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第6节 透镜和视觉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2课时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提出问题:物体经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跟物体的_______有什么关系?
2.建立猜想: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大小、正倒可能跟物体与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选择1块凸透镜,在阳光下或利用平行光源测出凸透镜的焦距f。用1支蜡烛作物体;用1块白色硬纸板作光屏。(2)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处于________________。位置凸透镜的距离同一高度4.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5.分析与论证: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6.实验结论:(1)当u>2f时,成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像;(2)当u=2f时,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像;(3)当f1.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 )CB3.(南京中考)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2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 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C4.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为25 cm
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
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 B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cm。会聚11(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烛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以内的地方6.一束平行光线沿着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透镜另一侧主光轴上距透镜中心12 cm的地方,若把点燃的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距透镜15 cm和6 cm处,两次成的像( )
A.都是放大的像 B.都是正立的像
C.都是实像 D.都是虚像
7.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 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 )
A.f甲>f乙>f丙 B.f乙>f丙>f甲
C.f乙>f甲>f丙 D.f丙>f乙>f甲AB8.(武汉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 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 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
A.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B.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
C.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A9.(成都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 cm和20 cm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A.若凸透镜是L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B.若凸透镜是L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D.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70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10.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填“上”或“下”)调整。
(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 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的实像。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下缩小靠近变小11.(北京中考)小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 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65 cm刻度线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请结合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中凸透镜的成像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像的性质)。
(2)保持透镜在50 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
B.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D.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倒立缩小的实像D(3)保持透镜在50 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80 cm刻度线处,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的像。
A.倒立、放大 B.倒立、缩小
C.正立、放大B课件20张PPT。第6节 透镜和视觉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1课时 透 镜一、透镜的分类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__________。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___________。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2.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入凸透镜,出射后将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_________。凸透镜凹透镜会聚发散焦点焦距知识点一 透镜的分类
1.如图所示是四个透镜实物图,属于凹透镜的是( )
2.透镜有____透镜和____透镜两种,现将一玻璃球分成A、B、C、D、E五块透镜,其截面如图所示,属于凸透镜的为______________,属于凹透镜的为____。C凸凹A、C、D、EB知识点二 透镜对光的作用
3.森林中若有矿泉水瓶,容易引起火灾,这是因为矿泉水瓶装水后( )
A.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B.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C.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D.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4.小柯同学想制作一个平行光源,班里的同学提出了下列做法,你认为可行的是( )
A.选用凸透镜并把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B.选用凹透镜并把灯泡放在焦点上
C.选用凸透镜并把灯泡放在离凸透镜的焦点较近的地方
D.选用凸透镜并把灯泡放在离凸透镜的焦点较远的地方AA5.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以烟雾,倒扣在桌上,用手电筒射出一束平行光,要使射入杯中的光束发散,应在倒扣的大烧杯杯底放置的器材是( )
A.平板玻璃
B.平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C6.下列是光在凸透镜中传播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B7.如图所示,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C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因而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
C.无论物体离平面镜远或近,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总是等大的
D.凹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9.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 )
A.大于10 cm B.小于10 cm
C.等于10 cm D.无法得知CC10.(重庆中考)如图所示,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请画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解:如图所示1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通过凸透镜后会变成平行光
B.光通过凸透镜后会相交于焦点
C.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才有会聚作用
D.对任何光都有会聚作用
12.关于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B.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两个焦距是相等的
C.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
D.把点光源放在焦点上,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一定平行于主光轴DA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都有两次折射
B.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先反射后折射
