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考教练2009培优手册:正确使用现代汉语的实词、虚词及成语
【备考要诀】
词语(实词、虚词及成语)的运用是中考语文必考的内容之一。从近年的中考语文试题来看,词语(实词、虚词及成语)的考查呈现以下特点:从题型上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对词语的单独性理解的题目已在逐渐减少,转而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材料中去加以理解和运用,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从考查的内容上看,主要有近义词的辨析、关联词语的运用、词语的理解、选用等。
备战2009年中考,不能死记硬背。理解词义,要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从理解句意入手,抓住整个句子,由整体到局部,作出正确判断;解答成语题,要了解成语的出处、结构类型、感彩等基本知识,并透彻理解成语的意义;辨析近义词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从感彩、语体色彩、文体色彩、搭配习惯以及词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等方面去判定;关联词语的运用,要能掌握常见的关联词语的搭配,如“只有……才……”“只要……就……”“虽然……但是……”“既然……那么……”“即使……也……”等。另外,在语言的发展中,词语是最敏感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会有大量的新词问世,如“奔奔族”“90后”等。因而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发现和积累新词,向生活学习语言。
【考题透析】
1.词语释义
例如: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赋闲:没有职业在家闲着。这里指失业在家)
B.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和平:指没有战争的状态)
C.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锤炼:这里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D.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风骚:这里借指文学才华)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词语本义和转义的理解能力。根据语境,我们不难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B项,这里的“和平”是温和、平和的意思。
2.词语选择
例如:(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____宝藏。
②在这次为汶川大地震举行的各种赈灾活动中,人们点燃一支支充满真情的蜡烛,____受灾的人们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③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____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只要拥有希望,一切都将过去。
A.寻找 祈求 尽管 B.寻求 乞求 尽管
C.寻找 乞求 但是 D.寻求 祈求 但是
解析:这道题属于词语检测的综合题,既含有近义词的辨析,又含有关联词的选用,可谓一题多考。“寻求”的意思是寻找追求,“寻找”的意思重在找上,根据语境应选择“寻求”。“祈求”的意思是恳切地希望或请求,“乞求”的意思是请求给予,根据语境应选择“祈求”。“但是”表示转折关系,“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上文,根据语境应选择“但是”。所以这一题应该选D项。
(2)下列句子中,黑体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惟妙惟肖的艺术品。
B.庆祝“六一”的晚会上,俩小朋友模仿的小品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拉帮结派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D.一旦产生小的灵感,我们就应当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解析:这道题考查在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是否得体、恰当,我们可以采用排除法,将错误答案一一排除。“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得非常逼真,不能形容大自然。“忍俊”意思是含笑,“不禁”意思是不能自制;“忍俊不禁”,忍不住发笑,与后面的“开怀大笑”意思重复。“拉帮结派”是贬义词,感彩不符合句意。所以选D项。
3.新词运用
例如:汉语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产生了一些新生词语。请从下面的新生词语中任选两个,分别加以解释并造句。
搞定 生猛 报料 粉丝 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目的就是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语文。搞定:把事情办妥,把问题解决好。生猛:形容词,指活蹦乱跳的鱼虾等;又指富有生气和活力。报料:向媒体提供新闻线索。粉丝:名人的崇拜者或追随者。酷:外表形象另类、时尚、帅气,或行为有个性。造句略。
【失误分析】
词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
1.望文生义。例: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文不加点”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并非指文章不加标点)
2.轻重失当。例:张元的朗诵字正腔圆,令李老师喜从天降,他立即同意让张元参加诗歌朗诵会。(“喜从天降”意思是可庆贺的事从天而降。这里显然是大词小用了,可改为“喜出望外”)
3.褒贬不分。例:这部著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处心积虑”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多用于贬义。用于此句显然不合适,应改成“殚精竭虑”)
4.叠床架屋。例:记者在汶川亲眼目睹了广大官兵抢险救灾的感人场面。(“目睹”就是亲眼看到的意思,与“亲眼”意思重复)
5.不合逻辑。例: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巧夺天工”,意思是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大自然的造化”,是天然景物,说它“巧夺天工”,就前后矛盾了)
