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工商业资产阶级 新贵族 君权神授 国王 商品专卖 国教 西班牙 君权神授 1629 王权 爱德华一世 模范议会 贵族院 平民院 众议院 议会 财政 新贵族 下院 议会 议员的权力 议员 王权 王权 议会 借贷政策 下院 国家法度 议会 国家法律 戒严令 征税 王权 学业分层测评(八)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33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苏格兰 军费 解散议会 商品专卖权 滥用职权 议会下院 封建特权 政治 经济 政治纲领 议会 马斯顿荒原 议会军 纳斯比 查理一世 苏格兰军 特别最高法庭 共和国 王党分子 农民 查理一世 土地 爱尔兰 护国主 个人的威信 布列达宣言 查理二世 国教教会 工商业资产阶级 天主教 威廉三世 玛丽 权利法案 君主立宪 学业分层测评(九)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31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资本主义工商业 国内市场 封建等级制度 思想启蒙 1789 国民议会 网球场誓言 制宪会议 八月法令 制宪会议 君主立宪制 工商业 瓦尔密 共和国 路易十六 限价运动 王党分子 反法同盟 吉伦特派 吉伦特派 土地法令 全面限价法 惩治嫌疑犯法 恐怖统治 罗伯斯庇尔 英国资产阶级 封建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经济 民主运动 民族解放运动 学业分层测评(十)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31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革命意识 督政府 大资产阶级 雾月政变 资产阶级 1804 政府机构 国家机器 封建复辟 结社罢工 法兰西银行 资本主义 法兰西大学 教育体系 私有财产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契约自由 信仰 职业 反法联盟 资产阶级改革 资本主义 民主化 民族独立 强权 反抗斗争 战争 法国人民 大陆封锁政策 莫斯科 莱比锡 拿破仑 波旁王朝 巴黎 滑铁卢 波旁王朝 学业分层测评(十一)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31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宪章 君主立宪制 两院制 封建贵族 书报检查 文化教育 君主专制 议会 土地所有者 阶级 1830 打倒波旁 大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封建秩序 民主革命 路易·菲力普 大资产阶级 新贵族 经济危机 共和国万岁 七月王朝 第二共和国 国家工场 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 波拿巴 君主制 梯也尔 麦克马洪 共和制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学业分层测评(十二)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11张PPT。巩固层·知识整合提升层·主题强化专题综合测评专题综合测评(三)
点击图标进入… 学业分层测评(十)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右图揭示了当时法国的社会现象,能体现其寓意的是( )
饱受压迫的法国第三等级
A.发展个性追求自由平等
B.创立新教挑战神权统治
C.等级制度造成社会矛盾尖锐
D.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当时处于第三等级的法国农民深受第一等级教士、第二等级贵族的压迫,这实质上反映出等级制度造成社会矛盾尖锐。故选C项。
【答案】 C
2.吉伦特派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曾发挥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其历史贡献不包括( )
A.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原则
B.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取得瓦尔密战役的胜利
D.审判并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解析】 确立新制度的基本原则的文件是《人权宣言》,它是在君主立宪派当政期间发布的。
【答案】 A
3.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拟举办纪念法国大革命爆发224周年的学术报告,请你帮他们选择一幅与学术报告主题最相符的图画作为会场背景( )
A.《法国三级会议开幕》图 B.《网球场宣誓》图
C.《攻占巴士底狱》图 D.《人权宣言》图
【解析】 四个备选项都与法国大革命有关,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攻占巴士底狱,因此C项与报告主题最相符。
【答案】 C
4.法国人民掀起震惊世界的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处死路易十六,宣布法国为共和国,法国民主力量取得初步胜利。根据所学知识思考1789至1792年法国初步改造的表现有( )
①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 ③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确认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①正确;1789年颁布的《人权宣言》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确认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故②④正确;1792年国民公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故③正确。
【答案】 D
5.雅各宾派是法国大革命期间重要的执政派别,他们上台之初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
A.以立法的形式把新制度固定下来
B.根除法国国内封建势力的基础
C.采取措施扭转国内外的紧张局势
D.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明确雅各宾派上台的背景。雅各宾派上台之初,法国面临着内忧外患,外有反法同盟的进攻,内有王党分子的叛乱。因此,他们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采取措施扭转国内外紧张局势,以维护革命的成果。
【答案】 C
6.1794年初法国大革命面临的危机基本解除,这时埃贝尔派主张继续加强恐怖政策,丹东派主张实行宽容政策,罗伯斯庇尔派镇压了这两派人。在当时的情况下( )
A.埃贝尔派的主张有利于革命的深入
B.丹东派的主张有利于维护革命成果
C.罗伯斯庇尔派的做法有利于巩固革命政权
D.发动“政变”排除异己是唯一的选择
【解析】 当国内外威胁解除后,及时停止恐怖政策是对革命有利的。
【答案】 B
[能力提升]
7.(2014·山东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右图为若拉·德·贝特莱的画作《革命的寓意》。画面顶部是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肖像,此外还有许多历史象征和革命符号(注:图中文字为引者标注)。此画完成于1794年,正值法国大革命最激进的时期。
(1)法国大革命时期,哪些重要文献体现了画中所标注符号蕴含的革命精神?
