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基本矛盾股票市场美国世界性美国失业人数持续萧条经济战工人罢工资本主义制度自由放任主义胡佛自由放任劳工组织关税公共工程重工业农产品价格失业阶级矛盾资本主义制度学业分层测评(十八)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37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新政自由放任主义新政经济运行炉边谈话国家干预 紧急银行法 全国工业复兴法公共工程公平劳动标准法救济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战争需求学业分层测评(十九)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50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经济调节 财政高出口福利主义私人垄断国有化政府资本主义私有制战时黄金时代凯恩斯主义就业新边疆赤字财政通货膨胀石油危机滞胀赤字财政凯恩斯主义政府开支回升高赤字自由放任平衡预算公共基础赤字通货膨胀失业率高新技术经济运行机制生产关系垄断资本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混合市场经济货币主义多市场国有化市场经济政府干预福利国家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经济发展计划私有化社会市场经济市场收入调节 统制经济体制市场调节泡沫经济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10张PPT。巩固层提升层基本矛盾
时间长
黄金时期
经济政策
新经济学业分层测评(十八)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
1.“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说明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是( )
A.政府推行自由放任 B.金融市场投机严重
C.社会经济虚假繁荣 D.市场供需严重失衡
【解析】 题干中说到的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工人工资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工人的工资决定了市场的购买力或者是市场需求,而不断上升的生产率就等于市场的供给,由此可以导致供需严重失衡,即供给远远大于需求,故选D项。
【答案】 D
2.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迅速成为一场波及全世界的大危机。这主要是因为( )
【导学号:68230089】
A.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有优势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
C.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
D.经济规律的作用
【解析】 之所以这场危机从美国开始后就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
【答案】 B
3.“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1929—1933年经济危机( )
A.破坏性严重 B.起因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C.持续时间长 D.加剧各国之间的矛盾
【解析】 根据题中材料“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可知,这25年中国际贸易几乎停滞,国际贸易的增长落后于工业生产的增长。这反映出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生产相对过剩的本质。生产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答案】 B
4.有一张汽车上的出卖说明,内容大致是:“100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我所有的钱都已在股市中化为乌有了。”与这种现象最相对应的体验是( )
A.“牛奶面包供不应求”
B.“找工作如登天一般”
C.“为共渡难关各国亲密无间”
D.“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描述的是1929年经济危机时的社会现状:股市崩溃引起连锁反应,“工人大量失业”,分析各选项,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5.1933年3月,罗斯福发表就职演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储蓄毁于一旦。”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 )
【导学号:68230090】
A.经济危机来势猛烈
B.经济危机给人民带来严重灾难
C.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
D.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解析】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经济危机的特点是很多的,但是材料的主旨是在强调“商业、工业、农业、个人家庭”多领域均遭到经济危机的严重破坏,所以体现了经济危机的“范围广,破坏性强”的特点,故选C项。
【答案】 C
6.“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直逼太阳,用了砖瓦、铆钉和石灰;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是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非常流行的一首歌。这首歌流行的背景是( )
A.工业革命造成贫富两极分化
B.摇滚乐作为流行音乐在美国风行
C.自由经济带来美国经济的普遍繁荣
D.经济危机造成工人生活贫困
【解析】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在经历一场规模及破坏力空前的经济危机,本题选D项。
【答案】 D
[能力提升]
7.1932年,美国总统胡佛为缓解经济危机,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但是,在宾夕法尼亚,受救济者每天得到的救济金只有三分钱。这反映出当时胡佛政府( )
A.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不够
B.通过以工代赈解决了失业问题
C.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解析】 题干中反映了美国总统胡佛为缓解经济危机,对经济进行了干预,但从材料中“受救济者每天得到的救济金只有三分钱”可知,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不够。
【答案】 A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68230091】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美国《名利场》杂志的漫画(下图)把“山姆大叔”描绘成受到小矮人攻击的格利佛。
材料二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5.2%
40.6%
28.4%
16.5%
8.4%
材料三 大危机刚爆发的时候,胡佛总统立即召集了一系列会议,竭力说服企业界的领袖们,自愿地不降低工资和物价,他要求联邦储备银行为企业界借款提供方便。此外,根据胡佛的建议,国会对公共工程也增加了拨款。联邦政府提高了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度补贴,一座名为“胡佛水坝”的工程也于1930年在科罗拉多河动工。他一再召集企业界领袖们开会敦促他们稳定物价,但他却只在私下提意见而不愿公开干预。他虽然提出对各州的公共工程提供联邦补贴,但又坚决主张和维护传统的预算收支平衡原则,以避免联邦政府出现财政赤字,并一再运用总统否决权来阻止有关法案的通过,在胡佛看来,大国的主要企业“是建立在健全的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其经济体制和结构总的来看始终运转得很好,没必要对它们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和调整”。总之,在整个反危机过程中,他常常不得不用自己的一只手,去收回他的另一只手所给予的东西,致使自己的某些责任和承诺变成一纸空文。
(1)根据材料一,造成“山姆大叔”如此窘境的原因是什么?并指出这一因素的实质。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胡佛反危机的措施。
