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2(课件+学业分层测评):专题5 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2(课件+学业分层测评):专题5 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05 17:06:54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手工业者 机器 机器 卢德将军 卢德将军 捣毁机器惩治法 卢德运动 经济斗争 觉悟 资产阶级 威尔克斯事件 伦敦通讯会 政治纪事 实现普选 曼彻斯特 彼得卢屠杀 议会改革法案 选举权 下院席位 工业资产阶级 自由党 共同利益 工人阶级 贫民卫报 无印花报 政治觉悟 宪章运动 阶级文化 学业分层测评(十六)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27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工业革命 政治 议会改革 洛维特 普选权 投票权 财产资格 薪金 平均分配 洛维特 激进派议员 人民宪章 致议会请愿书 人民宪章 1842 新请愿书 无产阶级 群众性的 工会法 秘密投票法 财产资格 普选权 工人 改革时代 现代国家制度 工会代表大会 自由党 独立工党 劳工代表权委员会 工党 学业分层测评(十七)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37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工人阶级 世界博览会 英国 伦敦 国际工人组织 告法国工人书 法国工人致共同兄弟 伦敦 共同章程 组织机构 英国 瑞士 工会 资本主义制度 政治斗争 普法战争 公社 1871 国家机器 劳动人民 工作 受教育 1871 国际歌 民主权利 八小时工作制 美国 国际劳动节 五一国际劳动节 五一国际劳动节 学业分层测评(十八)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41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国民政府 训政 宪政 二届五中全会 中国国民党训政纲领 国民党 蒋介石 军事委员会 特务组织 领袖制 蒋介石 文化围剿 一党专政 个人独裁 宪政 民主宪政 制宪国大 1946 制宪国大 中华民国宪法 国民党 民盟 行宪国大 瑞金 工农民主专政 工农兵代表大会制 三三制 中国政治民主化 人民民主政府 人民政府 劳动 李闻血案 干涉中国内政 反饥饿 反迫害 司徒雷登 新政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学业分层测评(十九)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12张PPT。巩固层·知识整合提升层·主题强化专题综合测评专题综合测评(五)
点击图标进入… 学业分层测评(十六)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与卢德运动有关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诺丁汉郡织袜工捣毁织袜机 ②《保障治安法案》的通过 ③英国政府在约克郡绞杀破坏机器者 ④《捣毁机器惩治法》的颁布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③②
【解析】 ①发生在1811年,②发生在1812年,④和③相继发生在1813年。
【答案】 A
2.使英国商业资产阶级看到议会按中世纪沿袭下来的选区划分和议员名额分配制度,容易被权贵把持的事件是(  )
A.卢德运动 B.“威尔克斯事件”
C.“彼得卢屠杀” D.《政治纪事》创刊
【解析】 “光荣革命”后,议会的选举方式仍然是沿用中世纪的,造成议会中封建贵族占很大比例,他们支持国王乔治三世剥夺威尔克斯议员资格的决定,形成了“威尔克斯事件”。这使商业资产阶级看到议会容易被权贵把持,开始要求改革议会。
【答案】 B
3.在某次集会上,一个人赤裸着胳膊在讲演:“我们为什么受穷?为什么受罪?因为法律是他们定的,法律规定我们受穷受罪。我们要想平等,不再受穷受累,就要我们自己要制定法律……议会中要有我们的代表!”这个讲演的人可能是(  )
A.赫瑟林顿 B.沃波尔
C.亨特 D.克利夫兰
【解析】 要正确理解题干中的材料,其材料的核心是争取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议会中要有代表。因此可能是争取普选权的工人领袖亨特;不可能是沃波尔和克利夫兰,沃波尔是英国第一任首相,克利夫兰是美国总统,应排除;赫瑟林顿主要创办《贫民卫报》,可能性要较亨特小,故选C项。
【答案】 C
4.1819年8月16日,英国曼彻斯特的数万名工人高举“普选与无记名投票”“没有平等代表权毋宁死”等标语,前往圣彼得广场集合,这表明英国的工人阶级(  )
A.已把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作为斗争目标
B.已普遍接受了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
C.已要求通过政治改革来改善自身状况
D.已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解析】 工人提出了改革政治,实现普选的要求,这表明工人阶级要求通过政治改革来改善自身的贫困地位。
【答案】 C
5.下面是英国最早的报纸之一《贫民卫报》上刊登的新闻事件,当时不可能的新闻是(  )
A.“我们工人要争取普选权”
B.“议会终于通过《议会改革法案》了”
C.“我们的军队在滑铁卢终于打败了法国皇帝拿破仑的军队,迫使拿破仑退位了”
D.“在议会中形成了保守党和自由党”
【解析】 《贫民卫报》创刊的时间是1830年,而滑铁卢战役的时间是1815年,已过了15年,因此不可能成为新闻。故选C项。
【答案】 C
6.关于英国早期工人运动中出现的“无印花之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工厂制度作用下,工人阶级在英国开始形成
B.工人阶级为追求自己的权益,发起了“无印花之战”
C.工人阶级在这一过程中创办了《泰晤士报》等报纸
D.《贫民卫报》等报纸宣传了工人阶级的政治理想,是英国工人打造阶级文化的重要里程碑
【解析】 工人阶级创办的报纸是《贫民卫报》,《泰晤士报》不是工人阶级创办的报纸,故C项表述错误。
【答案】 C
[能力提升]
7.从18世纪末开始,英国的工人群众开始投入议会改革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瓦特和他发明的改良蒸汽机   图二 “彼得卢屠杀”
材料二 正是美国的爱国者感染了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激励他们为提高英国普通被统治者的政治影响而奋斗。他们还为英国的改革分子展示了组织政治运动的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引起太多内乱的前提下达到改革的目标。