(2)结合时代背景,判断画中的启蒙思想家是伏尔泰还是卢梭,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问结合画作中“平等”“自由”等信息,根据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文献、法令即可回答。第(2)问判断图中的头像是伏尔泰还是卢梭,必须结合当时雅各宾派专政的时代背景,而雅各宾派激进的专政措施受到卢梭思想的影响。
【答案】 (1)《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或《1793年宪法》。
(2)卢梭。1794年正值法国大革命中最激进的雅各宾派专政时期,雅各宾派实行的是革命恐怖主义。卢梭提出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适应了雅各宾派专政的现实需要。
学业分层测评(十一)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恩格斯指出:“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这说明拿破仑建立独裁统治的根本原因是( )
A.法国资产阶级要求强人政权
B.雅各宾派恐怖统治带来严重社会危机
C.热月党人并不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D.拿破仑的雄才大略受到法国人的赏识
【解析】 热月政变后,法国政局依然动荡不安,反法联盟又开始大兵压境。许多人企盼出现一个强人政权,对内建立秩序和实现社会稳定,对外实现光荣的和平。
【答案】 A
2.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成为第一执政后,颁布了新的宪法公告说:“公民们!革命是以产生它的原则为限度的,这个革命已经宣告完成。”这意味着( )
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B.法国共和政体建立
C.拿破仑建立起独裁政权 D.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
【解析】 A项是热月政变;B项是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D项是1804年建立的。C项是1799年,拿破仑建立起军事独裁政权。
【答案】 C
3.拿破仑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胜利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他这样说是因为( )
A.40次胜仗,徒有虚名,微不足道
B.滑铁卢之战使拿破仑前功尽弃
C.《民法典》代表了法国人民的利益,受到社会各个阶级的拥护
D.《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解析】 《民法典》之所以能永垂不朽在于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为西方的民法典创立了蓝本,故选D项。
【答案】 D
4.恩格斯指出:“一个在四分之一世纪内连年征战,因而力量消耗殆尽的国家,已不可能单独抵抗整个武装起来的世界对它的进攻。”这说明( )
A.欧洲封建君主的联合力量强大
B.法兰西帝国孤立无援
C.拿破仑失去法国资产阶级的支持
D.长期战争使法国国力消耗殆尽
【解析】 题干中“整个武装起来的世界”不仅仅是指欧洲封建君主,故A项不准确;B、C两项与史实不符;D项符合题干材料信息。
【答案】 D
5.因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所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是正义的。这个“前提—结论”式的推理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况( )
A.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C.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D.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解析】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这符合实际情况,在对外战争中,法军每到一处,都传播了法国革命思想,并沉重打击了当地的封建制度,加速了欧洲各国的历史变革,但其后期所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所以题干中的结论是不对的,此题答案为A项。
【答案】 A
6.某同学在学习了拿破仑的有关历史后,对“拿破仑以军事起家,又在战场上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其失败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的结论不甚理解。请你帮助她分析拿破仑的失败为什么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
A.法国封建传统根深蒂固
B.拿破仑违背了历史潮流
C.欧洲封建势力还十分强大
D.军事专政不符合法国当时的实际情况
【解析】 经过五年革命和拿破仑的改造,法国的封建制度基本被摧毁,A项错误;当时的历史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拿破仑顺应了这一潮流,B项错误;由于当时的统治者不能解决当时法国面临的内忧外患,拿破仑的军事专政应运而生,D项错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欧洲封建势力总体上大于资产阶级力量。
【答案】 C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被钉在悬崖绝壁的一块大石头上,一只秃鹫啄食我身上的肉。是的,我曾从天上窃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奉献给法兰西;火种已经上升到原来的地方,我却一直被钉在这里!……我无物遗留给我的儿子,我只有把我的威名留给他。
——拿破仑遗言
材料二 拿破仑并不是被世人征服的。他比我们所有人都伟大。但上帝之所以惩罚他是因为他只相信自己的才智,把他那部庞大的战争机器用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法国元帅贝尔纳多特
请回答:
(1)拿破仑奉献给法兰西的“火种”是什么?其火种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历史影响?
