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2(课件+学业分层测评):专题2 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 (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2(课件+学业分层测评):专题2 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 (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05 17:12:51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天赋人权 民主理论 民主运动 法律制度 权利法案 人权宣言 王权 议会 立法 废除法律 议会 向国王请愿 自由议事 议会至上 君主立宪制 民主 杰斐逊 天赋人权 争取独立 独立 天赋人权 民主主义 天赋人权 法国大革命 启蒙思想 制宪会议 自由 平等 法律 平等 资产阶级人权与法制 自由 1791年宪法 启蒙思想 民主和自由 法国人民 宪法 阶级 学业分层测评(四)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36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议会 权利法案 议会 上下两院 工业资产阶级 选举权 下院 上院 下院 光荣革命 行政权 枢密院 英王 下院多数党领袖 沃波尔 佩勒姆 国王 议会 君主立宪制 资本主义国家 王位继承权 辉格党 托利党 光荣革命 辉格党 托利党 轮流 责任内阁制 执政党 政府权力 英国政局 资本主义国家 共和主义 主权在民 平等 君主立宪政体 君主立宪制 1793年宪法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七月王朝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学业分层测评(五)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32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民族独立战争 封建社会 欧洲文化传统 邦联政府 社会 西班牙 1787年宪法 三权分立 国会 行政 否决权 总统 司法权 人民主权 联邦制 成文宪法 反封建 法律 民主政治 立法程序 奴隶制 民主权利 印第安人 权利法案 妇女 各种社会团体 投票 宪法修正案 文化 工业革命 社会利益多元化 政府 经济利益 非经济利益 政府 国会 政府 直接参与决策 学业分层测评(六)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35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资本主义 西学东渐 明治维新 甲午战争 变革 马关条约 拒和 变法 士人不得干政 政治实践 维新变法 德国 应诏统筹全局折 定国是诏 政治方面 文教方面 言论 结社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废八股 资产阶级文化思想 民主政治 封建体制 定宪法 君主立宪 思想启蒙 孙中山 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 武昌起义 主权在民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主共和 帝国主义 资产阶级 袁世凯 段祺瑞 二次革命 护法运动 学业分层测评(七)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9张PPT。巩固层·知识整合提升层·主题强化专题综合测评专题综合测评(二)
点击图标进入… 学业分层测评(四)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  )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进行议会改革
【解析】 1689年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从诸多方面对王权进行限制。
【答案】 B
2.《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是近代民主理论制度化的重要体现,下列关于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B.都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
C.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D.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解析】 《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由此可确定A、B、C三项都属于相同点;《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框架的形成,而《人权宣言》不符合D项,故D项说法错误。
【答案】 D
3.(2015·北京高考)对于美国《独立宣言》在大革命前法国的反响,有学者评论说:宣言中的学说来自哪里并不重要,无论是来自卢梭,还是洛克(英国启蒙思想家),法国读者一定能在《独立宣言》的下述文字中看到法国哲人们的思想:“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①法国读者不了解洛克和卢梭的学说 ②《独立宣言》与洛克和卢梭的思想无关 ③法国社会中的等级制观念已经动摇 ④天赋人权思想已在大西洋两岸传播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根据材料“法国读者一定能在《独立宣言》的下述文字中看到法国哲人们的思想”判断①②错误;由于启蒙思想的传播及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法国社会中的等级制观念在大革命之前就已经动摇,故③正确;从材料中人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思想在美国和法国的传播情况,可以看出④正确,故选D项。
【答案】 D
4.(2015·广东高考)“这份文献在当时是极其进步的,对西方君主制和共和制都适用。”下列文献中,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
A.《大抗议书》 B.《权利法案》
C.1787年美国宪法 D.《人权宣言》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紧扣“对西方君主制和共和制都适用”进行分析。《大抗议书》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纲领,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项。《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它不适用于共和制,故排除B项。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共和制,对西方君主制不适用,故排除C项。《人权宣言》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在当时是进步的,对西方君主制和共和制政体都适用,故选D项。
