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5.1天然放射现象
原子结构
教案
课时
1
知识点
天然性衰变、原子核结构
上课器材
已有知识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核结构和天然放射性2、学会写核反应方程
过程与方法
1、
在学习原子核结构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如何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2、
通过写核反应方程,培养学生定量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原子核结构的发展史,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敢于打破权威的创新精神和基于实验的实证精神。2、通过介绍我国在核能利用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感知人类探索物质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质量数、核数、同位素的概念及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和质量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拟人、讲述、练习、比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课堂引入(5分钟)
提问:上面的标志你见过吗?在什么地方见过?它有什么含义?
2.复习原子结构(14分钟)
【回顾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它可以被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回顾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我们了解到了原子组成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回答)原子核【板书】
原子
核外电子【引入】仅仅知道原子可以再分,是不是就可以满足人类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求知欲呢?
思考回答
3、天然放射性
天然放射性.1.天然放射现象:某种物质自发地放射出看不见的射线的现象.2.原子核的衰变:某种元素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粒子后,转变成新的元素原子核的现象.3.天然放射线的性质.(见下页表)说明电离本领和贯穿本领之间的关系:α粒子是氦原子核,所以有很强的夺取其它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力,但以损失动能为代价换得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力最强的α粒子,贯穿本领最弱;而γ光子不带电,只有激发核外电子跃迁时才会将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力最弱而贯穿本领最强.名称构成电量(e)质量(u)射出速度电离能力贯穿本领α氦核+240.1c最强最弱β电子-10.9c较强较强γ光子00c最弱最强
思考讨论
4、认识原子核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积极思考回答
5、衰变及核反应方程
(1)遵从规律:质量数守恒(说明与“质量守恒定律”之区别);电荷数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说明:γ衰变是原子核受激发产生的,一般是伴随α衰变或β衰变进行的,即衰变模式是:α+γ,β+γ,没有α+β+γ这种模式!(3)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衰变掉一半所用时间.说明:某种原子核的半衰期与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无关,是核素自身性质的反映.例1平衡下列衰变方程:分析:因为α衰变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而β衰变不能,所以应先从判断α衰变次数入手:每经过1次α衰变,原子核失去2个基本电荷,那么,钍核经过6次α衰变后剩余的电荷数与铅核实际的电荷数之差,决定了β衰变次数:答案:6,4.
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回答
6、总结(5分钟)
思考总结
7、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