另外,还有张冠李戴、忽视习惯等。对关联词的使用,常见的错误有:位置不当、搭配不当、关联词的滥用或残缺等,这些错误应引起考生的重视。
【专项训练】
1.请用相关的成语替换下面黑体部分,使语句更简洁。
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满腔热忱,对技术好了还追求更好 ( ),而有的人对工作眼高手低,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 ),一事无成。
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字,使成语成立。
无所____从 不言而____ ____不成声
孤陋____闻 坚持不____ ____后余生
3.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因此,气象学家们总是忧心忡忡,深感内疚和不安。(形容心事重重,忧愁不安的样子)
B.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一开一合的意思)
C.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或发生)
D.我们跟大家讨论××厂下岗职工如何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事迹。(形容性格坚强,做事果断)
4.从备选成语中选择恰当的一个填在文中横线上。
多难兴邦。当风雪阻断归路,我们彼此相依,一同取暖;当圣火遭遇屈辱,我们_________(破釜沉舟 义无反顾),捍卫尊严;当地震撕裂大地,我们万众一心,____________(再接再厉 众志成城)。在困难面前,中华儿女用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坚韧与不屈。
5.下面这段话中,黑体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细节来自观察,真知出于实践,语感源于积累。唯有深入细致地观察、苦心孤诣 (A)地实践、持之以恒 (B)地积累,才能妙笔生花 (C),才能用少数几个句子把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 (D),活灵活现!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加拿大一年一度的商业捕杀海豹活动__________ 国际社会日益强烈的反对。
(2)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防止灾区疫病流行和水源污染已经到了_________的地步。
(3)美好的东西常常产生于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而舒适的环境,___________有利于事物的成长,__________未必有利于其品质的提升。
A.遭受 刻不容缓 即使/也
B.遭到 迫不及待 即使/也
C.遭到 刻不容缓 虽然/却
D.遭受 迫不及待 虽然/却
7.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白花不含色素,但组织里面含有空气,会把光波全部反射出来,所以呈现白色。
B.它既不需要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C.如果合乎录取条件的只有一个人,那么这人无疑就应该是她。
D.只要经常锻炼身体,才会不断增强体质。
8.下列句子中,黑体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天是香格里拉最美的季节,每到此时,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B.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C.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很多人魂牵梦萦的事。
D.西双版纳以民俗独特、风景秀丽、动植物种类繁多而闻名遐迩。
9.下列句子中,黑体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B.我们班有56名同学,大家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共享天伦之乐!
C.我们不畏艰难,登峰造极,终于攀登上了这座高山的巅峰。
D.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
10.使用下面的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的两个。
抵达 起伏 琐碎 不胜其烦 弥足珍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2008年5月8日9时17分,“祥云勇士”把奥运圣火送到珠穆朗玛峰峰顶,这表明中国人民正履____行着对世界的郑重承诺,显示出中国人民勇樊世界高峰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中国人民( )的民族精神。
(1)请在横线处写出黑体“履”字的读音。
(2)选段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_______改为_______。
(3)填入选段括号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雄心勃勃 B.慷慨激昂
C.趾高气扬 D.奋发图强
12.结合语境,揣摩词语。
由于美国及全球经济减速风险不断增加,美国总统布什的经济刺激计划并未能使市场满意,加之市场担心美国次贷危机继续深化,21日全球股市大幅下跌,集体遭遇“黑色星期一”,其中部分股市创下2001年“9 11”事件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1)请根据语境揣摩上面这段话中“黑色”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再举一个含有表示颜色且另有深意的词语的例子,并说说它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语境,解释黑体词语的意思。
当看到他们在瓦砾废墟旁流淌泪水、汗水时,当看到他们在奥运赛场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时,当看到他们在志愿者的队伍中无私奉献时,我们分明感受到了“鸟巢一代”的自信和担当。
鸟巢一代:____________________
1.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2.适 喻 泣 寡 懈 劫3.D 4.义无反顾 众志成城 5.A 6.C 7.D 8.C 9.D 10.示例一:长大了,才知道琐碎的童年趣事弥足珍贵,才知道当年不胜其烦的父母唠叨价值连城,才知道历经起伏跌宕才能够抵达事业的巅峰。示例二:抵达目的地已是傍晚,他们不顾旅途的劳累,立即来到海边欣赏落日。沐着落日的余晖,听着海浪的欢歌,远离都市的喧嚣,他们体验到一种弥足珍贵的生命愉悦。11.(1)lǚ(2)樊 攀(3)D 12.(1)全球股市大幅下跌,损失惨重。(2)“黄色书刊”一词中“黄色”指不健康的。13.指受过教育的中国新一代。