【答案】 D
5.在《独立宣言》中,杰斐逊提出,人生下来就应该是自由平等的,这些权利不是国王的恩赐,也不是人所制定的法律所规定,而是上帝所赋予的、与生俱来的,因此是不可剥夺或转让的。该认识(  )
①提高了人民的地位 ②承认了人的尊严 ③从理论上摧毁了封建专制主义存在的基础 ④首次将自然权利学说介绍到北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早在独立战争爆发以前,启蒙思想就已经在北美传播。因此,④的叙述错误,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
【答案】 A
6.马克思说:“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专制君主总把人看得很下贱。”下列最能体现反封建专制、要求人权的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1787年宪法
【解析】 A项旨在限制王权、提高议会权力,排除;B、D两项都是美国的法律文献,且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B、D两项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
【答案】 C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追逐同一目标的一连串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发生,证明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统治之下时,那么人民就有权利,也有义务推翻这个政府,并为他们未来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这就是这些殖民地过去逆来顺受的情况,也是它们现在不得不改变以前政府制度的原因。当今大不列颠国王的历史,是接连不断的伤天害理和强取豪夺的历史,这些暴行的唯一目标,就是想在这些州建立专制的暴政。
——《独立宣言》
材料二 这份宣言(《人权宣言》)阐明了关于自由、财产和安全的基本原则——就人们的权利而论,人人生而平等、自由,且始终如此。法律是公众的意志的表达。最后一个条款表明,资产阶级并没有失去对革命方向的控制:“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除了在有明显的公共需要、法律上得到确定和先前规定的损失赔偿是公正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应当被剥夺这种权利。”这份宣言是革命的基本要旨,用一个法国历史学家的话来说,它相当于旧制度的死亡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对北美独立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这份宣言体现的革命的基本要旨有哪些。“旧制度”是指什么?
【解析】 第(1)问,要根据材料一中“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统治之下时,那么人民就有权利,也有义务推翻这个政府”“当今大不列颠国王的历史,是接连不断的伤天害理和强取豪夺的历史”等信息回答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第(2)问,要根据材料二中“人人生而平等、自由”“法律是公众的意志的表达”“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等信息回答第一小问;结合“法国历史学家的话”等信息回答第二小问。
【答案】 (1)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当政府对人民实行暴政的时候,人民有权推翻政府;反对英国的专制暴政。影响:为北美独立战争提供思想武器。
(2)基本要旨:人人自由、平等,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达,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旧制度”:法国的封建制度。
学业分层测评(五)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有学者评论:“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作者所说的能长期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  )
A.分权制衡      B.议会权力至上
C.国王“统而不治” D.两党制
【解析】 分权制衡不足以控制君主,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原则,使得原来的“控制者”——国王处于议会控制之下,故B项正确;在“光荣革命”中并未实现国王“统而不治”,故C项错误;两党制在政治中发挥较大作用是在“光荣革命”之后,故D项错误。
【答案】 B
2.某班学生在模拟现代英国责任内阁的组成及其相关活动的场景时,出现了以下几幕,其中错误的是(  )
A.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主持内阁
B.负责主持内阁的大臣成为内阁首相
C.由国王行使最高行政权力
D.内阁对提交议会讨论的政策作出决定
【解析】 按照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规定,内阁按照议会规定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力。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之下,国王“统而不治”,没有实权,故选C项。
【答案】 C
3.由政治实践开创的某些宪法惯例是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1746年,首相佩勒姆要求国王任命一位重要内阁大臣,遭到国王拒绝。佩勒姆带领内阁成员集体辞职,以示抗议。最后,国王不得不向佩勒姆让步。该事件开创了内阁集体辞职的先例,这一事件还(  )
A.削弱了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B.强化了国王对政府的干预
C.进一步显示了议会的力量
D.严重破坏了英国的民主传统
【解析】 国王向首相让步,批准首相要提名的内阁大臣,这极大地削弱了国王任免首相及大臣的权力,削弱了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答案】 A
4.英国是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鼻祖,英国政党政治形态初现的时间是(  )
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解析】 1679年,因王位继承权的问题,英国议会内形成了辉格党和托利党,这标志着英国政党政治形态初现。
【答案】 C
