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斯图亚特王朝克伦威尔威廉三世 议会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司法权枢密院内阁汉诺威王朝沃波尔监督控制权君主立宪制工业城市工业资产政党组织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47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大陆会议 统一关税常备军中央政府制宪会议联邦政府总统国会各级法院制约与平衡奴隶制度制约与平衡中央与地方长期稳定乔治·华盛顿关税保护外交资产阶级中央集权民主党共和党两党制度资产阶级学业分层测评(二十一)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44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拿破仑第一帝国 国际工人协会共和派帝制保皇派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国家元首参议院间接选举马赛曲俾斯麦联邦制君主立宪国家的元首内阁联邦议会君主立宪 宪法议会立法君主专制社会矛盾学业分层测评(二十二)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15张PPT。巩固层提升层阶段综合测评《权利法案》
君主立宪制
1787年宪法
分权与制衡
《德意志帝国宪法》阶段综合测评(三)
点击图标进入…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2015·浙江学业水平测试)有学者评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说:议会杀了一个君主,逐去了一个君主,又迎进了一个君主。这里提到的后两位“君主”分别是( )
A.查理一世,詹姆士二世
B.查理二世,克伦威尔
C.詹姆士二世,威廉三世
D.查理二世,威廉三世
【解析】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1640年议会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1688年的“光荣革命”,詹姆士二世被驱逐,迎接荷兰执政者威廉担任国王,称为“威廉三世”。因此材料中提到的后两位“君主”分别是詹姆士二世和威廉三世,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2.钱乘旦先生认为,英国最符合“统一民族国家——建立专制王权——克服专制王权”这一进入现代化的常规路径,走得是最顺利的。英国在“克服专制王权”这一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一步是( )
A.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
B.两党制的形成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光荣革命”的胜利
【解析】 《权利法案》的颁布以法律的形式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议会主权,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英国由此从专制走向了民主,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3.下图是英国《权利法案》的部分条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导学号:17080133】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等。
A.国王“统而不治” B.议会权力的扩大
C.内阁对议会负责 D.责任内阁制形成
【解析】 国王“统而不治”是在责任内阁制形成之后,故A项错误;英国《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确立议会主权,故B项正确;内阁对议会负责是在责任内阁制形成后,责任内阁制形成是在18世纪中叶,出现在《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故C、D两项错误。
【答案】 B
4.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他就任首相后开创了一个先例: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这一先例的开创最能说明( )
A.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C.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发展
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
【解析】 根据“开创了一个先例: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可以看出,英国的内阁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故选C项。
【答案】 C
5.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指出:“英国政体的有效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 )
A.君主 B.议会
C.内阁 D.最高法院
【解析】 “英国政体的有效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体现的是责任内阁制。内阁既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又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体现了“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C项。
【答案】 C
6.(2015·全国卷Ⅰ)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导学号:17080134】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8世纪中叶”。材料信息“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体现了18世纪中叶时在宪法规定上英国国王还掌握媾和与开战的权力,但实际上是国王做出决定要有议会的参与,这说明了当时英国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上的权力,故选D项。A、B、C三项不符合18世纪中叶英国的国情,排除。
【答案】 D
[能力提升]
7.1830年,在英国只有少数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后来,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选举。下列对这一历史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有( )
①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数逐渐增多 ②经济发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③有利于政党政治的发展 ④议会制度逐步走向完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从题干分析可知,选举范围由少数成年男性到年满18周岁男女公民都具有选举权,说明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数逐渐增多,①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并从经济角度分析,这是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注意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②正确;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④正确;③表述也符合题意。
【答案】 A
8.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
【导学号:17080135】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解析】 注意题干材料“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逐渐加大,国王权力不断下降,故选B项。
【答案】 B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自由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的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权利法案》
材料二 没有后嗣的威廉死后,王位由信奉新教的詹姆士二世的幼女安娜继承;安娜如死后无嗣,由信奉新教的詹姆士一世的孙女索菲亚继承王位……如果国王不是英格兰人,英格兰没有义务为保卫非英格兰领土(如汉诺威)而进行战争……法官的任命主要看其公正廉洁,而不以国王的好恶为定,议会两院对法官有弹劾权;受下院弹劾的法官,不能由国王赦免。
——《王位继承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权利法案》的内容,并说明其制定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王位继承法》的哪些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简要说明《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的意义。
【解析】 第(1)问内容从限制王权和保障议会的权力回答;背景从“光荣革命”和议会掌握权力回答。第(2)问内容从对战争、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的角度分析;目的从限制王权的角度分析。第(3)问意义结合议会权力扩大、君主立宪制确立、政治民主化的角度回答。
【答案】 (1)内容:国王无权废止法律,议会享有独立的征税权;议会的言论自由不受侵犯。背景:“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了议会。
(2)内容:限制国王的对外战争权;议会掌握王位继承权和任命法官权。目的:进一步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3)使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推动了英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丞相后相当于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时期
职位
所享有权力范围
明代中叶以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
材料二 英王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免首相、召集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否决法律、宣战、媾和和缔约大权,但这些只是例行公事,国王实际上是一个“统而不治”的虚名。然而国王又是不可或缺的,除了礼仪方面的作用外,某个政治环节发生矛盾,国王可利用自己的声望进行调节。有人说,国王虽然不再是国家舰船的原动力,但却是扬起风帆的桅杆。
材料三 18世纪前期在英国形成的政治制度中,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送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即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的“责任制政府”。首相身兼政府首脑,手中握有行政与立法大权,一切内阁成员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必须联合起来集体负责。
(1)材料二反映出英国的政体是什么?材料三反映出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什么?
