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分层测评(六) 鸿门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毋从俱死也
从:跟从
B.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意思
C.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举:举起
D.得复见将军于此
得:能够
【解析】 B项,意:料想。
【答案】 B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沛公军霸上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③不可不语 ④沛公欲王关中 ⑤吾得兄事之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A.①②⑤/③④/⑥
B.①③④/②⑤/⑥
C.①/③④⑤/②⑥
D.①②④/③⑥/⑤
【解析】 ①③④为名词用作动词;②⑤为名词作状语;⑥为使动用法。
【答案】 B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解析】 A项,妇女:古今意义相同,都是成年女子的统称。B项,婚姻:古义指儿女亲家;今义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C项,非常: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指①形容词,异乎寻常的,特殊的,②副词,十分,极。D项,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答案】 A
4.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②客何为者 ③夫晋,何厌之有 ④具告以事 ⑤长于臣 ⑥若属皆且为所虏 ⑦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⑧此天子气也 ⑨沛公安在
A.①⑦⑧/②③④⑤/⑨/⑥
B.①⑦⑧/③⑨/④⑤/②⑥
C.①⑦⑧/②③⑨/④⑤/⑥
D.①⑦/②③④⑤/⑨/⑥⑧
【解析】 ①⑦⑧为判断句;②③⑨为宾语前置句;④⑤为状语后置句;⑥为被动句。
【答案】 C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①,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史记·项羽本纪》)
【注】 ①栎阳逮:因案件牵连被栎阳县捕去。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略:大致
B.以故,事得已
故:缘故
C.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阴:暗中
D.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将:将领
【解析】 D项,将:动词,统领军队。
【答案】 D
6.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B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A项,均为介词。第一个“于”,在;第二个“于”,比。C项,第一个“之”是代词,代“桓楚在何处”这件事;第二个“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均为副词。第一个“乃”是“于是、就”的意思;第二个“乃”是“却、竟然”的意思。
【答案】 B
7.下列语句全部表现项羽有大志、有勇力的一组是( )
①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②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③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④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⑤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⑥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A.①②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⑤
【解析】 ①是写项羽缺乏坚持的精神;④是太守说的话。
【答案】 B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所以项梁认为他不寻常。
C.项籍年轻时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D.陈涉起义后,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壮丁,用兵力降服了地方。
【解析】 D项中“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错误,应为项梁带领项籍,也不是立即起事。
【答案】 D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译文:
(2)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译文:
(3)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译文:
【答案】 (1)项梁的父亲是楚国的将领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的那个人。
(2)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畏惧他。
(3)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
【参考译文】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兵反秦的时候,年龄二十四岁。他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楚国的将领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的那个人。项氏世代做楚国的将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少年时,学习认字写字没有完成,便放弃了;又学习击剑等武艺,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只能抵挡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习能抵挡成千上万人的本领(即兵法)。”于是项梁就传授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大致了解兵法的意思,又不肯完成学业。项梁曾经因案件牵连被栎阳县捕去,于是请蕲地的狱掾曹咎写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因为这个缘故,事情才得以平息。项梁杀了人,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避仇。吴中有才能的上层人士,(才能)都在项梁之下。每当吴中有大规模的徭役以及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为他们主持办理,暗中用兵法部署约束宾客和吴中青年,根据这个了解他们的能力。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否则)就要被灭族了!”项梁因此认为项籍不同凡俗。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能、勇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畏惧他。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项梁说:“桓楚正在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郡守说:“好吧。”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待了不大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有一百来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项梁派人去接收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侯、司马。其中有一人没有被任用,自己来找项梁诉说。项梁说:“前些日子某家办丧事,我让你去做一件事,你没有办成,所以不能任用你。”众人听了都很敬服。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10.仿照下面的句子,借助对某一人物或事物既肯定又否定的语言形式,写两句耐人寻味的话。
例句:项羽轻易地放走了刘邦,不,那不是刘邦,那是楚霸王的千秋基业。
(1)
(2)
【答案】 (1)范增气愤地击碎了玉斗,不,那不是玉斗,那是范增功败垂成的计划。
(2)黑色的天幕上镶嵌着星星,不,那不是星星,那是妈妈期盼孩子回家的眼睛。
11.空缺部分是下面一段文字的中心句,请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概括。
。
当年刘邦夺取咸阳后,听从大臣们的劝告,把秦王朝的金银财富一概封存,同时约法三章,撤出咸阳闹市,还军霸上。刘邦此举,使项羽的谋士范增大为惊惧,从刘邦“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即可断定刘邦其志不小,有取天下之心。历史上也有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在历经苦难之后经不住腐朽生活的侵蚀,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答案】 一个不慕富贵而清贫的人,一定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相反,一个贪恋于荣华富贵、“珍馐佳肴”“花天酒地”的人,必无远大志向。
12.某公司经理得知员工的父亲生病,但又因工作无法脱身,所以让小王带上礼物前去看望,下面是经理写给员工的便条的正文,请指出文中5处不得体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悉闻家父贵体抱恙,我心诚惶诚恐,本应莅临看望,实因琐事缠身,无法前往,特托小王送上礼品,以表孝心,如有需要,只管吩咐,定鼎力相助。
【解析】 便条属于应用文体,要注意谦、敬辞的使用是否准确,语体是否得当。“悉闻”一般用于庄重的场合;“家父”是自称,谦辞;“诚惶诚恐”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程度较重;“莅临”特用于下级对上级的光临,属于客套的书面语;“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答案】 ①悉闻——获悉、得知 ②家父——令尊
③诚惶诚恐——十分着急(挂念)
④莅临——前往
⑤定鼎力相助——定当效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