5.政党政治是西方国家现代民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最早确立于英国的两党制,其影响不包括(  )
A.使政府权力的和平交接成为可能
B.避免了暴力和社会动荡
C.维持了英国政局的长期稳定
D.为后来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所效法
【解析】 英国的政党政治有其积极作用,其遵循的方式和原则为后世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所效法,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
【答案】 D
6.法兰西民族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为世人皆知,历史上三次建立共和国的时间分别是(  )
A.1791年 1793年 1870年
B.1793年 1848年 1875年
C.1792年 1793年 1848年
D.1792年 1848年 1870年
【解析】 历史上法兰西第一、二、三共和国建立的时间分别是1792年、1848年和1870年,故选D项。
【答案】 D
[能力提升]
7.阅读下面材料:
“48小时首相”
1746年,乔治二世否决了时任首相亨利·配兰的提案,导致配兰率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乔治二世恼羞成怒,任命巴思伯爵为新的首相,但是巴思伯爵受到了上届阁员的抵制,只当了两天首相就被迫辞职,时称“48小时首相”。乔治二世被迫请配兰复职并接受了其苛刻条件,由此开创了新的先例。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材料中“新的先例”指什么?“48小时首相”说明了什么问题?
(2)人类进步不乏政治上的创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历经数百年,其基本趋势是什么?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就可以得出相关答案。第(2)问联系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发展的有关史实回答,趋势应从国王与议会权力变化的角度归纳,实现方式可从英国“光荣革命”后的相关史实归纳。
【答案】 (1)新的先例:政府集体辞职。说明:国王逐渐丧失实际权力,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体制。
(2)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内阁后来居上成为权力核心。
实现方式:通过革命和政变(“光荣革命”)方式夺取政权;通过立法方式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通过改革方式不断完善君主立宪制,如:建立责任内阁制,实行1832年议会改革,政党政治出现并逐步完善。
学业分层测评(六)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华盛顿曾形容当时的美国政府是“半死不活的、一瘸一拐的政府”。这里的政府是(  )
A.独立战争胜利前的殖民机构
B.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大陆会议
C.制定联邦宪法前的邦联政府
D.1787年宪法之后的中央政府
【解析】 独立战争后,美国的邦联政府对内不能解决所面临的危机,对外不能维护美国的利益,故选C项。
【答案】 C
2.美国前总统威尔逊指出:“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或者用句老话比喻: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材料的实质在于说明(  )
A.1787年美国宪法比《权利法案》落后
B.1787年宪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C.1787年美国宪法是不完善但奠定了美国共和制度的基础
D.这部宪法最大的失误是种族歧视和君主立宪
【解析】 根据材料中“不完美”“奠基石”等信息可知,C项与此相符。A、D两项表述错误,资本主义的法律文献很难用谁先进谁落后来比较,美国实行的是共和制而不是君主立宪;B、C两项相比,C项更符合题干信息且与“实质”相符。
【答案】 C
3.1787年美国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它所建立的分权制衡原则被历史证明是一种有效地防止专制的机制,但美国宪法也显示出反民主的内容。其中“反民主”指(  )
A.分权与制衡原则    B.有限政府原则
C.公开承认奴隶制 D.三权分立原则
【解析】 A、B、D三项都是民主性的体现,公开承认奴隶制反映了其反民主的一面。
【答案】 C
4.英国有著名的《权利法案》,美国也有《权利法案》,二者之间最大的差别是(  )
A.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仿效前者制定
B.前者规定了君主立宪制,后者规定了民主共和制
C.前者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后者不是
D.前者为限制王权提供了保障,后者规定了人民享有的权利
【解析】 英国的《权利法案》是宪法性文件,为限制王权提供了保障;美国的《权利法案》则是1790年对1787年宪法前十条的修正案,在修正案中规定了人民应享有的权利,故选D项。
【答案】 D
5.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利益集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利益集团形成的根本目的是(  )
A.通过多种手段影响政府政策
B.促进社会利益多元化的发展
C.维护各利益集团的自身利益
D.与执政党竞争最高统治权力
【解析】 A项属于直接目的和活动特点,B项是利益集团形成与发展的原因之一,D项与利益集团的主要目标不符。
【答案】 C
6.在美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  )
①主要目标在于执掌政权 ②缺乏宪法方面的存在依据 ③与政府和国会形成三角关系 ④被称为“政党的补充”或“院外集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利益集团以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条规定为宪法依据,试图通过其活动影响政府决策,从而维护本集团的利益或促进本集团所追求的理想和事业,故排除含①或②的选项;利益集团游离于国会和政府之间,但不属于中央政府机构,因而被称为“政党的补充”或“院外集团”,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 D
[能力提升]
7.(2016·广州一模)美国独立后成功地进行了制度创新,其宪法在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中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二 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 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和调节……但在罗斯福新政的前期,最高法院与行政间则展开激烈争吵。法官们……先后宣布新政的几个主要法令违宪,予以废止。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改编
