生的烟雾不仅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还威胁到人的健康,影响了正常的交通。为了对秸秆焚烧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治理,气象局利用了高科技帮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观测以及时发现焚烧源。卫星监测焚烧源的主要依据是( )
A.对焚烧源进行拍照,从照片上直接看到焚烧源
B.监测焚烧源产生的烟雾,从烟雾的多少来确定焚烧源
C.监测焚烧源的颜色,从遥感照片的颜色来确定焚烧源
D.监测焚烧源的温度,通过捕捉高温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焚烧源CD18.如图所示是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__________(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_________(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吸收反射19.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波紫外线透过率其他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层数(厚度)有关穿全棉长袖体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课件18张PPT。第4节 光和颜色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1课时 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源
1._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
二、光的传播
2.光在____________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可以用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
3.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线叫做光线。
三、光速
4.光在真空中传播最____,每秒达_____________千米。
5.光在一年时间里传播的距离约等于______________千米,这个距离叫做________。天文学上常用________来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自身会发光同一种均匀小孔成像传播路线和方向快3×1059.46×10121光年光年知识点一 光源
1.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
A.发光的水母
B.燃烧的蜡烛
C.月亮
D.正在播放节目的电视机屏幕
2.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冬天大地上的白雪
B.烈日下的玻璃幕墙
C.开启的电脑屏幕
D.放投影仪时的屏幕CC3.下列现象或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闪电 ②闪亮的萤火虫 ③月亮 ④钻石 ⑤火炬的火焰 ⑥镜子 ⑦电影银幕 ⑧雪白的墙壁①②⑤知识点二 光的传播
4.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D5.假如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
B.做操时更容易排直队伍
C.阳光下的人影更清晰
D.小孔成像
6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AB知识点三 光速
7.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光年是一种长度单位 B.光传播速度的最大值为3×108 m/s
C.光只能在真空中传播 D.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8.阴雨天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
A.打雷时,先发出闪电后发出雷声
B.闪电和雷声同时产生,但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C.闪电和雷声同时产生,但人对声音反应要比对闪电反应慢
D.无法解释上述现象
9.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传播;光在真空中每秒钟的传播距离是___________米;太阳光传到地球需要的时间约为500秒,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大约是______________千米。CB直线3×1081.5×10810.少先队员们正在湖边进行篝火晚会以庆贺节日,在一片银色的月光照耀下,燃起了一堆篝火。少先队员们的目光中流露出莫大的喜悦。以下能称得上光源的是( )
A.少先队员们的目光
B.一片银色的月光
C.湖面上映出的篝火
D.在湖边燃烧的篝火
11.晚上,从马路边一盏路灯下经过的过程中,其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
A.先变短后变长 B.先变长后变短
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DA12.如果声音和光都从空气传入水中,那么( )
A.声速变大,光速变小
B.声速变小,光速变大
C.声速、光速都变大
D.声速、光速都变小
13.一台激光器朝着月球发射激光信号,经过2.7 s后才接到从月球返回的信号,那么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 )
A.8.1×108 m B.4.05×105 km
C.8.1×105 m D.4.05×108 kmAB14.当太阳、金星、地球运行到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太阳上有一个小黑斑在缓慢移动,这种现象称为“金星凌日”,是难得一见的天文奇观。下列关于该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黑斑是金星在太阳上形成的影子
B.小黑斑是由于金星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一部分光而形成的
C.小黑斑是金星在太阳上形成的像
D.小黑斑是地球在太阳上形成的像B15.晴天,常常在茂密的树荫下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小亮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这些小亮斑是太阳的像。如图所示是发生日偏食的情况,月球把太阳遮住了一部分,使之成月牙形。此时太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孔隙,在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 )
A.月牙形 B.圆形
C.树叶形 D.小孔形A16.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如图所示,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
17.天文学上常用光年来作为长度单位。1光年_____________km。织女星离地球约26光年,则织女星与地球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km。C9.46×10122.4596×101418.说起光速,人们总是感觉到无法想象。其实科学家已经在实验室内将其降得很慢。请你设想一下,假如光速只有3m/s,我们的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写出一个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南京中考)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____________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__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不能凭视觉判断运动物体的位置;先听到
雷声后看到闪电等__同一直线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倒立20.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光同学将两个长度均为50 cm,直径为5 cm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图所示的仪器(M筒的直径稍大,可以套在N筒上并能前后移动)。
(1)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____像。可以用光的__________解释。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____(填“有”或“无”)关。
(2)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像距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_。(均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十五的夜晚,将小孔对准明月,测得月亮最大像的直径是9.1 mm,已知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0 000 km。月球的直径约为______________km。实直线传播无不变变小3.45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