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教会 教权至上论 英诺森三世 卜尼法斯八世 上帝 君权 罗马教皇 世俗君主 市民 罗马教廷 国王 至尊法案 土地所有权 专制统治 王权强化 神权 斯图亚特 税收 议会 王权至上 君权神授 君主制 君权神授 学业分层测评(一)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28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资本主义 西班牙 封建专制 神学经典 民主权利 神学政治论 洛克 卢梭 民主政治 光荣革命 政府论 法治 人人平等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等级森严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社会契约论 私有财产权 合法权力 自由协议 民主共和国 人民主权论 学业分层测评(二)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32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法治 家天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君主政治 政治思想 资本主义 个性解放 民主 自主之权 人人平等 资产阶级民主 自主之权 君主专制 倡民权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 平等 民主 民主革命思想 戊戌变法 革命 民族 民主 维新派 民权主义 封建专制 暴力革命 考试权 三民主义 五权分立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学业分层测评(三)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14张PPT。巩固层·知识整合提升层·主题强化专题综合测评专题综合测评(一)
点击图标进入… 学业分层测评(一)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教皇是太阳,世俗国王是月亮”。这是流传于中世纪欧洲的关于教会与国王关系的一句谚语,这体现了( )
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
C.王权高于教权 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的能力。通过“教皇是太阳,世俗国王是月亮”可以判断当时教权高于王权。
【答案】 A
2.阿奎那曾宣扬:“没有权柄不是出自神的。”这句话对君权的影响是( )
A.不利于君主的统治
B.号召人们反对君权
C.论证了世俗君主权力的神圣性
D.否定君主统治的合理性
【解析】 所有的权力都是神授予的,自然给王权增加了神圣色彩,因此阿奎那的言论对加强君主统治是有作用的,由此排除A、B、D三项。
【答案】 C
3.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 )
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
C.王权高于教权
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解析】 罗马天主教廷拒绝承认“世俗界”任命的“主教”,实际上否定了掌握世俗政权的君主任命本国或本地区主教的权力,即本质上是教权高于王权。
【答案】 A
4.下列阶级或阶层支持英王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的是( )
①市民阶层 ②贵族阶层 ③资产阶级 ④新贵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英王亨利八世改革得到了市民和贵族的支持。
【答案】 A
5.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用“君权神授”学说为他的专制统治服务,这一学说的内容不包括( )
A.国王是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国王只对上帝负责
B.人民对国王绝对服从,臣民对国王所做的事情不能有任何的质疑
C.国王为了维护手中的权力可以不择手段
D.国王滥用权力时人民只能祈求上帝来引导国王走上正路
【解析】 C项与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学说的内容不符。
【答案】 C
6.法国国王亨利四世讥讽詹姆士一世是“基督教世界中最聪明的大傻瓜”,主要是因为詹姆士一世( )
A.放纵王室肆意挥霍 B.常年发动对外战争
C.无力解决财政危机 D.与议会斗争激烈
【解析】 詹姆士一世认为议会无权干涉国王的决策,导致了国王与议会之间长期的激烈斗争,从而遭到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讥讽。
【答案】 D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王只有在行仁政的时候才是国王,如果施行暴政蹂躏子民,就成了暴君。
在执行法律时任何人的权力都不能大于国王,但国王如果犯法就应当像最微贱的平民一样受到法律的制裁。
——13世纪英国法学家亨利·布莱克顿
《英国的法律与惯例》
材料二 “国王在世上可以行使一种神圣的权力”,他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或加提升,或加以贬斥;或生,或杀;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对他们进行审判。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英王詹姆士一世对议会下院的议员们的讲话
材料三 1604年(詹姆士一世在位)英国议会对国王的抗辩书称:“无论就尊严或威权而论,国内并没有最高的常设法院足以和本国会的法院分庭抗礼。本国会的法院得到陛下的圣裁,给其他法院颁布法律,但不接受来自其他法院的法律或命令。”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表明了詹姆士一世怎样的思想?其思想理论来源是什么?
(3)材料三中表达出对待国王的态度如何?其实质是什么?
