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原子核衰变 学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5.2原子核衰变 学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1-06 14:1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原子核衰变
学案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什么是放射性、放射性元素、天然放射现象、
2、知道三种射线的特性、
3、知道衰变及两种衰变的规律,能熟练写出衰变方程、
4、会用半衰期描述衰变的速度,知道半衰期的统计意义、
1、原子核的表示符号
原子核用符号表示为X,Z为核电荷数,原子核的核电荷数等于它的质子数,A为质量数,原子核的质量数等于它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即核子数、
2、常见的粒子符号:α粒子He,质子H,中子n,电子e、
3、在核反应过程中,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4、带电粒子以垂直于电场线的方向进入匀强电场,将做类平抛运动、电场力的方向:正电荷受力方向与电场线方向相同,负电荷受力方向与电场线方向相反、
5、带电粒子以垂直于磁感线的方向进入匀强磁场,将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的方向可用左手定则判定、
6、天然放射现象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铀及其化合物能放出一种不同于X射线的新射线、
(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质能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2)放射性:物质放出射线的性质、
(3)放射性元素:具有放射性的元素、
7、三种射线的性质
(1)α射线:α粒子流,α粒子是氦原子核,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
(2)β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3)γ射线: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8、三种射线的本领
(1)α射线:速度大约是光速的十分之一,穿透物质的本领很小,在空气中只能前进几厘米,用一张纸就能把它挡住、但它有很强的电离作用、
(2)β射线:速度接近光速,对物质的穿透本领较强,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但它的电离作用较弱、
(3)γ射线:穿透本领更强,能穿透几厘米的铅板,但它的电离作用很小、
9、(1)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半衰期反映的是大量原子核的平均衰变快慢、
(2)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
一、三种射线的特性
[问题设计]
图1
1、如图1所示,放射源放在铅块上的细孔中,铅块上方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其放出的射线在磁场的作用下分成a、b、c三束、a、b、c三条射线哪个是α射线、哪个是β射线、哪个是γ射线?
答案 由左手定则知a带负电,应为β射线;c带正电,应为α射线;b不偏转,说明不带电,应为γ射线、
图2
2、如图2中P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的作用下分成a、b、c三束、则a、b、c三束中哪个是α射线、哪个是β射线、哪个是γ射线?
答案 a带负电,应为β射线;c带正电,应为α射线;b不带电,应为γ射线、
[要点提炼]
 三种射线及其特征
种类
α射线
β射线
γ射线
组成
①高速氦核流
②高速电子流
③光子流(高频电磁波)
带电荷量
④2e
⑤-e
⑥0
质量
⑦4mpmp=1、67×10-27
kg
静止质量为零
速度
0、1c
0、99c
⑧c
在电场或磁场中
偏转
与α射线反向偏转
不偏转
穿透本领
⑨最弱用一张纸就能挡住
⑩较强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
最强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和几十厘米厚的混凝土
电离作用
很强
较弱
很弱
例1 如图3甲是α、β、γ三种射线穿透能力的示意图,图乙是工业上利用射线的穿透性来检查金属内部伤痕的示意图,请问图乙中的检查是利用了哪种射线(  )
图3
A、α射线    
B、β射线
C、γ射线
D、三种射线都可以
解析 根据三种射线的性质知,甲图中能穿透铝板的是γ射线,乙图中检查钢板中的砂眼,要求射线能穿透钢板,故利用的是γ射线,选项C正确、
答案 C
二、衰变实质及次数的计算
[要点提炼]
1、衰变过程
(1)α衰变:X→Y+He
(2)β衰变:X→Y+e
2、α衰变和β衰变的实质
(1)α衰变:2n+2H→He
(2)β衰变:n→H+e
3、衰变规律
衰变过程遵守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
4、确定衰变次数的方法
设放射性元素X经过n次α衰变和m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Y,则衰变方程为
X→Y+n
He+m 0-1e、
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列方程
A=A′+4n,Z=Z′+2n-m、
例2 
U核经一系列的衰变后变为Pb核,问:
(1)一共经过几次α衰变和β衰变?
(2)Pb与U相比,质子数和中子数各少了多少?
