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分层测评(三) 大堰河——我的保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瑕,而白雪覆盖大地的________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
(2)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________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
(3)艾青对他的养母大堰河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________的。
A.庄严肃穆 激动 刻骨铭心
B.寒冷萧条 激动 刻骨铭心
C.寒冷萧条 感激 耿耿于怀
D.庄严肃穆 感激 耿耿于怀
【解析】 “庄严肃穆”能与作者的“深切的悼念”之情吻合,用在句中很恰当。“激动”指感情冲动,用在句中恰当。“耿耿于怀”的意思是事情(多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用在句子中不合适。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
【答案】 A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2015年度中国文化跨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企业家和媒体人围绕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热点进行了交流。
B.对于那些熟稔互联网的人来说,进行“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可能并不是“互联网”这一部分,而是“+”什么以及怎么“+”的问题。
C.这家民用小型无人机公司一年前还寂寂无闻,一年后却声名鹊起,其系列产品先后被评为“十大科技产品”“2014年杰出高科技产品”。
D.近年来,广袤蜀地的新村建设全面推进,大巴山区漂亮民居星罗棋布,大凉山上彝家新寨鳞次栉比,西部高原羌寨碉楼拔地而起。
【解析】 本题从自相矛盾的角度设误考查词语的使用。A项,“届时”指到时候,表将来时,“日前”指几天前,表过去时,两者相矛盾。B项,“熟稔”指很熟悉。稔:熟悉。C项,“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D项,“鳞次栉比”指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栉:梳子、篦子等梳头发的用具。
【答案】 A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加强和促进艾青研究者的学术交流,推动文学及诗歌事业发展的目的,2015年7月10日至11日,“艾青与世界”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师范大学举行。
B.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C.新疆于田发生7.3级地震后,习总书记立即指示当地和有关部门抓紧核实灾情,搞好应急救援,加强震情监测,最大限度保障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D.我国水墨画的主要成分是墨,加以清水,在宣纸上浸染,互渗,通过不同浓淡反映不同审美趣味,被国人称为“墨宝”。
【解析】 A项,结构混乱,“为了……的目的”句式杂糅,删去“的目的”。B项,语序不当,“门诊”移到“我院”后;成分残缺,“采取分时段挂号”后应添加“的办法”之类的中心语。D项,“我国水墨画的主要成分是墨”和“被国人称为‘墨宝’”主语不一致。
【答案】 C
4.解放不久,诗人艾青对《歌唱祖国》予以适当的加工润色:将第一段中原来的“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从今更加光辉灿烂”改成“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将原来的“穷苦的人民站起来了”改成“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将第三段里的“东方太阳,照亮大地”修改为“东方太阳,正在升起”。
请你就这三处改动内容,选择其中的一处,分析其改动的巧妙。
【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炼字炼句的能力。结合时代背景、歌词主题分析。
【答案】 (1)将第一段中原来的“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从今更加光辉灿烂”改成“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首先从内容上更符合中国国情,更能突出主题。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祝福祖国“更加光辉灿烂”,不如祝福祖国“走向繁荣富强”更符合当时的国情,更能突出主题。从韵律上看,用“走向繁荣富强”使整首歌的歌词押韵一致,都押“ang”韵。
(2)将原来的“穷苦的人民站起来了”改成“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突出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无畏和英雄的中国人民通过英勇斗争当家做主人的自豪感。
(3)将“东方太阳,照亮大地”修改为“东方太阳,正在升起”,用比喻的手法歌颂了新中国充满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选择其中一处分析即可)
5.根据语境,回答问题。要求语言生动、简明、得体。
艾青原来是学美术的,后来却写诗,成为著名大诗人。为此,有人跟他开玩笑:“你是母鸡,可是下的是鸭蛋。”艾青该怎样回答好呢?
【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和生动。回答时,要注意扣住语境,语言表达要生动,有哲理。
【答案】 (示例)艾青风趣地说:“不管鸡蛋、鸭蛋,总还是蛋,它们之间都含有共同的物质——蛋白质,即使含量不同,都同样具有营养嘛。”
6.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本次短诗大赛的三个主要特点。(每点均不超过10字)
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日前启动,大赛以传承中华母语文化为价值导向,为众多高校学生提供表达自己、发掘诗意的机会,面向全球在读高校学生征集原创中文短诗。大赛将通过微博这一新媒体平台,将短诗独有的魅力,便捷地呈现到网络用户的面前,以求使“诗”这一传统的文学形式在大学校园重新焕发活力。同时,主办方希望借助校园诗歌的力量,使大学生重新审视中国文学与中华文化的魅力,尤其是汉语言的博大精深。
【解析】 所给文段共三句话,分别从发起、做法和目的三个方面来简介短诗大赛的情况,归纳要点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答案】 ①传承中华母语文化 ②通过微博平台呈现 ③重新审视汉语魅力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10题。
礁 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年
7.艾青说:“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试比较分析《礁石》与《大堰河——我的保姆》在表达观念、抒发感情方面的“形象”有何不同。
【解析】 两首诗歌中的意象不同。《礁石》中塑造的形象是“礁石”,《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塑造的形象是“大堰河”。
【答案】 《礁石》借物象——礁石的形象来表达观念、抒发感情,《大堰河——我的保姆》借塑造人物形象——大堰河来表达观念、抒发感情。
8.试简要分析“礁石”这一形象。
【解析】 分析形象,首先要分析形象的外在形态,其次要分析形象的内在含意,分析形象的象征意义。
【答案】 《礁石》塑造的是长年累月在狂风巨浪的扑打下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礁石形象,它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的象征,而且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象征。
9.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解析】 结合诗题、背景,分析在形象的描述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答案】 诗中,作者对于礁石这一坚强形象和其具有的精神给予了由衷的赞美和歌颂。
10.现代诗歌中,有的诗体很自由,既不讲求格律,也不追求押韵,但有的则有较强的韵律感,如《礁石》。试说明《礁石》的押韵规律。
【解析】 找出押韵的字,分析其规律。
【答案】 第一节,二、四句押韵(来、开);第二节,一、二、四句押韵(上、样、洋)。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 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11.诗文最后一句“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运用反问的句式,表达了对离乡背井的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以及内心的酸楚。
12.诗题和诗文中反复提到“我的思念是圆的”,你如何理解?
【答案】 诗人将抽象的无形思念寄托于八月有形的中秋之月上,是诗人对幸福的期盼,对亲人团聚的希冀。因为只有此时此景在内心才会生发一种团圆之意,把思念化作一轮明月来传递。可说是见景生情、寄情于景。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艾 青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
13.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黎明景象?请简要概括。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作者选取了“紫蓝”“青灰”“绿”“微黄”等词语写原野色彩丰富,用“新鲜的乳液”写薄雾,用“黎明穿上了白衣”写晨光,概括这些内容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描绘出一幅原野色彩丰富,薄雾朦胧、新鲜,晨光熹微的黎明景象。
14.有人说本诗的两个“看”字独有妙处,请你结合诗歌进行简要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炼字能力。答题时,要注意两个“看”字的语境,然后再看作者这样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第一个“看”字引起读者注意,突出“微黄的灯光”最后的“颤栗”,表现了黑夜渐渐消退,黎明即将到来;第二个“看”字直接抒发诗人的感叹,强烈表达了诗人对黎明即将到来的欣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