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 )
A.规范宗教仪式
B.传承中华传统
C.禁锢人们思想
D.阻碍社会进步
【解析】 宗法制强调尊祖敬宗,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孝道传统。
【答案】 B
2.“选”的对象为没有官职的读书人,“拔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对象是下级官吏,按规定,他们都必须是品德高尚、学识才干出众的人,由下而上推举官吏。我国古代比较符合上述选拔官吏的方法和结果的是( )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解析】 由题干信息“品德高尚、学识才干……由下而上推举官吏”可知,其与察举制的选官标准和方式一致,故选B项。
【答案】 B
3.“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特别的政府部门”的成员指( )
【导学号:17080196】
A.丞相
B.殿阁大学士
C.尚书令
D.军机大臣
【解析】 朱元璋为解决“废丞相,权分六部”给皇帝带来的繁重的工作量,设立了殿阁大学士,来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答案】 B
4.(2016·盐城高一检测)近代中国某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份布告称:“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其中“割台湾”的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C.农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解析】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南京条约》的签订,故A项错误;材料中信息显示是中日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该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故B项正确;《马关条约》后农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进一步瓦解,故C项错误;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标志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故D项错误。
【答案】 B
5.英国《每日先驱报》曾对1937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某军事行动作如下评价:“那是一种山地上的运动战,但它展开了中国抗战的新局面,防守的军队在这里第一次采用主动的战术,用积极的进攻的行动回答日军。”这一军事行动应是( )
【导学号:17080197】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伏击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解析】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3
( http: / / www.21cnjy.com )7年的某军事行动”“那是一种山地上的运动战”。由时间信息排除C、D两项,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A、B两项都发生在1937年,但淞沪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大兵团作战,并非“运动战”。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打的一场伏击战,采用的是运动战的战术,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因此起到“展开了中国抗战的新局面”的作用。
【答案】 B
6.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1853年冬,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
C.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D.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解析】 历史事实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史实,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评价,具有主观色彩。
【答案】 B
7.下图是《时报》在1907年8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26日刊登的漫画。图画中间的长柄勺代表官员,他们从代表民众的坛子里舀出资源,再将它经过政府这一漏斗,注入外国人的茶壶中去。这主要说明了( )
A.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B.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加剧
C.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
D.清末“新政”收效甚微
【解析】 漫画主要反映政府如同漏斗,将民众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源注入外国的茶壶,说明了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A项正确;经济侵略只是列强侵华的一方面,也没有说明清政府的地位,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故C项错误;材料与“新政”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A
8.有人认为:“(中国)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从帝王专制到民主政治的历史转型中,成功的开端是( )
【导学号:17080198】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中日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
【解析】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成为中国从帝王专制到民主政治的转折点。
【答案】 D
9.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得出这一历史结论的依据包括( )
①促使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
( http: / / www.21cnjy.com )务发生变化 ②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④具有以往革命所不具备的广泛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五四运动前后,革命的性质和任务依然是民主革命和反帝反封建,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领导阶级、指导思想和群众基础有了变化。
【答案】 B
10.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解析】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过渡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因此D项表述错误。
【答案】 D
11.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在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现代化的过程中曾经错失了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导致错失第三次重大机遇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经济的阻碍
B.“左”倾错误的影响
C.帝国主义的敌视
D.长期的战争环境
【解析】 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在社会主义改
( http: / / www.21cnjy.com )造完成下结束,1957—1976年也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排除A、D两项。在该时期,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主要有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这都是“左”倾错误的表现,都严重地干扰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故选B项。
【答案】 B
12.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更大的自治权,这主要是指( )
A.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
C.外国资本不动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含义和对台湾的特殊政策。香港和澳门是历史遗留问题,应该派出军队行使主权;而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是祖国统一的问题,不分你我,可以保留军队。
【答案】 D
13.和解是一个进程,著名和平学家约翰
( http: / / www.21cnjy.com )·保罗·莱德里奇认为:和平、真相、正义、宽恕是和解的核心要素。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中日和解的重要里程碑。中日关系重要的基础是( )