——[英]H.T.迪金森《美国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回答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英国激进分子所面临的政治使命是什么?由此,19世纪30年代前期兴起的政治运动是什么?这一运动有何积极影响?
【解析】 第(1)问根据两幅图片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提炼出与议会改革相关的知识点即可。第(2)问联系材料信息回答政治使命,根据“19世纪30年代前期”这一时间可判断出这时的政治运动是指1832年议会改革,然后结合所学基础知识回答其积极影响。
【答案】 (1)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获得实权。“彼得卢屠杀”反映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资产阶级政府和议会后来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
(2)使命:扩大选举权;进行议会改革。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影响:扩大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推动了代议制的发展;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学业分层测评(十七)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重大事件拉开了英国宪章运动序幕的是(  )
A.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B.威廉·洛维特的倡议
C.《人民宪章》的公布 D.宪章派首届代表大会
【解析】 A项是宪章运动的背景;C项说明宪章运动政治纲领的形成;D项是宪章运动走向高潮的表现。
【答案】 B
2.研究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普选权历史的学者发现,英国宪章运动中提到的普选权有一定的限制,你认为应该是(  )
A.所有人
B.所有的成年人
C.所有21岁以上的男性
D.守法、精神健全、年满21岁的男性公民
【解析】 《人民宪章》提出“年满21岁的男子享有普选权”,这里对普选权的规定显然除了年龄外,还有性别、国籍等限制,故A、B两项错误;如果是年满21岁的男性,但没有英国国籍显然也不享有普选权,故C项错误。
【答案】 D
3.“我们要求普选权,因为这是我们的权利。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我们的权利,也是因为我们相信它将给我们的国家带来自由,给我们的家庭带来幸福。我们相信它将给我们带来面包、牛肉和啤酒。”这表明群众认识到《人民宪章》的实现(  )
A.可以给人民带来物质生活的改善
B.等于工人阶级夺取政权
C.可以促进英国民主化进程
D.可以彻底改变工人阶级的经济地位
【解析】 透过材料可知,群众对其认识不仅立足于权利,更立足于“给我们的家庭带来幸福……面包、牛肉和啤酒”,即物质生活的改善,故选A项。
【答案】 A
4.在英国宪章运动中,三次请愿活动的共同要求是(  )
A.选举权 B.生存权
C.人权 D.统治权
【解析】 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主要要求的是政治方面的普选权,A项符合题意;生存权属于早期工人斗争的目标,排除B项;人权包括选举权、生存权等,范围太广,排除C项;在当时工人阶级连普选权都没有的情况下不可能要求统治权,排除D项。
【答案】 A
5.19世纪60~80年代,英国工人阶级获得的民主权利主要有(  )
①工会取得合法地位 ②农业工人获得选举权 ③工人的劳保福利得到一定的法律保障 ④工人议员的生活得到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①属于1871年《工会法》的规定,②是1884-1885年的第三次议会改革的结果,③是《工会法》通过以后不久实现的,④是1912年议员开始领取薪俸所带来的结果。
【答案】 A
6.下列历史现象与英国“劳工代表权委员会”直接相关的是(  )
A.工党进行改组并制定党纲
B.工人候选人第一次竞选议员成功
C.基尔·哈迪领导建立“独立工党”
D.工人阶级在议会政治中的首次重大胜利
【解析】 1906年,在“劳工代表权委员会”的指导下,工人阶级选出20名工人议员,同时还有25名工人在自由党旗帜下当选为议员,从而取得了工人阶级在议会政治斗争中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故D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1918年,B项发生在1874年,C项发生在1893年,均与1900-1906年期间的“劳工代表权委员会”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 D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有:(1)重新分配议席。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郡的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具体规定:人口不足2 000人的56个城市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2 000-4 000人之间的32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空余下来的席位给予人口增加的郡和新兴工业城市,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2)更改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到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
材料二 1842年5月2日,伦敦街头人山人海。浩浩荡荡的工人队伍来到议会下院,宪章派全国协会的负责人向下院递交了全国宪章派第二次请愿书。请愿书上写道:“尊敬的贵院就它现在的组成来说,既不是由人民选出来的,也不是由人民做主的。它只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而对多数人的贫困、苦难和愿望置之不理。”