C.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先折射后反射
D.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都有两次反射
14.小星同学利用太阳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间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AD15.根据如图所示光路图,甲图方框中的透镜应是____透镜,乙图方框中的透镜应是____透镜。凸凹16.请根据图中已知条件完成光路图。17.(孝感中考)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射到一个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18.小宇最喜爱的玩具是叔叔送给他的生日礼物,那是三种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分别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现在小宇想要探究“大小、形状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与制作材料是否有关”。请你帮他设计这次探究的全过程,完成如下的工作:
(1)请你写出这次探究所需要的器材来。
(2)请你写出探究的主要步骤。
(3)请你设计出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
(4)在这次探究过程中,你所运用的一种主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什么?解:(1)三只凸透镜(玻璃、水晶、塑料)、太阳光、刻度尺 (2)①用玻璃透镜会聚太阳光,通过调整它到地面的距离使地面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量出透镜中心到光斑的距离即是焦距;②用水晶透镜进行上述实验;③用塑料透镜进行上述实验;④比较三种透镜的焦距,得出结论。 (3)实验记录表格:(4)控制变量法课件19张PPT。第6节 透镜和视觉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3课时 放大镜、照相机和眼睛一、放大镜和照相机
1.放大镜是利用_______时,物体经过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2.数码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影像传感器相当于_______。数码照相机是利用将景物放在离凸透镜_____________时,影像传感器上成清晰、倒立、____________像的原理制成的。u3.从外表观察,眼球中央的小孔叫做______,其外部一圈有颜色的环形物,叫做________,光线就是通过_______进入眼睛的。
4.当我们看一个物体时,来自该物体的光线经过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最后到达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_______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_______、______的实像。
5.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____________或晶状体__________,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_________,使物像模糊不清,要配戴相应的_________来矫正。远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______________或晶状体____________,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聚焦在______________,可配戴_____________来矫正。瞳孔虹膜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晶状体角膜会聚倒立缩小前后径过长曲度过大视网膜前凹透镜前后径过短曲度过小视网膜后面凸透镜知识点一 放大镜和照相机
1.(天津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对于该次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C2.(哈尔滨中考)小聪用凸透镜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此时课本到凸透镜的距离在此凸透镜的_____________,成的是正立、放大的____像。一倍焦距以内虚知识点二 眼睛
3.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从物体射出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4.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和眼球有很多相似之处,下面各组照相机和眼球对应的结构,不属于它们功能相似的是( )
A.闪光灯和角膜 B.胶卷和视网膜
C.光圈和瞳孔 D.镜头和晶状体CA5.如图所示,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则该同学是( )
A.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来矫正
B.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来矫正
C.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来矫正
D.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来矫正A6.为了预防近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看书时,眼与书本的距离随光线亮暗进行调节
B.经常做眼保健操,注意用眼卫生
C.看书时间不能太长,连续看书1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
D.躺、卧、走路、乘车时不要看书
7.如图所示为人的眼球结构。据图回答:
(1)课间休息,进行远眺,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在由近及远的远眺过程中,图中结构[1]__________的曲度发生变化。
(2)你能看到的远处的物体,是因为它的物像落在[7]___________上,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8]___________的传导在_______中形成视觉。A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8.在某些重要会议入场时,采用人脸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0.5 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 m
B.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 m
C.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2 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2 m
9.守门员注视着远处向他飞来的足球时,其眼球的变化是( )
①睫状肌由舒张变为收缩 ②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 D.①不正确,②正确CA10.(滨州中考)保护好眼睛和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取信息。下列有关眼睛和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B.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C.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
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C11.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焦距大小。如图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估测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正常矿泉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 cm;把矿泉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d为13 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d为5 cm。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B.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C.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小
D.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A12.(烟台中考)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
A.远离透镜
B.靠近透镜
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B13.(重庆中考)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其主题是“关爱心灵窗户”,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____透镜。有的同学由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近视,需配戴____透镜来矫正。
14.每个人都有盲点,因为在视网膜上有视神经穿过的地方,在该处无_______细胞,当像成在此处,我们便看不到物体。凸凹感光15.(德州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装置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芳同学某次实验情景如图所示,此时也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照相机(2)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3)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__________(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4)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D近视眼镜将蜡烛向上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