(2)范例:2013年3月20日,是伊拉克战争爆发10周年。在伊拉克战争前后,布莱尔的思路很明白,在日不落帝国已成为历史之后,跟胜利者走是英国的唯一的选择。2003年春天,虽然与法、德所代表的欧洲大陆反战派只隔着一条窄窄的海峡,但他毅然站在了大西洋的另一边。
阅读上面范例,根据材料三说明下列问题。
①对于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你认为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②对于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如果女王伊丽莎白反对,布莱尔会不会因此而撤兵?为什么?
(3)材料一与材料三所反映的制度有何不同?这两种制度对各自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解析】 本题前两问考查英国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3)问的第一小问考查中西方内阁制的不同;第二小问分析各自的制度对自己国家产生的影响。
【答案】 (1)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
(2)①赞同。内阁成员与首相对国家事务集体负责,共同进退。(或一切内阁成员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必须联合起来集体负责) ②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3)不同点:中国属于强化的君主专制制度;英国属于以议会内阁制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影响: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利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但极大地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期。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一)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2016·苏州一中月考)美国当地时间2012年12月19日,美国《时代》周刊公布2012年度人物,美国总统奥巴马当选。这已是奥巴马第二次获得这一称号。奥巴马( )
A.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
B.拥有立法权且对宪法负责
C.由国会选出并对国会负责
D.任命各级法官掌握司法权
【解析】 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拥有行政大权。B、C、D三项均与美国史实不符,故排除。
【答案】 A
2.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上述规定体现了( )
A.权益平衡思想 B.民主共和思想
C.民族平等思想 D.主权在民思想
【解析】 美国参议院的权力要高于众议院,参议院的名额不论州大州小,均为两名,体现了权益平衡的思想,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的体制,故排除B项;“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说明其不具有民族平等思想,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 A
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
【导学号:17080138】
A.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 B.实现三权分立
C.保证司法的独立性 D.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
【解析】 法官终身任职,主要是为了防止受到行政机关、立法机关的干预,可以保证司法公正、独立,从而有效实现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平衡。
【答案】 C
4.(2016·舟山高一检测)第二条规定:“各州保有其主权、自由和独立……”这一条款应是选自( )
A.美国1781年制定的《邦联条例》
B.美国1787年宪法
C.1789年联邦政府条例
D.1791年国会修正案
【解析】 由材料“各州保有其主权、自由和独立”可以看出当时各州的权力高于中央的权力,这种情况应该存在于邦联体制下,故选A项。
【答案】 A
5.“美国联邦宪法既非神授,也非在一定期限内由人类的智慧和决心写出来的最伟大作品,而是一部实际可行的文件。它被人规划来满足某些迫切的需要,并被人修改以适应意外情况。”材料主要反映了美国宪法( )
【导学号:17080139】
A.是一部完美的法律文件
B.坚持了民主原则
C.由少数人操纵进行修改
D.适应了现实的需要
【解析】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是一部实际可行的文件”“满足某些迫切的需要”,可知在此强调了1787年宪法的实用性,故选D项。
【答案】 D
6.英国和美国的代议制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具有代表性的政治制度。下列对其表述和评价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美国代议制优于英国代议制
C.美国的政府首脑是民选的,而英国的政府首脑是世袭的
D.美国贯彻分权与制衡原则,而英国不是
【解析】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的民主共和制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表现形式。这两种政体都适合本国国情,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的进步,不能说哪一种政体更优越,B项表述错误;美国的政府首脑是总统,是民选的,英国的政府首脑是首相也是民选的,C项错误;两国政体都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D项错误。
【答案】 A
[能力提升]
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两党斗争异常激烈,但没有造成政局不稳,其主要原因是( )
【导学号:17080140】
A.两党的根本利益一致 B.进行文官制度的变革
C.两党相互牵制 D.民主制度充分发展
【解析】 两党制下两党有不同的执政理念,但两党本质上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正如钱币的正反两面,实质都是钱币的一部分,故选A项。
【答案】 A
8.“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与英国相比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于是美国……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并没有实现真正独立
B.当时美国同英国政体的性质不同
C.美国的共和政体比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更为先进
D.美国没有历史负担是其建立共和政体的重要因素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理解题干材料“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与英国封建君主专制相比,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所以建立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即实行共和制度。
【答案】 D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17080141】
材料一 美国人使自己拥有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自由、平等,不仅在法律面前平等,而且在机会面前平等,每个人都有平等地追求幸福的权利。……当英国统治者将本土不征收的税收强加给殖民地时,美国人民对此就越觉得不可忍受,于是他们革命。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制度,而不仅仅是进行了一场独立战争。
——茅琦《历史的边际与坐标》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制定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中“新的社会文化制度”是指什么?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用史实说明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美国宪法“将……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
【解析】 第(1)问由“不仅仅是进行了一场独立战争”看出,“新的社会文化制度”指美国独立后依据1787年宪法建立起的代议制政体。第(2)问联系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原则进行回答。
【答案】 (1)制度:总统制共和制。依据:1787年宪法。