【解析】 第(1)问,从“应当像最微贱的平民一样受到法律的制裁”中可以得出“限制王权”的结论。第(2)问,从材料中“任意处置”“任何情况下”可判定詹姆士一世的思想是“君权至上”。它的理论来源即可推断出是“君权神授”。第(3)问,结合英国的议会传统可得出议会以“得到国王的圣裁”为由提出限制王权。
【答案】 (1)英国长期存在限制王权的传统。
(2)君权至上。君权神授。
(3)态度:以议会的法院已得到国王的圣裁为由,同国王抗辩。实质:反对国王的专制统治,维护议会的权威。
学业分层测评(二)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16世纪80年代初,荷兰独立后所面临的形势不包括( )
A.西班牙强权的外部威胁
B.内部存在各种社会矛盾
C.基督教神学被彻底摧毁
D.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解析】 16世纪80年代初,独立后的荷兰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是,荷兰仍然面临着来自西班牙强权的外部威胁,内部也存在着各种社会矛盾。C项不符合史实,从斯宾诺莎对神学经典的批判,可判断基督教神学在当时仍然存在。
【答案】 C
2.斯宾诺莎为了坚持真理,甘愿过着简朴而孤独的生活,有人愿意每年给他1 000佛罗林(佛罗伦萨国金币),要求他放弃对神的怀疑,他断然拒绝。斯宾诺莎批驳神学家们各种说教的代表作是( )
A.《神学政治论》
B.《政府论》
C.《社会契约论》
D.《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解析】 B项是洛克的著作,C、D两项均是卢梭的著作。
【答案】 A
3.政府是为了保护人权而设立的,为了防止政府侵犯人权,就需要限制政府的权力,实行分权。最早提出上述观点的思想家是( )
A.斯宾诺莎 B.洛克
C.孟德斯鸠 D.卢梭
【解析】 英国思想家洛克反对君主专制,为防止专制,他提出了分权学说。
【答案】 B
4.“社会公约在公民之间确立了这样一种平等,以致他们大家都遵守同样的条件并且全都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谁之口( )
A.卢梭 B.斯宾诺莎
C.洛克 D.詹姆士一世
【解析】 题干材料主张公民通过“社会公约”确保平等权利,符合卢梭通过社会契约建立起人民主权的政府的主张。
【答案】 A
5.1791年6月20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乔妆出逃,企图勾结外国力量扑灭法国革命,中途被识破押回巴黎。1793年1月21日,国民公会经过审判以叛国罪处死了路易十六。法国国民公会决定处死国王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
A.斯宾诺莎的民主政体最优论
B.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C.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
D.洛克的天赋人权论
【解析】 人民主权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有权推翻违背社会契约的国王,有权处死危害国家利益的叛国者。
【答案】 C
6.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理论不是一天形成的,至今仍是世界各国人民力求实现的社会理想是( )
A.以社会契约建立国家
B.以天赋人权争取民主权利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以革命方式建立共和制度
【解析】 洛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得到了许多启蒙思想家的认同,直到今天,依然是世界各国人民力求实现的社会理想。
【答案】 C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宾诺莎的基本观点:“在一个自由的国家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思想,自由发表意见”“每个人都有不可割让的天赋权利,都是自己思想的主人,因此,如果强迫有不同思想的人只能按照最高当局的命令说话,就必然造成可悲的结果”“思想要自由,行动要守法”。
材料二 洛克的基本思想主张: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是自由、平等的,任何人都不能侵犯他人的生命和自由。在自然状态里,总会有一些人侵犯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因此需要政府通过法律来保护人权。于是,人们订立契约,建立政府。但是,政府的权力不能太大,必须依法行事,还必须实行分权。代表人民的立法权与君主执掌的行政权应分开,前者高于后者。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1)在材料一中,斯宾诺莎怎样看待自由?他认为怎样才能保证自由?
(2)洛克第一次系统提出“天赋人权”学说,其历史背景是什么?他认为怎样才能保障人们的天赋人权?
(3)结合上述材料,比较斯宾诺莎和洛克在法律与自由关系方面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
【解析】 第(1)问,结合斯宾诺莎的生活背景和基本主张进行回答。第(2)问,围绕“天赋人权”提出的背景和保障回答。第(3)问,要明确答题要点——法律与自由的关系。
【答案】 (1)自由是天赋的人权。只有民主政体才能保证思想和言论自由。
(2)“光荣革命”后,英国急需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限制政府权力,实行分权。
(3)法律是自由的基本保障。
学业分层测评(三)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这表明他( )
A.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思想
B.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
C.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
D.否定男尊女卑
【解析】 题干信息反映出:顾炎武要以以往的君臣关系影射当时的君主专制。材料旨在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表明他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思想。C项与顾炎武的思想不符;B、D两项与材料意思不相符。
【答案】 A
2.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
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
【解析】 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康有为掩卷流涕是因为法国大革命造成的流血牺牲,再加上他的核心思想是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改良,所以他反对革命,故选C项。
【答案】 C
3.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权思想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民权政治必须实行而且必然实现
B.国民革命的首要目标是推翻帝制
C.用革命形式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封建专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不可调和的敌人
【解析】 民权政治是近代历史发展的新事物,不但必须实行,而且必然实现,这是梁启超的观点,故选A项。
【答案】 A
4.百度百科上这样介绍他: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学者。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作为思想家的他( )
①抨击专制集权,鼓吹资产阶级民主 ②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 ③主张实行民权政治 ④明确提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梁启超属于维新派,②错误;明确提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是严复,④错误。
【答案】 C
5.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解析】 由材料可以看出这位思想家主张“民权”,但反对通过“革命”方式获取民权,可以判断这位思想家是维新派代表人物,故选B项。
【答案】 B
6.孙中山被中国人尊称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认为:实行五权分立的宪法可以( )
①打碎封建专制政体 ②革除欧美选官制度的弊端
③达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④彻底实现三民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①是“五权宪法”原则的根本目的,②③是“五权宪法”的直接作用,④是“五权宪法”的主要目标。
【答案】 D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
——梁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材料二 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坐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
——《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
(2)梁启超与孙中山的上述观点本质上对立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一、二中提炼有效信息,分别概括两人的民主政治主张。第(2)问,注意材料中的限定词“本质上”,再结合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和主要经历,应从两人所属阶级基础、民主政治的共同追求等方面说明原因。
【答案】 (1)梁启超认为提高国民素质是当务之急,先培养“新民”,再建立民主政治;孙中山认为国民素质低下无碍实行民主政治,可以先建立民主政治,保障民权。
(2)不对立。理由:两者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都是为了实现民主政治,推动社会变革,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