(1)指出美国宪法三权分立制的理论思想主要出自哪本著作,并概括该理论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美国的“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
【解析】 第(1)问,通过设问中的“三权分立”可联想到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其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思想观点主要从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等分析。对三权分立一定要答出其核心,即三权的制衡。第(2)问,根据美国的权力机构及各自的职能进行分析,组织答案时一定要明确答出三权之间是如何相互制衡的。第(3)问,对于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要从积极和局限两个角度分析,一分为二,不能全盘肯定或否定。
【答案】 (1)《论法的精神》。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力分立,一个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相互独立而又相互监督(或:三权制约与平衡)。
(2)立法权:国会分成众议院和参议院;国会立法须经总统批准,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法院可以以“违宪”的名义,废止已通过的立法。
行政权:总统缔结条约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国会对总统有弹劾权;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司法权: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
(3)可避免滥用职权(避免独裁或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三权扯皮,以至相互否决,导致效率低下,影响统治集团意志的有效贯彻。
学业分层测评(七)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康有为认为“公车上书”提出的主张中属于“立国自强之策”的是(  )
A.“下诏鼓天下之气”    B.“迁都定天下之本”
C.“练兵强天下之势” D.“变法成天下之治”
【解析】 “变法”的主张实际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被康有为看作是立国自强的根本,D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内容则属于“权宜之计”,排除。
【答案】 D
2.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解析】 梁启超是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符合维新派观点的仅有C、D两项。托古改制是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提出的观点,因此,D项正确。
【答案】 D
3.1900年1月,《中国日报》在香港创刊(如右图)。它是兴中会的机关报。该报纸宣传的政治观点不包括(  )
A.创立合众政府 B.反对封建专制
C.倡导暴力革命 D.力主维新改良
【解析】 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它反对改良,主张暴力革命,故D项不是其宣传的政治观点。
【答案】 D
4.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是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  )
A.实行民主共和制 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解析】 辛亥革命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大的贡献就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答案】 A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  )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创造了资本主义发展条件
C.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D.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法律上否定了主权在君的君主专制的合法性。
【答案】 D
袁世凯骑木马
6.右图是辛亥革命后期张聿光作的漫画《袁世凯骑木马》,画中袁世凯着清朝官服骑着木马,其寓意主要是(  )
A.袁世凯无法领导中国前进
B.痛骂袁世凯卖国求荣
C.讽刺军阀政客和揭露侵略者野心
D.袁世凯篡权阴谋以及民众的反袁斗争
【解析】 骑木马摇来摇去,看似前进,实则原地不动。其寓意在于说明袁世凯不能领导中国走向真正的共和,无法使中国前进。B、C、D三项的表述无法与漫画信息完全相符,应排除。
【答案】 A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材料二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者为当选”;“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
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材料一中“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什么进步意义?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
【解析】 第(1)问,可结合材料一,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斗争目标等方面入手思考。第(2)问,要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从体现的思想原则、政治体制、历史作用、性质或意义等角度分析。
【答案】 (1)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的原则,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
(2)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宪法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