(2)拿破仑留下的“威名”主要指什么?结合材料二分析这种威名与拿破仑“被钉在悬崖绝壁”上的内在联系。
【解析】 第(1)问在于结合时代背景和有关拿破仑的史实来分析,抓住材料中的信息:“火种”实际指的是《拿破仑法典》。第(2)问的第一小问,“威名”指的是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及在战争中立下的战功。第二小问时要注意评价问题的角度,坚持辩证的观点。
【答案】 (1)“火种”:《拿破仑法典》。影响: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法典的制定提供了蓝本(对摧毁欧洲的封建制度产生了积极作用)。
(2)“威名”: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一系列对外战争的胜利。内在联系:拿破仑后期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的一面,引起了欧洲人民的广泛反抗,导致了拿破仑帝国的覆亡。
学业分层测评(十二)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后,复辟的波旁王朝的反动政策本质上反映了法国( )
A.资产阶级和王党势力的矛盾
B.封建势力的强大
C.波旁王朝与拿破仑第一帝国的矛盾
D.社会出现白色恐怖的局面
【解析】 要清楚波旁王朝复辟后,极力恢复君主、贵族和教会的政治特权,政治上日趋反动,本质上反映出法国封建势力的强大。从拿破仑第一帝国覆灭、波旁王朝复辟及其反动政策上都能体现出封建势力的强大。
【答案】 B
2.近代法国某场革命正在发生时,一个银行家陪同奥尔良公爵前往市政厅,失口说出了新王朝的秘密:“从今以后,银行家要统治国家了。”这场革命所建立的政权是( )
A.督政府 B.拿破仑政权
C.波旁王朝 D.七月王朝
【解析】 七月王朝代表大资产阶级即富有的金融贵族的利益,奥尔良公爵就是七月王朝的国王。
【答案】 D
3.1830年7月27日,富有斗争精神的巴黎人民再次举行武装起义,这就是历史上的七月革命。这次革命的结果是( )
①建立起七月王朝 ②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
③大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解析】 七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普被推上王位,建立起“七月王朝”。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是一个赤裸裸的大资产阶级政权,故①②③都正确。
【答案】 D
4.下列法国革命与其革命对象对应正确的是( )
A.七月革命——法兰西第一帝国
B.二月革命——七月王朝
C.巴黎公社革命——法兰西第二帝国
D.六月起义——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解析】 七月革命的对象是复辟的波旁王朝,二月革命的对象是七月王朝,巴黎公社革命的对象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六月起义的革命对象是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答案】 B
5.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道:“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解析】 依据材料不难看出,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面临复杂的政治形势,也说明了法国共和制确立的道路曲折艰难。C、D两项与材料意思不符;1873年,巴黎公社起义已失败,B项也可排除。
【答案】 A
6.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诞生极其艰难,每一条款都要经过君主派和共和派的激烈讨论,最后仅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法兰西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最终确立下来。这种情况说明( )
①君主派和共和派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 ②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法国大革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④法国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仅以一票优势通过,说明君主派和共和派之间斗争激烈,共和政体确立的艰难,故①正确;这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故②④正确;③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答案】 A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按照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
……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
——1875年宪法
材料二 直到1877年,保皇派依然不甘心,对共和派进行反扑,共和派遭到重大打击。保皇派的一家报纸狂妄地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吃的烂泥浆!”
材料三 1884年8月14日,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禁止修正政府的共和国形式”“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并废除了部分参议员的终身制,将《马赛曲》定为国歌,将7月14日定为国庆日。
——《世界近代史资料选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1875年宪法确立了什么政体?它是怎样体现的?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材料三中有关规定的通过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法国近代政体的最终确立说明了哪些问题?