【解析】 第(1)问,注意分析造成“山姆大叔”如此窘境的原因是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世界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第(2)问,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普遍下降,说明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强;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进而影响到世界,说明了美国的经济地位和世界市场的存在;各国横向比较数据,美国和德国受害最大。第(3)问,由材料中“竭力说服企业界的领袖们,自愿地不降低工资和物价,他要求联邦储备银行为企业界借款提供方便”“国会对公共工程也增加了拨款”得出胡佛反危机的措施。
【答案】 (1)原因: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2)现象:经济危机破坏性强;危机中美国和德国受害最大;世界市场已经形成等。
(3)措施:扶植企业,稳定工资和物价;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
学业分层测评(十九)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
1.1933年3月10日,罗斯福命令停止黄金出口,后来宣布放弃金本位制,10月美元贬值30%左右,其措施( )
A.增加了就业
B.调整了企业关系
C.缓和了与列强的矛盾
D.增强了美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解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整顿金融的措施。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增强了美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2.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罗斯福新政( )
【导学号:68230094】
1930年
1940年
拖拉机
92万台
156.67万台
谷物联合收割机
6.1万台
19万台
玉米摘收机
5万台
11万台
A.推行“以工代赈”
B.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
C.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D.实施农业减耕减产政策
【解析】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30年至1940年间,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摘收机等工业品不断增加,说明美国的工业在不断恢复与发展,这与罗斯福新政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有密切的关系。
【答案】 B
3.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其特点是( )
A.实行自由放任 B.转向计划经济
C.加大市场调节 D.国家干预经济
【解析】 罗斯福新政最大的特点就是国家干预经济,故D项正确,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并未转向计划经济,故B项错误;经济危机之前,美国经济依赖市场调节,罗斯福新政为了应对危机,不可能继续加大市场调节,故C项错误。
【答案】 D
4.从1933年5月开始,美国在春夏两季有计划地犁掉了1 000万英亩棉田,收购和屠宰了20多万头即将临产的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几千万头牛和羊。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的复苏
B.违背了自由竞争原则
C.只能使美国暂时克服危机
D.解决了农业生产过剩问题
【解析】 从材料“犁掉了1000万英亩棉田”“收购和屠宰了20多万头即将临产的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几千万头牛和羊”中可知,这些政策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的复苏,但违背了自由竞争原则,也只能使美国暂时克服危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过剩问题。
【答案】 D
5.1933年3月,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这主要说明了( )
【导学号:68230095】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
C.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特别沉重
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府的经济职能
【解析】 材料中“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说明罗斯福想要加强政府的行政职能,所以D项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符。
【答案】 D
6.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至1941年时,共计有250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史学家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措施( )
A.调整了农林经济结构,降低了农产品价格
B.使罗斯福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C.将失业救济与自然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D.基本解决了就业问题,消除了经济危机
【解析】 依据材料中国家招募众多的人就业,包含社会救济的内容,但同时题干中材料明确提到“资源保护队”,所以结合二者可知C项正确。其他选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答案】 C
[能力提升]
7.“兹授权农业部长,如棉花生产者书面同意将其1933年的棉花生产至少较上年减产30%,而且不增加每一英亩的施肥费用时,农业部长均得与之订立特权买卖合同。”这反映了罗斯福( )
A.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
B.颁布农业调整法
C.实施社会保险法
D.建立民间资源保护队伍
【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农业部长”“减产”“订立特权买卖合同”可知是罗斯福新政中的农业政策,故B项正确;减耕减产、政府补贴,与工业无关,故A项错误;社会保险与农业无关,故C项错误;民间资源保护队伍主要保卫森林资源、稀有物种等,与农业调整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B
8.《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中写道:“垄断资本主义在其基本矛盾发展到顶点,使它面临崩溃之时,要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办法。这就是大力加强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
A.解决经济危机的临时措施
B.限制恶意竞争的所有制变革
C.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
D.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解析】 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美国经济从此进入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与材料中“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 D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念,即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使由退却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势力毁掉。
——1933年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开创了美国历史的许多“第一次”:联邦政府承担起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联邦政府第一次保证公民有参加工会的权利;联邦政府第一次制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
(1)材料一中体现了罗斯福怎样的精神?