(3)综合写出这一衰变过程的方程、
解析 (1)设U衰变为Pb经过x次α衰变和y次β衰变、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
238=206+4x①
92=82+2x-y②
联立①②解得x=8,y=6
即一共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2)由于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子数和中子数均减少2,每发生一次β衰变中子数减少1,而质子数增加1,故Pb较U质子数少10,中子数少22、
(3)核反应方程为U→Pb+8He+6e、
答案 (1)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2)10 22
(3)U→Pb+8He+6e
三、半衰期的有关计算
[要点提炼]
1、对于衰变及半衰期的理解要注意以下两点
(1)对于同一种元素,其半衰期是一定的,无论是加温、加压,或是处于单质、化合物状态均不影响元素的半衰期,但不同元素的半衰期不同,有的差别很大、
(2)半衰期是一种统计规律、对于大量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才具有实际意义,而对于少量的原子核发生衰变,该统计规律不再适用、
2、半衰期公式
N余=N原()t/τ,m余=m0()t/τ
例3 若放射性元素A的半衰期为4天,放射性元素B的半衰期为5天,则相同质量的放射性元素A和B经过20天,剩下的两元素质量之比mA∶mB为(  )
A、30∶31
B、31∶30
C、1∶2
D、2∶1
解析 设开始时元素A、B的质量都是m,经过20天,对于元素A来说有5个半衰期,A剩下的质量为mA=()5m;对于元素B来说有4个半衰期,B剩下的质量为mB=()4m,所以剩下的质量之比为1∶2、
答案 C
图4
1、(2014·福建·30(1))如图4所示,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α、β、γ三种射线,分别进入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①表示γ射线,③表示α射线
B、②表示β射线,③表示α射线
C、④表示α射线,⑤表示γ射线
D、⑤表示β射线,⑥表示α射线
答案 C
解析 根据三种射线的偏转轨迹可知①⑥表示β射线,②⑤表示γ射线,③④表示α射线、选项C正确、
图5
2、计数器是一种探测射线的仪器,如图5所示,X为未知放射源,它向右方发射放射线、放射线首先通过一块薄铝箔P(厚度约为1
mm),并经过一个强磁场区域后到达计数器,计数器上单位时间内记录到的射线粒子是一定的,现将强磁场移开,计数器单位时间内所记录的射线粒子基本保持不变,然后将薄铝箔P移开,则计数器单位时间内记录的射线粒子明显上升,据此可以判定X为(  )
A、纯β射线放射源
B、纯γ射线放射源
C、α射线和β射线的混合放射源
D、α射线和γ射线的混合放射源
答案 D
解析 将强磁场移开,计数器单位时间内所记录的射线粒子基本保持不变,即磁场对射线粒子没有影响,则可以断定计数器接收到的是不带电的γ射线,以后将薄铝箔P(厚度约为1
mm)移开,则计数器单位时间内记录的射线粒子明显上升,这说明计数器除了接收到了γ射线之外,还接收到了一种原来被厚度约为1
mm的簿铝箔P挡住的射线,而厚度约为1
mm的簿铝箔只能将α射线挡住,所以X为能放射α射线和γ射线的混合放射源,故选项D正确、
3、氪90(Kr)是不稳定的,它经过一系列衰变最终成为稳定的锆90(Zr),这些衰变是(  )
A、1次α衰变,6次β衰变
B、4次β衰变
C、2次α衰变
D、2次α衰变,2次β衰变
答案 B
解析 方法一 推理计算法
根据衰变规律,β衰变不影响核的质量数,发生一次β衰变,核电荷数增加1;发生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核电荷数减少2、Kr衰变为Zr,质量数不变,故未发生α衰变;核电荷数增加4,一定是发生了4次β衰变、
方法二 列方程求解
设Kr衰变为Zr,经过了x次α衰变,y次β衰变,则有
Kr→Zr+xHe+y 0-1e
由质量数守恒得90=90+4x
由电荷数守恒得36=40+2x-y
解得x=0,y=4,即只经过了4次β衰变,
选项B正确、
4、放射性同位素Na的样品经过6小时后还剩下没有衰变,求它的半衰期、
答案 2
h
解析 每经1个半衰期放射性物质的质量都减半,则经过n个半衰期剩余的质量为m=m0()n、
设6小时经过的半衰期个数为n,则()n=,所以n=3、
则Na的半衰期为T==2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