【解析】 第(1)问中的“政体”可结合材料一中“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等信息进行判断,“体现”可依据材料一中“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按照绝对多数票选出”等信息进行归纳。第(2)问中的“现象”应依据材料二中“共和派遭到重大打击”等信息进行归纳,“重大意义”应从直接意义和深远意义等角度分析。第(3)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应注意结合斗争过程、必然结果等方面进行思考。
【答案】 (1)政体:民主共和制。体现:在规定总统选举程序时使用了“共和国”的字样。
(2)现象:保皇派和共和派围绕政体问题进行了激烈斗争,共和政体并没有因为1875年宪法的颁布而巩固。重大意义:在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进一步巩固了法国的共和政体。
(3)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体现了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反复斗争,是共和派人士进行长期顽强斗争的结果,反映了民主化进程的艰巨性和曲折性。
学业分层测评(八)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新贵族不反对工业生产的发展,并且后来与资产阶级结盟领导了革命,这表明新贵族( )
A.与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相同
B.同资产阶级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C.同资产阶级思想观念一致
D.要求彻底变革封建生产关系
【解析】 新贵族的身份仍是贵族,但生产方式却发生了质的变化,与资产阶级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因而与其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答案】 B
2.詹姆士一世不了解英国的国情,推行极端君主专制统治,导致王权与议会之间的冲突尖锐。这里的英国国情具体指( )
A.英国人不信仰基督教
B.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很慢
C.英格兰和苏格兰矛盾的尖锐
D.限制王权的议会传统根深蒂固
【解析】 根据材料“王权与议会之间的冲突尖锐”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传统是议会掌握征税等权力,因此英国国情是限制王权的议会传统根深蒂固。
【答案】 D
3.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王室与国会关系紧张。查理一世多次解散议会,甚至停止召开议会长达11年之久。致使双方矛盾达到白热化的最主要经济因素是( )
A.政治立法问题 B.赋税征收问题
C.宗教压迫问题 D.军队经费问题
【解析】 注意是经济因素,以此排除A、C两项,征收赋税主要是为了王室的财政问题,因此,应当选择B项。
【答案】 B
4.1628年查理一世被迫接受《权利请愿书》,据《权利请愿书》的规定,查理一世的下列哪一行动是合法的( )
A.不经议会同意,开征船税
B.逮捕议会反对派领导人皮姆,将其财产没收
C.王室出现财政困难,可直接征税
D.经议会同意后,向全国发行公债
【解析】 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向人民征税;非依据国家法律或法庭判决,不得逮捕任何人或剥夺其财产。故A、B、C三项不合法。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5.观察下图,画家将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摆在整幅画的最后面,且占据很小的空间,而将议会放在前面。这寓意着在当时的英国( )
伊丽莎白一世主持召开会议
A.国王要服从议会的意志
B.国王要受到议会的节制
C.议会享有国家最高权力
D.国王地位明显低于议会
【解析】 在当时的英国,国王虽然拥有巨大的权威,但议会享有批准征税的权力。画家将议会放在前面,寓意女王要受到议会的节制。
【答案】 B
6.史学界认为1628年《权利请愿书》的提出有重大的意义,主要是指( )
A.议会对王权提出了公开挑战
B.标志着议会与国王彻底决裂
C.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D.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解析】 《权利请愿书》援引大量史实说明英国人民自古就拥有各种权利,谴责国王侵犯民权,违反国家法度,这是议会对王权的公然挑战。
【答案】 A
[能力提升]
7.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人们说,民族国家是现代化的有形载体,没有它,现代化是不能起步的。都铎王朝最大的功绩就是它用威猛的王权,组建并巩固了民族国家,从而把英国推进到可以发动现代化的起点上。但是,在斯图亚特时代君主们的政治术语中,王权的基础和后盾并非民族,当王权无限膨胀到极致的时候,他们终于激怒了盎格鲁和撒克逊民族(指英国人民——引者注)。
——《英国现代化:王权从真理变为谬误》
请回答:
(1)在查理一世的政治术语中,“王权的基础和后盾”是什么?在这种政治理念的驱使下,他们的哪些行为说明“王权无限膨胀”?
(2)试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被“激怒了的盎格鲁和撒克逊民族”对“无限膨胀的王权”是怎样进行回击的?