【导学号:17080199】
A.日本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B.领导人的认同
C.日本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
D.日本政府追随美国
【解析】 近代以来,日本发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二战”结束以后,日本必须正确面对历史,结合题干“和平、真相、正义、宽恕是和解的核心要素”,中日双方和解是建立在日本正确面对历史,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基础之上的。
【答案】 C
14.1971—1980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或地区多达69个,超过了1949—1970年。与这种局面出现无关的一项是( )
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C.中美关系改善并且走上正常化
D.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显著变化
【解析】 1971—1980年间与新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建交的国家增多,在国际上掀起与中国建交的第三次高潮,出现这种局面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中美关系的改善等因素有关,故A、B、C三项正确。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一直是美苏两极格局,变化的只是美苏争霸的态势,故D项错误。
【答案】 D
15.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曾总结说,中国外交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反两霸,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后全方位。其中“全方位”的含义是
( )
A.全面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
B.奉行不结盟的多边外交
C.联合美国抗衡苏联扩张
D.发展南南合作,反对大国霸权
【解析】 “一边倒”是倒向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主义阵营,“反两霸”是反美苏两霸,“一条线”是联美反苏。“全方位”即新时期中国政府奉行不结盟外交,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故选B项。
【答案】 B
16.古代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评价雅典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主政治时曾说:“穷人处死或流放他们的反对派,将同等的社会权利赋予其他所有人,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在政府中担任职务,从而开始实行由多数人统治的民主制。”这表明雅典的民主政治( )
【导学号:17080200】
A.没有改变贵族专政的本质特征
B.体现了自由、正义和平等理念
C.实现了社会成员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D.是古代世界最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
【解析】 “多数人统治的民主制”说明A
( http: / / www.21cnjy.com )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古代希腊毕竟是奴隶制时代,不可能实现社会成员真正意义上的平等;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答案】 B
17.《十二铜表法》制定之前,罗马贵族喜欢用习惯法裁判,主要是因为( )
A.习惯法是保护贵族利益的法律
B.习惯法是传统法律,不容更改
C.习惯法可以随意解释,利于保护贵族特权
D.习惯法是公平的
【解析】 习惯法使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界限,由贵族担任的法官常常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平民利益,故选C项。A项错误,习惯法不是成文法律;B项明显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材料说的是贵族在成文法制定之前可以任意解释习惯法。
【答案】 C
18.(2016·张家界高一检测)有史学家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如果把这一事件看作是一次制度变迁,即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那就可以看出,制度变迁不一定要用革命的手段,非革命的手段一样可行。“这一事件”是( )
A.光荣革命
B.工业革命
C.十月革命
D.二月革命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从君主专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那就可以看出……非革命的手段一样可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是英国的“光荣革命”,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与材料关键词“一次制度变迁”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并不是“非革命的手段”,故C、D两项错误。
【答案】 A
19.下图所示美国权力结构充分体现了( )
A.专制集权
B.三权分立,分权制衡
C.轮番而治
D.君主立宪
【解析】 由图示可以看出白宫、国会、最高法院分别掌握不同的权力,并且相互制约与平衡。
【答案】 B
20.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的君主立宪制不同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这主要表现在( )
【导学号:17080201】
A.议会是立法机构
B.皇帝是国家元首
C.宰相主持内阁工作
D.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
【解析】 A、B、C三项是两者的共同点,德国的皇帝拥有实权,可以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英国的国王没有实权,只是国家的象征。
【答案】 D
21.在代议制度下,议会是重要的政治机构,各国大多实行两院制。下列对近代各国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内阁需上院支持成为惯例
B.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院由每州2名组成
C.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帝国议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
D.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以后,英国内阁需要获取下议院支持成为惯例;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参议院由每州2名议员组成;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联邦议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故A、B、C三项表述均错误。
【答案】 D
22.列宁作为十月革命的象征,在公众面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经建立起持久的地位。列宁之所以“在公众面前已经建立起持久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他领导的十月革命
( )
A.以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政治目的
B.率先将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
C.开创了俄国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
D.验证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解析】 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开辟了社会主义新道路。
【答案】 C
23.巴黎公社用革命方式打碎旧的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等。这些做法留下的经验主要有( )
【导学号:17080202】
①无产阶级专政原则 ②人民民主原则 ③人民公仆原则 ④工农联盟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工农联盟原则是巴黎公社未能做到的,这是巴黎公社的教训,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
【答案】 A
2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述: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下列不属于这种“多元化社会”的表现是( )
A.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B.日本经济逐渐达到和超过了战前水平
C.新中国的崛起
D.1991年苏联解体
