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2(课件+学业分层测评):专题4 民主潮流的发展与壮大 (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2(课件+学业分层测评):专题4 民主潮流的发展与壮大 (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05 17:19:34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相对和平稳定 社会立法 社会矛盾 农业工人 重新分配议席法 阿斯奎斯法案 进步与贫困 进步运动 托拉斯 妇女儿童 政治生活 监督 调整 普选权 男子普选权 选举权 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民主政治 资本主义世界政治发展 学业分层测评(十三)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26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托利党 自由党 保守党 工党 民主党 共和党 格罗夫·克利夫兰 多党政治 政党制度 民主 垄断资本 民主原则 社会矛盾 和平 利益 民主政治制度 执政党 人民群众 学业分层测评(十四)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27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宪法 天皇 封建地主 土地问题 资产阶级 武士 君主立宪 地税 板垣退助 设立民选议院建议书 爱国公党 自由民权 政治运动 明治维新 资产阶级改革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立宪 伊藤博文 大日本帝国宪法 选举权 天皇 天皇 决策权 地主—资产阶级 参政权 君主立宪 民主宪政 学业分层测评(十五)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8张PPT。巩固层·知识整合提升层·主题强化专题综合测评专题综合测评(四)
点击图标进入… 学业分层测评(十三)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英国1884年进行的第三次议会改革中获得选举权的是(  )
A.新兴工业资产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城市工人 D.农业工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比较能力。A项为1832年议会改革的内容,B、C两项属于1867年议会改革的内容,均应排除,只有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2.1909年,英国议会上院否决了下院通过的预算案。这一做法(  )
A.是正常行使自己的职权
B.符合英国议会的传统
C.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D.侵犯了议会下院的权力
【解析】 按照英国议会传统,上院不能否决下院制定的财政预算案。
【答案】 D
3.下列有关英国的历史文献,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重新分配议席法》 ②《取缔选举舞弊及非常行为法》 ③《阿斯奎斯法案》 ④《权利法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解析】 ①和②是1884年英国第三次议会改革后相继出台的,③是1911年通过的,④是1689年颁布的。
【答案】 D
4.下列关于《进步与贫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其作者是美国“黑幕揭发运动”的先驱
B.揭露了美国社会的丑恶现象
C.提出用道德称量物质进步的后果
D.提出了“还政于民”的口号
【解析】 “还政于民”口号是在市政和州政改革中提出的。
【答案】 D
5.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大劳动阶级争取普选权斗争最为典型的国家是(  )
①意大利 ②比利时 ③奥地利 ④葡萄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大陆各国中广大劳动阶级争取普选权的斗争在奥地利和比利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答案】 B
6.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  )
A.欧洲大陆各国基本实现普选制
B.美国“黑幕揭发运动”产生
C.法国在1870年确立男子普选权
D.德国于1912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的普选权
【解析】 B项与题干信息不符,C、D两项表述不能完全代表“近代西方”这一限定,只有A项与题干限定相符,普选权的实现体现了近代西方政治的民主化。
【答案】 A
[能力提升]
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城市之羞》是黑幕揭发运动中一部极有影响力的作品,其作者是被誉为“耙粪”英雄的林肯·斯蒂芬斯,1901年他受邀担任《麦克卢尔》总编辑,在1902-1903年间,实地调查了圣路易、明尼阿波利斯、匹兹堡、费城、芝加哥和纽约等地的政治状况,残酷的现实触痛了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他连续在《麦克卢尔》发表六篇文章,这一系列文章在1904年汇总,以《城市之羞》为名结集出版。《城市之羞》把矛头直接指向政治腐败,对政党党魁和企业主勾结控制政府、行贿受贿、践踏民主甚至有组织犯罪等现象予以曝光。
文章材料丰富详细,而且“指名道姓、写出具体日期、贿赂的金额、讨价还价和最后分赃的数额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呼唤公民自身,拯救道德沦丧”,“为自治而斗争”。这部作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推动了美国城市的政治改革和市政改革。
(1)根据材料,指出《城市之羞》曝光的政治腐败现象。
(2)《城市之羞》是“黑幕揭发运动”中一部极有影响力的作品,“黑幕揭发运动”有何影响?