——英国宪章运动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对英国民主进程的作用。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宪章运动的爆发与1832年议会改革的关系。宪章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有何影响?
【解析】 第(1)问结合1832年议会改革的内容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议会改革的局限性得出1832年议会改革是宪章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由宪章运动失败的原因总结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阶级和实践基础。
【答案】 (1)通过和平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参与国家政权;使更多的人获得了选举权;削弱了贵族的统治基础。
(2)关系:由于1832年议会改革有财产限制,未赋予工人群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从而引发了宪章运动。
影响:宪章运动的失败说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只有用科学的革命理论作指导,才能取得胜利,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阶级和实践基础。
学业分层测评(十八)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某班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研究第一国际成立背景时找到以下几个材料,符合当时史实的有(  )
①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增长迅速 ②资本主义社会弊端暴露,工人运动高涨 ③马克思、恩格斯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 ④普法战争激化了法国国内的阶级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第一国际成立于1864年,而普法战争发生在1870年,故④错误。①②③均符合第一国际成立的背景,其中①②为客观条件,③为主观条件。
【答案】 C
2.奥地利检察官这样指控一个19世纪60年代成立的组织:“(它)就在各国政府的眼皮底下,完全秘密地发展成为和各国政府并存的第二国家权力、第二政府,它形成了一个危险的令人担心的竞争敌手。”这个组织是指(  )
A.第一国际        B.第二国际
C.共产主义者同盟 D.巴黎公社
【解析】 依据题干中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可判断出只有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分别成立于19世纪80年代、40年代、70年代。
【答案】 A
3.第一国际的成立反映出欧洲工人运动的特点是(  )
①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②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③工人运动进行国际联合 ④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 ①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历史意义,④是巴黎公社的伟大功绩,均与题意不符。②③符合史实,与第一国际的成立紧密相关。
【答案】 D
4.1871年,巴黎公社委员佛兰克尔说:“3月18日的革命完全是由无产阶级完成的,如果我们丝毫不为这个阶级谋福利,那我认为公社本身的存在就毫无意义。”为此,巴黎公社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
①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政权机构 ②公社公职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受人民监督 ③禁止对工人罚款和任意克扣工资 ④多次宣布实行非宗教义务教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①和②是巴黎公社的政治措施,③是巴黎公社的经济措施,④是巴黎公社的文化教育措施,都旨在为无产阶级“谋福利”。
【答案】 D
5.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作出的决定不包括(  )
A.通过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决议
B.把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C.要求当局从法律上承认八小时工作制
D.1890年5月1日组织国际性游行示威
【解析】 A项是188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代表大会通过的,故选A项。
【答案】 A
6.第二国际和第一国际的主要相同之处是(  )
①都是国际性的工人联合组织 ②都是各国工人团体和组织的上级领导机关 ③都成立于英国伦敦
A.① B.②③
C.①② D.③
【解析】 第一国际是各国工人团体和组织的上级领导机关,而第二国际不是,它只对各国工人团体和组织起指导协调作用;第一国际成立于英国伦敦,而第二国际成立于法国巴黎,故含②③的选项可排除。
【答案】 A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一 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 图二 1871年巴黎公社诞生
图三 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
上述三件大事都发生于19世纪后半期,共同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由于巴黎公社处于中间位置,引发了如下的辩论:
同学甲:“巴黎公社的诞生深受第一国际的影响,可以说巴黎公社是第一国际的精神产儿。”
同学乙:“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给后来工人运动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对第二国际建立后的工作有深刻影响。”
(1)你是如何理解“巴黎公社是第一国际的精神产儿”的?
(2)你又是如何认识巴黎公社对第二国际工作有“深刻影响”的?
【解析】 第(1)问从第一国际对巴黎公社的影响方面着手。第(2)问从巴黎公社对第二国际的影响方面着手。