【解析】 第(1)问中的“基础和后盾”可从指导思想方面进行说明,“行为”应联系查理一世统治时期的专制措施进行归纳。第(2)问实际考查英国人民反对查理一世实行专制统治的斗争措施,可联系教材基础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逐一归纳概括。
【答案】 (1)王权的基础和后盾:坚持“君权神授”的观念和国王的权力高于议会。行为:1625-1626年,连续两次解散议会,推行强行借贷政策,逮捕、监禁拒购公债的骑士;1629-1640年,实行无议会专制统治,推行无限制的工商业独占制度等。
(2)詹姆士一世统治时期,议会部分批准他的征税要求,批评国王的内外政策;查理一世统治时期,议会继续批评国王的政策,取消国王的终身征收关税权,拒绝国王增加税收的要求,提出《权利请愿书》。
学业分层测评(九)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斯图亚特王朝入主英国后,英国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其导火线是( )
A.英格兰和苏格兰国情的不同
B.詹姆士一世加强国教地位
C.税收问题上政见不同
D.与西班牙王室联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英国国王和议会矛盾激化是因为英国国王信奉“君权神授”,不通过议会而强行征税。
【答案】 C
2.1641年由克伦威尔参与起草的《大抗议书》,实际上成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阐述革命纲领的宣言书。该宣言书的内容不包括( )
A.谴责封建暴政
B.批判反动的宗教政策
C.要求工商业自由
D.不得强占民房驻兵
【解析】 “不得强占民房驻兵”属于1628年《权利请愿书》的内容,故选D项。
【答案】 D
3.议会审判时,英王查理一世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追根溯源,法官的话深刻反映了( )
A.法官与查理一世的个人恩怨
B.审判与被审之间主权的较量
C.民权理念对君权神授的否定
D.议会政治与君主专制的矛盾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王坚称自己权力是上帝所授,不应受到法律审判,而法院则坚持认为国王权力来自于人民契约。法官与查理一世之间的争执并非个人恩怨,故A项错误;“审判与被审之间主权的较量”这一说法没有看清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对国王的审判是反专制的一部分,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阐述国家权力的来源与归属,体现的是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故C项正确;“议会政治与君主专制的矛盾”不符合本题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
【答案】 C
4.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议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这表明( )
①克伦威尔已蜕变成封建专制君主 ②护国主实际操纵了立法权和行政权 ③克伦威尔严格遵守了共和国的原则 ④克伦威尔想以此建立独裁统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克伦威尔对议会和国务会议权力的干涉,已明显带有独裁的性质,但这种独裁是以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为出发点的,因此,①③的叙述错误。
【答案】 D
5.1660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流亡海外的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达成妥协,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复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这种做法的初衷在于( )
A.维护政局稳定,保护既得利益
B.恢复专制统治,维护政局稳定
C.维护既得利益,扩张海外力量
D.扩张海外力量,改变国际形象
【解析】 克伦威尔死后,高级军官争权夺利,士兵发动反政府活动,农民举行起义,政局混乱,英国政权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政府的统治深表不满,宁愿恢复王权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答案】 A
6.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解析】 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此后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王权。“光荣革命”后,国王仍然掌握着行政权,并没有把君主的权力完全收归议会,B项错误。C、D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 A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通过三个方面的“革命解决”,即王位继承问题的解决、“宪法解决”和“财政解决”,对中央权力结构作了重要而适度的调整……光荣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它遏止了168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国家主权的重心已无可挽回地从国王一边转到议会一边。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在接受威廉三世为国王时,托利党人并没有承认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立法机构,而是君主,但后来捍卫光荣革命和维持政治稳定的需要使他们最终接受了议会至上的观念。出于同样考虑,威廉三世决心维护其英国王位以加强同法国斗争的力量,这一决心极大地提高了议会的财政权和扩大了国王的任命权。光荣革命以后把国王和议会的关系建立在新基础上的不是权利法案的条款,而是议会对钱袋的控制……
议会成为最高立法机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威望的稳定提高与其实际权力的增强是一致的。议会权力已扩大到足以在日常事务中同王权相抗衡的地步……
——哈里·狄金逊《1688年“光荣革命”的革命性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1688年政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出光荣革命后英国的政权建设发生了哪些变化?
(3)恩格斯曾说1688年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循着正常的轨道发展起来”,其真正含义是什么?
【解析】 第(1)问重点从材料中总结、归纳。第(2)(3)问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教材相关知识进行回答。
【答案】 (1)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吸取“革命”与“复辟”的教训。
(2)国王还保持着很大的行政权,议会获得立法权和财政权,国王必须依法行事。议会权力逐渐扩大,足以与王权相抗衡。
(3)光荣革命结束了封建复辟王朝的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统治,使英国向君主立宪制方向发展。此后,议会制、内阁制、两党制等制度在英国确立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