【解析】 第(1)问可直接依据材料信息归纳。第(2)问可依据题干中第二段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城市之羞》对政党党魁和企业主勾结控制政府、行贿受贿、践踏民主甚至有组织犯罪等现象予以曝光。
(2)“黑幕揭发运动”通过报纸、杂志来揭露社会各个阴暗角落里的丑恶现象,唤醒了美国人民,使改革的呼声响彻社会各个角落。
学业分层测评(十四)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英国选举权的扩大和两党制的发展对责任内阁制产生的影响是(  )
A.国王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任内阁首相
B.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的权力角逐
C.执政党与在野党共同掌握政府权力
D.首相的产生与国王不再有任何瓜葛
【解析】 英国首相不是国王选任的,A项错误;政府权力由执政党掌握,C项错误;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但仍由国王形式上任命,D项错误。
【答案】 B
2.在美国,自1856年以来,历届总统不是共和党人就是民主党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次总统大选中,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达全部选民的95%。这种情况说明两大政党(  )
A.控制了美国的政治生活
B.主宰了联邦政府
C.赢得了美国公民的一致支持
D.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
【解析】 题干反映了政党制度下的两党轮流执政现象,B项正确。题干只反映了总统选举,A、D两项体现不出来,C项错在“一致支持”。
【答案】 B
3.(2016·北京高考)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国务卿杰斐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内政外交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他们的追随者之间随之发生冲突。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这是美国一个重要制度的起源。这一制度是(  )
A.邦联制 B.两党制
C.议会制 D.共和制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准确解读。提取关键信息“1796年”,此时美国是联邦制,据此排除A;“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这是两党制的重要起源,故选B;材料中没有体现议会制和共和制的相关信息,故排除C、D两项。
【答案】 B
4.德意志帝国时期,政党难以对施政方针产生很大影响的根本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和小企业的盛行
B.政党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
C.政党之间相互制约和摩擦
D.政体的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A项与法国政党直接相关,B项属于德国近代政党难以影响施政方针的表现,C项是德国近代政党难以影响施政方针的直接原因;德意志帝国虽然于1871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赋予了帝国皇帝和首相很大的权力,制约了政党制度的正常发展,从而成为帝国标榜民主的工具,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5.法国、意大利以及德国的政党政治沿着自己的轨迹发展,形成了有别于英美两党政治的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法国被称为“无政党的典型国家”
B.意大利经历了长期四分五裂,以“多党政治”著称于世
C.德国政党通常被帝国政府控制
D.法国的大选又称“驴象之争”
【解析】 被称为“无政党的典型国家”的是意大利,A项错误;以“多党政治”著称的是法国,B项错误;美国的大选又称“驴象之争”,D项错误。
【答案】 C
6.近代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与建设推动了民主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西方国家政党政治的积极作用是(  )
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 ②推动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③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执政党对权力的滥用 ④人民群众的某些要求可以实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政党政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推动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执政党对权力的滥用,人民群众的某些要求可以实现,因此,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答案】 D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如下原则:
一个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即总统;一个全国性的议会,掌管着统一的联邦政府;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
材料三 识读下列反映美国两党制的漫画:

图一 “驴象之争”  图二 “驴象本一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阅读材料二,简述美国三权分立的体制是如何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
(3)图一、图二所反映的现象是否相互矛盾?试简要说明其原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对材料仔细分析,结合美国的政体来回答。第(2)问要回忆1787年宪法的内容来组织答案。第(3)问要理解漫画的深刻含义,在此基础上回答。
【答案】 (1)需要有政府,政府需要有外来或内在的控制,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2)在国家权力中,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设。国会掌握立法权,但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总统行使行政权,但国会有弹劾总统的权力,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总统和国会可以通过最高法官的提名和任命来限制最高法院的权力,最高法院可以宣布国会的立法、总统的行政命令“违宪”而无效。