【答案】 (1)第一国际对巴黎公社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马克思起草的成立宣言“共同章程”和国际几次代表大会决议,都通过国际活动分子和法国支部传播到法国;巴黎公社的委员有很多是第一国际的会员,从这些方面看,第一国际催生了巴黎公社。
(2)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留下了深刻教训,第二国际倡导通过合法的议会斗争,为工人争取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权利,它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巴黎公社革命道路的斗争方式,这是受巴黎公社深刻影响的结果。
学业分层测评(十九)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1941年,抗日根据地政权机构在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有关中共在民主选举上提出的“三三制”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
B.抗日民主政权中的人员包括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分子和国民党
C.“三三制”政权充分保障了中国共产党的广泛民主权利
D.是由中共领导并与其他抗日党派真诚合作的民主制度
【解析】 “三三制”原则是指共产党员大体占三分之一,党外左派进步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党外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因此B项错误;该原则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中首先提出,A项错误;“三三制”政权保障的不只是中国共产党的广泛民主权利,C项错误。
【答案】 D
2.在1945年5月的国民党六大上,蒋介石指出“假借民主名义,僭窃民权,便利私图,陷国事于紊乱无法的状态”。他攻击的是(  )
A.民主党派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
B.中国共产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C.伪中华民国政权出卖民族利益的行为
D.美国等西方国家调和国共关系的主张
【解析】 国民党六大的主要议题是继续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的问题,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坚决反对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答案】 B
3.1946年,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拒绝参加“国民大会”的理由是(  )
A.会议确立了蒋介石的独裁地位
B.蒋介石已发动了全面内战
C.蒋介石违反了政协会议决议
D.蒋介石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解析】 这次“国民大会”是国民党一党包办的,确立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的会议,违反了政协决议,故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拒绝参加。
【答案】 C
4.(2016·全国卷乙)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材料。1943年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民党实行一党专制,为维护其专制独裁统治,除了政治上对中国共产党等党派实行压制外,国民党还推行文化专制政策,进行文化“围剿”,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书刊进行严密审查和检扣,将全国文化出版纳入其一党管制之下,题干中“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名词对国民党一党专制的统治不利,因此被禁止刊载,故选D项。国民党这种做法会激化和其他党派的矛盾,也不利于其形象的塑造,故A、B两项错误。抗战时期,国共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故C项错误。
【答案】 D
5.某同学在探究学习“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这一主题时,搜集到以下事件,其中属于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镇压民主运动的暴行的是(  )
A.制造“李闻血案”
B.“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C.新政协运动
D.反对美军暴行示威游行
【解析】 属于国民党镇压民主运动暴行的只有A项。B、C、D三项都是国统区人民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答案】 A
6.1946年和1949年的两次政协会议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
A.都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B.会议的中心都是政权问题
C.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召开的
D.民主党派都起了重要作用
【解析】 1946年政协会议是根据《双十协定》的规定,由国民党负责召开的。1949年政协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召开的。故选C项。
【答案】 C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中华民国法规辑要》
材料二 民主建国会代表章乃器说:“(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分组讨论和大会报告轮番地举行,保证了大家都有充分的发言权,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做到了反复讨论,不厌求详,做到了多数起了决定作用,少数心悦诚服。这才是真正的、彻底的民主。”