(2)宪法规定,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同时规定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二)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1875年,国民议会只是以一票的多数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而使法国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法国共和政体最终得以确立主要是( )
A.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B.共和派与保皇派相互妥协的结果
C.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D.君主制已经不适合法国的国情
【解析】 19世纪70年代,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共和制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基础。
【答案】 A
2.根据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的示意图,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17080145】
A.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
B.其焦点表现为君主制和共和制政体形式的斗争、维护和发展民主共和的斗争
C.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D.其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对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解析】 根据图中的时间和政体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符合材料意思和史实,故排除。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结束于1783年,比法国大革命发生的早,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对法国的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产生了重要影响,故D项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
【答案】 D
3.中华民国1946年宪法规定:“总统依法公布法律,发布命令,须经行政院院长之副署,或行政院长及有关部会首长之副署”,“行政院对立法院负责”。此条款与下面哪部宪法的内容相近(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国1871年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
【解析】 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总统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D项正确。A、C两项国家政体中没有设置总统,B项中总统对宪法负责,实行分权制衡。
【答案】 D
4.有人说,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不是制宪会议或者国民议会的成果,而是一系列战争胜利的产物……它的内容集中体现了俾斯麦的意志”。由此可知,1871年宪法( )
【导学号:17080146】
A.具有强烈的专制主义色彩
B.具有鲜明的民主政治色彩
C.确立了人民主权原则
D.使议会真正掌握了立法权
【解析】 1871年之后,德国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实权掌握在德皇和宰相手中。结合材料中“……它的内容集中体现了俾斯麦的意志”可知,1871年宪法具有强烈的专制主义色彩,故A项正确;1871年宪法的民主色彩不鲜明,更多体现专制色彩,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人民主权原则,故C项错误;德国君主立宪制下议会并没有完全掌握立法权,皇帝掌握最高立法权,故D项错误。
【答案】 A
5.(2016·绍兴高一检测)按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部分组成。其中对于帝国议会表述正确的是( )
A.其代表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
B.其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是帝国的最高机构
C.其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对帝国皇帝负责
D.帝国内阁的产生须经帝国议会同意
【解析】 德国的帝国议会代表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B、C、D三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答案】 A
6.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
A.宰相有权解散帝国议会
B.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C.宰相只对帝国议会负责
D.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解析】 由题干信息来看,德国宰相俾斯麦提交的法案遭到议会的否决,俾斯麦指使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新选举的议会被迫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后生效。以上表明议会在与宰相的斗争中败北,说明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到行政权控制,故选B项。
【答案】 B
[能力提升]
7.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而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则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两个规定反映了两国( )
A.实行君主立宪制 B.共和力量的强大
C.代议制形式有别 D.国家元首无实权
【解析】 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而法国实行民主共和制,故A项错误,C项正确;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不是共和力量的强大,故B项错误;德国国家元首——皇帝有实权,法国国家元首——总统也有实权,故D项错误。
【答案】 C
8.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表述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17080147】
A.都属于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B.法国的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而德国皇帝是世袭的
C.法国总统和德国皇帝都是国家权力中心
D.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法国总统对议会负责,权力中心在议会,故选C项。
【答案】 C
9.阅读下面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国慕尼黑应用政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约瑟夫·亚宁:我们可以说文化因素很重要,比如说国民教育水平很好,这非常重要。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教育是政治的一面镜子。
德国在统一前后,广泛深入地推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思想: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就像中世纪奴仆一样驯服。与此相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学生是“太阳”,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老师要围着学生转。
(1)德国学生像“奴仆”,美国学生是“太阳”,这反映了两国各自政治制度的特征是什么?
(2)从政治因素上,分析两国的教育会出现如此显著差异的原因。
【解析】 第(1)问注意结合对“教育是政治的一面镜子”的认识及“奴仆”“太阳”的理解回答。第(2)问可以从历史传统、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等方面回答。
【答案】 (1)德国:带有专制色彩;美国:自由民主。
(2)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得比较充分和成熟,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民主共和政体,这确保了政局的长期稳定;而德国的近代化不够彻底,没有触动原有的统治阶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在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下君主是实,立宪是虚,其民主政治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