(3)观点:不矛盾。理由: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上有所不同,但其本质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学业分层测评(十五)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日本自由民权运动推动了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其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开设民选议会     B.实行君主立宪
C.推翻天皇制度 D.废除不平等条约
【解析】 19世纪70年代,各种不满现状的政治力量掀起了要求开设民选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减轻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斗争,史称“自由民权运动”。
【答案】 C
2.下列关于自由民权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本质是明治维新的继续和发展
B.其目的是促进日本政治的资产阶级改革
C.这场运动以胜利而告终
D.使日本走上了立宪的道路
【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自由民权运动的结果以失败而告终。
【答案】 C
3.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主要表现在(  )
①国家无宪法和议会 ②天皇的权力大大加强 ③形成了新政治权贵专权的局面 ④广大人民得到许多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均符合题意,明治维新后广大人民得到的民主权利非常有限,排除④。
【答案】 A
4.史学界普遍认为,《大日本帝国宪法》体现了明治政府对自由民权运动的某些让步。其依据不包括(  )
A.宪法颁布的本身就标志着日本已初步确立了立宪制的原则
B.依据宪法议会对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活动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C.宪法为日本人民的自由与民主权利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D.颁布宪法使日本朝着立宪君主制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解析】 宪法虽然赋予日本人民以一定的自由和民主权利,但这些权利十分有限,C项的叙述错在“可靠”上。
【答案】 C
5.(2016·安庆一模)1889年日本宪法规定:“日本帝国是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天皇为国家之元首,总揽统治权。”这一规定说明日本1889年宪法(  )
A.使日本政体发生了巨大变化
B.使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C.带有深厚的封建色彩
D.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解析】 关键是要读懂材料,抓住某些关键词,如“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等,加以准确理解。
【答案】 C
6.下列对《大日本帝国宪法》的评价,正确的有(  )
①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②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③真正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④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大日本帝国宪法》并没有确立三权分立的政体,排除含③的选项。
【答案】 A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伊藤博文说:“一国之权力,以君主大权为枢轴,凡百权利皆由来于此。”依此原则,1889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总揽统治权”。天皇可以解散议会、批准立法、任免文武官员,军队只对天皇负责等。
材料二 关于议会、内阁,该宪法规定:“凡是法律都要经过帝国议会的承认”“天皇经帝国议会承认施行立法权”“行政权统一于帝国内阁”“凡大政必由内阁及各部施行,不出二门”。伊藤博文说,内阁“一方面对君主负有政治责任,另一方面对议会也负有同样责任”。
材料三 “对天皇的大权必须加以种种重要的限制,不然立宪政权无论何种形式,毕竟都无法建立。”关于宪法的统治大权,伊藤博文说:“统治大权大别有二,曰立法权,曰行政权,而司法权只是行政权的一个分支。三权各自依其机关之辅冀来施行,又皆渊源于元首,而元首的心思及作用若不依各个机关之辅冀,则无法用以表明国权。因为国家乃一公体而非私体,宪法赋予国家各个机关以适当的职守,使整个机体循环有序,君主要在宪法的范围内行其大权。”
材料四 宪法只涉及有关帝国政治的大纲目,其条文应该简单明了,并且能够顺应将来国运的发展而伸缩自如。
——以上材料均引自清水伸《明治宪法制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89年日本宪法中天皇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89年日本宪法中的帝国议会和内阁的权力,这种权力与天皇有什么关系?
(3)根据材料三回答,1889年日本宪法是如何限制天皇权力的?
(4)根据上述材料,评价1889年日本宪法。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一“一国之权力,以君主大权为枢轴”“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总揽统治权”等信息去归纳分析。第(2)问,议会与内阁的权力主要体现在议会立法,内阁掌握行政,它们与天皇的关系表现在议会既对内阁又对天皇负责,这是日本君主立宪制的突出特点,也说明了天皇专制统治的空前加强。第(3)问,作为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毕竟要增加一些限制君主专制的内容。仔细分析材料三,不难体会宪法采取的是“分割”的办法限制天皇权力。第(4)问,评价时应注意客观,既要看到其不足,也要指出其历史进步性,这部宪法毕竟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答案】 (1)具有绝对权威,神圣不可侵犯。
(2)“帝国议会”拥有立法权,参与天皇立法。内阁拥有行政权,对天皇负责,也对议会负责。
(3)天皇虽然有最高权力,但具体行使三权“整个机体”中某一权时,必须经过其他主权“辅冀”,不如此“则无法表明国权”。这是用一种分割的办法来限制天皇权力。
(4)是一部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式宪法,含有三权分立的原则,但天皇具有绝对权和很大的权力。对当时的日本来说,这部宪法只会使日本走上专制主义的道路。这部宪法不仅保证了日本式的资本主义国家性质,而且使日本跻身世界强国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