【解析】 注意限制“20世纪50年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属于”。理解“多元化社会”是指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而1991年苏联解体是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因素,故本题选D项。
【答案】 D
25.某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指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正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材料主要反映出( )
【导学号:17080203】
A.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
B.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方兴未艾
C.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格局中举足轻重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多种政治和经济力量的发展,这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重要前提,故D项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 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四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度里,国家最高权力的所有者从皇帝变成了总统,民众都不太适应。而国会的运作,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分立制衡等西方话语,中国人也一直不是很清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1)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4分)
(4)纵观上述材料,反思古代、近代的这些尝试,归纳要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应该从哪些方面提供保障?(4分)
【解析】 第(1)、(2)问考查中国古代监察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度和唐代的中央官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中根据材料三中关键信息“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废除绝对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并联系所学知识作答。第(4)问通过材料一中涉及的“监察制度”,材料三中“分散相权”的制度创新,材料三中“法律”约束等方面思考回答。
【答案】 (1)监察官:御史大夫。根本目的:维护皇权。
(2)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特点:分散相权,相互制约。
(3)明确主权在民;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
(4)保持监察制度的独立;坚持制度创新;制订完善的法律;提高人们的参政意识与能力。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17080204】
材料一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次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
——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
材料二 在华盛顿的主持下,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面对代表们的唇枪舌剑,制宪会议主席华盛顿却几乎一言不发……华盛顿的沉默和坚持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
( http: / / www.21cnjy.com )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历史分野的中西民主制度各自确立的标志?(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宪政体制的突出特点。美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最适合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8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新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有哪些制度?从学者的感慨中你可得到什么启示?(6分)
【解析】 第(1)问,材料一认为中西民主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的第一次分野指古希腊的城邦民主政治和中国古代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其标志。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突出特点是实行三权分立,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美国颁布了1787年宪法,改邦联制为联邦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为避免权力的集中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并逐步形成了两党制。第(3)问的第一小问实际要求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第二小问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标志:古希腊通过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奴隶制民主政治。中国在秦统一全国后正式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特点: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道路: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保障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实行三权分立,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逐步形成了两党制。
(3)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启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必须与其基本国情相适应;民主政治建设要尊重其历史传统。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史上,欧洲各国有众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者一直在为实现欧洲统一进行理论上的探索,然而,直至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血流成河的惨剧之后,欧洲人才痛定思痛,开始脚踏实地,向欧洲统一迈进。
——《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对外援助法》规定:受援国必须在经济上接受美国监督,在政治上排挤和压制各国进步势力。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法国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与中国建交。70年代,联邦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结束了英美特殊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先贤们倡导欧洲统一的目的。(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通过《对外援助法》要达到的目的。根据材料三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并简述欧共体的成立对世界格局的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说明“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是世界多极化的根源”。(4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由材料一中的“两次世界大战……惨剧”“痛定思痛”可直接概括欧洲统一的目的。第(2)问由“受援国必须在经济上接受美国监督”说明美国的目的是控制西欧;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从当时的冷战背景分析;影响主要从对超级大国的冲击分析。第(3)问主要从经济的发展带来政治上的新要求进行分析。
【答案】 (1)目的:消除欧洲国家间的隔阂,消除战争根源,实现和平。
(2)目的:借经济援助之名,行控制西欧之实。
原因:“二战”后,欧洲经济实力遭到严重削弱,国际地位下降;两极格局下,受到美苏争霸的威胁。
影响:削弱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增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3)随着欧共体经济实力增长,欧洲在政治上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