在参加完北平各界代表会议后,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慨然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一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而他们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陈扬勇、高兴翔《共和国“临时宪法”〈共同纲领〉出台始末》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京国民政府“训政”的特点及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前后民众参政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 第(1)问,由材料信息“依照总理”“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宪政时期”概括特点;由“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概括归纳目的。第(2)问,从代表的广泛性、权力的充分落实说明特点;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说明原因。
【答案】 (1)特点:利用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和五权宪法;实施从“训政”逐步进入“宪政”的统治策略。
目的:建立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集权独裁统治。
(2)特点:参政代表来自社会各阶层,参政权得到真正落实。原因:中共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人民当家做主,积极参政议政。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三十条 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其职权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之。
第七十二条 国民政府设主席一人、委员若干人,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委员名额以法律定之。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6月)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大会未举行以前,为准备实施宪政起见,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
(二)国民政府委员由国民政府主席就中国国民党内外人士选任之。
(三)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政府之最高国务机关。
附注:
(一)国民政府主席提请选任各党派人士为国府委员时,由各党派自行提名,但主席不同意时,由各该党派另提人选。
(三)国府委员名额之半,由国民党人员充任,其余半数,由其他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
——《政协会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
(1946年1月28日)
(1)概括并指出材料一、二中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关于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实质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解析】 第(1)问要求指出材料一、二的不同,把握好限定语: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实质变化和变化原因即可。
【答案】 (1)以宪法形式规定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行国民大会职权,国民政府委员全部以国民党人充任;以各党派政治协商形式确认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国民政府委员会和党外人士各占一半。
(2)实质变化:改变国民党一党独裁,建立各党派联合政府。
原因:抗日战争胜利,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变化;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与国内民主运动高涨;国际因素制约。
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6年1月,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有人对此作发如下评论:“共产党的让步多,蒋介石的苦恼大,民盟的前途好。”
(1)结合这次会议上三种政治力量的斗争及其结果,分析说明共产党“让步多”、蒋介石“苦恼大”的原因。
(2)就其后因中国政治局势的发展状况评析“民盟的前途好”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解析】 首先结合相关史实理解材料观点;其次要结合会议上三种政治力量的斗争和以后的局势发展这两个方面来寻找依据。同时注意所结合的史实要准确,有代表性。
【答案】 (1)原因:①共产党“让步多”:为了团结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同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的个人独裁进行斗争;为了争取主动,避免内战,实现民主政治和和平建国。②蒋介石”苦恼大”:政协会议上,共产党与民盟合作,同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进行了有效的斗争,通过的政协协议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打击了他的内战政策,有利于国内和平、民主,在许多方面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因此,蒋介石“苦恼大”。
(2)民盟的“前途好”这一说法只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协会议的斗争和成果,但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民盟等党派中间道路是行不通的,后来国民党强迫民盟解散。所以该说法没能正确分析和预见中国局势发展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