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1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上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1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05 23:0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吴老太爷之死几百个亮着灯光的窗洞像几百只怪眼睛,高耸碧霄的摩天建筑,排山倒海般地扑到吴老太爷眼前,忽地又没有了;
光秃秃的平地拔立的路灯杆,无穷无尽地,一杆接一杆地,向吴老太爷脸前打来,忽地又没有了;
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头上都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叫人炫目的强光,啵——啵——地吼着,闪电似的冲将过来。
他耳朵里灌满了轰,轰,轰!轧,轧!啵,啵,啵!猛烈嘈杂的声浪会叫人心跳出腔子似的。
—《子夜》他身旁有一个怪东西,是浑圆的一片金光,荷荷地响着,徐徐向左右移动,像是什么金脸的妖怪在那里摇头作法!
一切男的女的人们,都在这金光中跳着转着……
  
“邪魔呀!”吴老太爷似乎这么喊,眼里迸出金花。吴老太爷脑壳里梆的一响,两眼一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子夜》镜头一:宾 朋 “……大人,近来可好?”“……老爷,听说令郎高中,可喜可贺!”人们相互拱手寒暄着。突然,一顶八抬大轿落下:“知县老爷来啦!”一个眉梢向天的男子嚷嚷道。喧杂的大堂顿时鸦雀无声。众人齐刷刷俯首下跪。我的高祖父赶忙三步并作两步迎上去…… 大院门前是来来往往的轿子、马车,车轿上下来的男人们脑后都拖一根三脱油松大辫,穿一件窄袖长袍,一字襟珠扣的小坎肩,女人们用翠玉金钗绾出各式各样的发髻,穿着宽松的旗袍,踩着精致的三寸金莲,摇曳多姿,步步莲花。 19世纪末,在宜宾走马街的黄家大院,我的曾祖父结婚了……(约5分钟)镜头二:迎 亲 铜关码头(今宜宾潼关码头):自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后,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如火车、轮船等已传入上海、北京等地,但铜关码头却依旧还是原来的样子,大大小小的帆船、快船靠在一起,工人们正忙着卸货、上货。曾祖父领着迎亲的队伍站在岸边,等着自渝州(今重庆)而来的新娘……镜头三:拜 堂 在媒婆牵引下,曾祖母坐上大红花轿……喧嚣的锣鼓全然掩盖了曾祖母的啜泣……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下,她不知道未来夫君怎么样?是四书五经中浸染出的儒雅之士? 还是“开眼看世界”的新新人士?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在司仪的大嗓门中,新郎新娘又经过了“三跪九叩首六升拜”等一番繁礼缛节后,在众人的祝福声中进入洞房…… 随着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历史进入到1919年的黄家大院…… 一位留短发,穿长袍的老者(我的曾祖父)正手拿上海发来的电报:父亲大人,儿拟9月初9结婚,恭候双亲移驾上海。挽着发髻,穿着旗袍,踩着莲花碎步走来的曾祖母听到这消息后,有些感慨:“时代真是变了,现如今女儿的婚事也由她自己决定了,想当年……” 曾祖父、曾祖母去上海可能使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他们可能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去上海?并说出这样选择的理由。 要求:想象的形式不限(漫画、即兴表演、微型小说等都可),准备时间6分钟,展示时间8分钟。每个小组展示后,其他小组可随意提问,由展示小组解决问题,如学生不能解决可求助老师。 请结合书本知识和教师补充材料,想象我的曾祖父、曾祖母赴上海后将会发生的有趣故事来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一小组:请合理想象曾祖父、曾祖母赴上海后在街上的所见所感。
第二小组:请合理想象曾祖父、曾祖母在婚礼上的所见所感。社会生活的变化近代交 通通信交通之变通信之变文化生 活变迁生活之变文化之变社会习 俗变化习俗之变 礼仪之变 ---出现轮船、火车---出现电报(有线电报)---出现照相、电影---出现报纸、出版社---剪辫、易服、废缠足称呼之变 ---废跪拜礼,改为鞠躬、握手礼---废“老爷、大人”改为“先生、君”1、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促使近代社会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先进中国人坚持不懈的探索合作探究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仅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更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
历经的每一阶段都是艰难的拼搏,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他们加到一起,对中国重现青春活力做出了贡献。结合书本知识和以下材料,谈谈你对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认识? 合作探究二:材料一:铁路的数量也很稀少,到了1912年,中国总共才建成铁路9968.5公里,而当时美国在1893年时铁路的通车总里程就已达281934公里。材料二:1930年10月1日,由中国外交次长王家桢在威海卫四乡走访一天,乡下的农民勤劳淳朴,只有一点他的印象很深,他竟没有看见一个男人尾不带发辫的,没有看见一个女人是不裹小脚的,这已经是民国十九年了!材料三:近代宜宾与上海社会生活变化比较表畅想未来作为中学生,应当时刻明白,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
对于外来文化,不能照抄照搬,而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文化更加优秀。 今天,宜宾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已经找不出一百年前那些落后的影子,但我们无法忽视的是,宜宾在变化,时代在前进,宜宾与沿海先进地区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在530万宜宾儿女昂首挺进十二五开局之年的今天,作为学生的你们,可以为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做点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我渴望,有一天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回到这片生我养我的热土,用我自己的双手与智慧,把宜宾建设得更美好!
