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习题课件(共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习题课件(共计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1-05 23:02:10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2课时 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现象
1.光从一种介质________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二、光的折射规律
2.光从空气________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________偏折,折射角__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________。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光的折射时,光路具有____________。斜射偏折斜射法线小于也增大同一直线上可逆性知识点一 光的折射现象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C2.(泰安改编)以下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树林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B.用遥控器对着墙壁也能控制电视
C.沙漠中形成的“海市蜃楼”
D.小孔成像
3.到游泳池游泳时会有这样的经验,泳池的浅水区看上去好像很浅,但脚踩下去会有一种“踏空”的感觉,这是因为( )
A.发生了光的折射
B.发生了光的反射
C.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D.光的传播速度发生了改变CA4.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流传着许多朗朗上口、生动形象的诗句,我们在鉴赏这些优美诗句的同时,常常能体会出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对下列诗句中几种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
B.“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
C.“风吹草低见牛羊”——光的直线传播
D.“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吸收了太阳光中的红光D知识点二 光的折射规律
5.(厦门中考)由于视觉原因,用鱼叉刺向水里的鱼往往难以成功。图中能正确解释刺不到鱼的光路图是( )B6.已知玻璃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当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下列所作的四个折射光路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A7.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是界面,____是入射光线,____是反射光线,入射角的大小是_______,折射角的大小是________,反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CDFOOE60°40°60°8.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如图所示),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为_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60°37°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D.仍在原来位置 A10.观察水边风景照片,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 )
A.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
B.射到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
C.眼睛的一种习惯感觉
D.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
11.(宜昌中考)小明在平静的湖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对于这一有趣现象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云和鱼都是虚像
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云和鱼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云和鱼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BA12.(宁波中考)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所示。图中“科学”两字是( )
A.变浅的虚像
B.变浅的实像
C.变深的虚像
D.变深的实像 A13.“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如图所示,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P点有一只青蛙,它的视野范围如图甲所示。大雨将此井灌满水,若青蛙仍在P点,请你在图乙中画出青蛙视野发生变化后的大致情况。解:如图所示14.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1)请在图中分别作出入射角(用字母i表示)和折射角(用字母r表示)。
解:如图所示(2)为了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以下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填“A”“B”或“C”)。
A.只测量图中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B.保持入射角不变,进行多次实验,测量入射角和每次实验的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C.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测量每次实验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C15.某科学兴趣小组想通过实验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的折射角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准备的实验器材有激光发生器、玻璃、水、量角器等。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测量结果如表2所示。表1 表2 (1)由表1和表2中数据可知,当入射角相同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折射角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角。因此,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其折射角与______有关。
(2)从表2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将_________,因此,可推知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大小还与____________有关。小于介质增大入射角课件19张PPT。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1课时 光的反射一、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光会被物体表面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_____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__的两侧;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具有_________。
3.物体表面对光的反射有_______反射和_____反射,眼睛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周围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光照在物体表面发生_________的缘故。反射回来同一平面法线等于可逆性镜面漫漫反射二、平面镜
4.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像是____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相对平面镜具有_______性。可以用_________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虚相等相等对称对称法知识点一 光的反射
1.(北京中考)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B2.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老师把一块平面镜CD竖立在讲台上,坐在B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坐在A点的乙同学(如图所示)。在这一现象中,光线的反射角是( )
A.∠1 B.∠2 C.∠3 D.∠4
3.(泰安中考)由于光的___________(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教室里坐在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B漫反射4.(扬州中考)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可以沿ON向前、向后折的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让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AO射到O点,为了便于测量和探究,需要在纸板上记录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纸板的右半边沿着ON向后折去,则在折过去的纸板上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不能 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
行多次实验知识点二 平面镜
5.(连云港中考)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B.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C.物体靠近平面镜时,所成的像将远离平面镜
D.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6.当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及人与像的距离的变化是( )
A.像变大,人与像的距离变大
B.像变大,人与像的距离变小
C.像的大小不变,人与像的距离不变
D.像的大小不变,人与像的距离变小DD7.月亮距离地球384 400 km,在平静的池塘中形成了月亮的像,已知池塘水深2.8 m,则所成的月亮的像与水面的距离为( )
A.2.8 m B.5.6 m
C.384400 km D.无法确定
8.(山西中考)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C9.一束光射到镜面上,与镜面的夹角为40°,当入射角减小1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
A.80° B.70° C.60° D.40°
10.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白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和白纸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 )
A.镜子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漫反射
C.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漫反射AD11.(金华中考)清澈平静的湖面上空,一只小燕子正向下俯冲捕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俯冲过程中,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越来越大
D.俯冲过程中,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越来越小
12.(温州中考)如图所示,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B )
A.竖直向上移动 B.竖直向下移动
C.水平向右移动 D.水平向左移动13.小明同学在家中用两个平面镜和纸筒制作了一个简易潜望镜。如图所示,他把该潜望镜放在窗户下观察窗外的物体,则观察到的物体的像是( )
A.正立的虚像 B.倒立的虚像
C.正立的实像 D.倒立的实像A14.如图所示,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此平面镜MN可绕垂直于纸面的水平轴M自由转动,现将平面镜拉离竖直位置一个偏角θ至MN′位置。释放镜的下端,在平面镜从MN′下摆到MN位置过程中,物体S的像S′( )
A.S′的轨迹为直线段
B.S′的轨迹对M轴的张角为θ
C.S′离轴M越来越近
D.S′的轨迹为圆弧D15.如图所示,从S点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其反射光线为A、B,请作出光源S点及其在平面镜的像S′。 16.小红为小鹏表演了一个“水火相融”的小魔术。她先用一块透明的薄玻璃板将桌子分割成甲、乙两个区域后,再用一块不透明的挡板将乙区域分割成两部分。小红在甲区域内放置了一个盛满水的烧杯,且里面浸没着一支蜡烛A,并在乙区域挡板后的指定位置放置蜡烛B,准备就绪后,小红请小鹏坐在乙区域一侧的某处P(如图所示),并迅速将乙区域已准备好的蜡烛B点燃,在小红一只手麻利地在小鹏眼前绕过的同时,另一只手悄悄地将挡板拉开一个缝隙MN,当小鹏沿着小红的手指望向蜡烛A时,奇迹出现了:蜡烛A竟然在水中燃烧了!(1)若实验中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到薄玻璃板的垂直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s1____(填“>”“<”或“=”)s2。
(2)小鹏之所以能看到“水火相融”的奇迹,是因为他看到的燃烧的蜡烛A实际上是蜡烛B通过薄玻璃板所成的等大、______的____像。=正立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