(2)材料二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用史实说明“联邦政府第一次制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
(3)有人说,30年代大危机客观上给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机遇”。你同意吗?说出你的理由。
【解析】 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一归纳罗斯福的进取、改革精神。第(2)问,结合材料三“联邦政府承担起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联邦政府第一次保证公民有参加工会的权利;联邦政府第一次制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归纳其特点:政府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联系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第(3)问,属于开放式的题目,同意与否均可。回答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再结合罗斯福新政前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同时注意要能够自圆其说。
【答案】 (1)进取、改革精神。
(2)政府全面干预经济。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发动了“蓝鹰运动”,凡执行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等标准的企业可使用蓝鹰标志,以资鼓励。
(3)同意。理由:大危机表明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以罗斯福新政为开端,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或不同意。理由:略)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 )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
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解析】 本题要求判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B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废除垄断组织,C、D两项的表述均不正确。A项体现了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符合题意。
【答案】 A
2.据统计,美国1960年国民生产总值5037亿美元,人均收入1883美元;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高达9741亿美元,人均收入为2579美元,被称为“繁荣的十年”。其繁荣的原因有( )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②“新经济”的出现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题中“1960年”“1970年”和“繁荣十年”主要为美国二战后经济的发展时期,第三次科技革命在二战后兴起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故①正确;“新经济”是在美国1990年以后出现,故②错误;二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推行凯恩斯主义,从而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故③正确;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主要指的是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无关,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3.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进入“滞胀”时期。对“滞胀”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生产发展滞缓,通货膨胀严重,失业人数大增
B.生产停止发展,通货膨胀不断发展
C.生产的停滞导致通货膨胀不断发展
D.通货膨胀激化了社会矛盾,造成了生产停滞
【解析】 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滞胀”的理解与认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普遍进入到“生产发展滞缓,通货膨胀严重,失业人数大增”的状态,即“滞胀”状态。
【答案】 A
4.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 )
【导学号:68230097】
A.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 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高污染工业比重迅速降低,新兴环保经济的比重迅速提高,材料反映了这一发展趋势。
【答案】 D
5.194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1946年政府将全国800家公司收归国有;1947年政府在电力、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这表明( )
A.英国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B.英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英国病”
C.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社会主义在西方建立起来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英国在国家干预经济的背景下推行国有化措施,目的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恢复和发展生产力,C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C
6.二战后,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的特征有( )
①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②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 ③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④实行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③是二战后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不符合题干中“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的特征”这一限制条件,排除含有③的选项,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能力提升]
7.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某一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撒切尔夫人所说的“安全网”是指(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
B.保障最低生活的福利制度
C.提供工作就业均等机会
D.保障人身安全的安全网
【解析】 材料中“梯子和安全网”是象征性的说法,梯子含义是指社会存在一定的财富高低差别以驱使人们更加努力的向上奋斗,安全网是指建立社会保障的福利项目,减少因贫富悬殊过大而引发的社会动荡。
【答案】 B
8.二战后,欧美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经济,科学的日益科层化……密切相关。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
①新经济的出现 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 ④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而题干的时间是二战后,排除②,故选B项。
【答案】 B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68230098】
材料一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面对30年代初整个西方世界大萧条的局面,凯恩斯主张抛弃西方传统经济理论,改用货币调节的手段来维持经济稳定,同时用政府行政干预的方式来影响经济发展,解决失业问题。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为医治生产停滞,政府降低利率、放宽信贷,却加剧了通货膨胀;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被迫人为地放慢经济增长步伐,却又使生产停滞、经济恶化……1979年4月到1982年12月,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1.8%,失业率达到10.8%,失业人口数达到1 200万。
材料三 货币学派认为,影响经济的要素是货币发行量而不是需求。它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供给学派强调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整个经济便会随之出现稳定增长。该学派主张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的投资和工作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能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
(1)根据材料一,归纳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变化。结合材料一说明这一变化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与凯恩斯主义相比,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提出哪些不同主张?结合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政策,说明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主要影响。
【解析】 本题围绕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第(1)问应结合材料概括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内容。第(2)问应从凯恩斯主义失灵方面分析。第(3)问要注意比较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主要主张。
【答案】 (1)历史背景: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主要内容:用货币调节来稳定经济;用政府行政干预影响经济发展,解决失业问题。
(2)变化:从经济发展迅速到陷入“滞胀”。实质:凯恩斯主义失灵。
(3)不同:货币学派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供给学派强调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投资和工作积极性。影响:通过降低税率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美国经济走出“滞胀”,开始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