—翠屏棠湖外语学校09级学生葛依伦我人生的梦想 同学们,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责任,有努力学习的冲动和热情,我们就一定能放飞自己的梦想!
——黄老师寄语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900年:英国两艘轮船航行到叙府。是宜宾最早出现的轮船。
…… 1911年:上海已有汽车数百辆。 1914年:上海开始使用无轨电车。 1915年:南溪董氏兄弟创办宜宾最早的轮船公司。
…… 1928年:刘玉山在上海购小轿车一辆,用轮船运宜宾送刘文彩,
为宜宾最早的轿车。
1939年:叙昆铁路(宜宾至昆明段)开工,
开始建宜宾至柏溪的简易公路,是宜宾最早的公路。
1940年:从泸州购回美制客车一辆,为宜宾最早的客车。
解放前:宜宾有了最早的电影院---戎城电影院和人民电影院。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840年:照相机从欧洲传到中国。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创办了外文报纸。
19世纪50年代:上海有了照像馆。
1862年:洋务运动开始后,中国有了第一艘自行设计的轮船。
1872年:上海创办中文报---《申报》。
1876年:中国出现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1877年:在福建架设电报线---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
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上海首次试燃15盏电灯。1903年慈
1896年:维新变法运动兴起,国人相继开办《中外纪闻》等。
1897年: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后发展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出版
1896年:海关正式办邮政,通信范围囊括全国各主要中心城市。 禧开始用电灯,中国各大城市开始用电。机构,代表性出版物有《辞源》《现代汉语词典》 《新华字典》《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等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899年:在古城北京,中国首次通行电车。
1900年:英国两艘轮船到叙府。是宜宾最早出现的轮船。
1901年:中国进口第一辆汽车,1911年上海已有汽车数百辆。
1905年:中国拍摄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1906年:创设中国的无线电报。
1908年:中国第一家电影院---维多利亚影戏院在上海诞生。
1911年:辛亥革命后:西装正式成为人们的主要服装。
1912年:辛亥革命后,不缠足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
1914年:上海开始使用无轨电车。 1915年:南溪董氏兄弟创办宜宾最早的轮船公司 1920年后: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旗袍成为时装盛而不衰。 1928年:刘玉山在上海购小轿车一辆,用轮船运到宜宾送刘国民政府实行强制剪辫令,并在街上强行施剪。 文彩,为宜宾最早的轿车。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931年:中国有了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1935年:《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影片。
1939年:叙昆铁路(宜宾至昆明段)开工,

1940年:从泸州购回美制客车一辆,为宜宾最早的客车。
解放前:宜宾有了最早的电影院---戎城电影院和人民电影院。开始建宜宾至柏溪的简易公路,是宜宾最早的公路。上海有轨电车慈禧御用汽车 宜宾最早的电影院 《申报》上的 新闻上海大戏院广告: 上海唯一之新戏院,今晚戏目大部 最新言情片 旁氏护肤品广告: 咦,奇怪奇怪,一个月前,我面庞是很粗,皮肤是 很糙……今天起来一照镜子,却好似换了一人,面庞 不粗了,皮肤不糙了,雪白粉嫩的好不可爱,为什么 变这地快?啊,是了是了,这是一个月天天搽旁氏白 玉霜的缘故,白玉霜啊,你真是美容的神品!谢 谢!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