第六节 辨析并修改病句
【备考要诀】
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病句修改部分,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在具体语境中修改病句的能力。涉及的主要内容有:查找病因,修改病句;判断句子的正误;选取杂有病句的语段,让考生从中寻找病句并进行修改;在文中或文后修改文中画线句子或在文中找出病句并修改;提供具体的语段让考生用修改符号修改其中的病句等。
考查的主要题型有:1.选择题。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或有语病的一项,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2.改错题。在原句中修改病句,在文段中找出病句并说明其病因。
病句修改是中考语文命题的一项重要内容,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修改病句应遵守以下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持句子原意;修改后不能出现新的语病;保持句子的简洁。
2.要培养语感,读到句子中有不通顺的地方,能推测出其有语病。要熟悉语病的各种类型和具体表现,熟悉病句的各种典型例子,对病句能准确知道哪些地方容易出语病以及病因在哪里。
3.常用的方法有:主干枝叶梳理法。先用语法分析手法分析出句子的主、谓、宾语,将枝叶去掉,压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有毛病再查枝叶,看枝叶(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介词的不当及滥用;并列项的概念交叉、语序不当和搭配问题;数量词的运用及重复问题;肯定否定的照应问题;结构的中途易辙和藕断丝连。
4.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得当→心里默读,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
【考题透析】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B.经过几个月的培训,使我掌握了使用多媒体的技术。
C.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起不畏艰难的勇气。
D.房内飘出了一股龙井茶的清香。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病的分析能力,运用辨析语病的常用方法我们可知:A项语序不当,应为“广泛交换了意见”;B项成分赘余,应删“经过”或“使”;C项搭配不当,应为“树立……信心”;正确选项为:D。
2.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文字。
①梦境与睡眠深浅程度有关。②朦胧入睡时,大脑皮层里的抑制程度比较浅,梦境就更加相近现实生活,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③甚至有时自己也察觉到在做梦,所以不能主动地控制,只能听其自然发展。④睡眠稍深一些,梦境则有明显的虚幻性和荒诞性,一时在东,一时在西,或者与死去已久的亲人在一起,而自己毫无判断辨别的能力。⑤这就是大脑里抑制程度更深。⑥比如,白天深思一道数学题,梦里也可能在做数学;白天搞技术发明,梦里可能搞同样的工作。
(1)第②句中画线部分搭配不当的词语是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
(2)第③句中画线部分使用不当的关联词是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
(3)第⑤句中画线部分应补出的词语是____________,应放在____________。
(4)第⑥句位置不当,应放在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对语病的综合考查。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1)第②句中“相近现实生活”搭配不当;“相近”应改为“接近”。(2)第③句中“所以”使用不当;应改为“但”或“但是”“却”“只是”“然而”。(3)第⑤句应补出“的缘故”;应放在句末。(4)第⑥句应放在第②句后边。
3.下面是某节目主持人所说的一段话,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现在,有请歌坛新秀雨菲小姐。②雨菲小姐德高望重,演技精湛,③当上了本届十佳青年歌手的荣誉称号。④她演唱的《梦在飞翔》也荣登“十大金曲排行榜”。让我们用掌声向她表示热烈的祝贺。⑤雨菲小姐自登上歌坛以来,多年以来,一直不断地努力,终于实现了她的梦想。⑥下面,请她为我们演唱《梦在飞翔》。
(1)语言不简明的一处是_______。(只填序号)
(2)语言不得体的一处是_______。
(3)句子成分搭配不当的一处是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不改变原意)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寻找语病和修改病句的能力。通过分析我们可知:第(1)题应填⑤,“自登上歌坛以来”与“多年以来”有重复之感;第(2)题应填②,“德高望重”多用于称颂老年人;第(3)题应填③,应改为“获得了本届十佳青年歌手的荣誉称号”。
作为中考语文命题的一项重要内容,病句修改应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
【失误分析】
病句常见类型有:用词不当、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缺主语、缺宾语、缺谓语、缺修饰语)、语序不当、关联词不当、前后矛盾、重复啰唆、表意不明(有歧义)等。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需要对这些类型了然于胸。
下面一段文字有两处语病,请先将病句找出来,然后进行修改。
①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长72厘米,重986克。②红银对比的色彩蕴涵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③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符号文化。
(1)第_______句有语病,病处修改:______________。
(2)第_______句有语病,病处修改:______________。
答案:(1)② 修改:把“蕴涵”改为“产生”;(2)③ 修改:把“中国符号文化”改为“中国文化符号”。
解析:以上语段共有三个句子,其中有两个句子有语病,要求考生找出来并加以改正。考生解答此类题的常见失误是:(1)搞不清楚文段中病句的具体位置;(2)对造成病句的几种原因不太清楚,以至于不能正确答题。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一是对整个语段要多读几遍,借助语感查找病句;二是用几种常见病因逐一对句子进行检查,找出具体病因;三是先提取句子的主干,再看与其相搭配的成分是否恰当;四是可以用选句类比的方法排查病因。
【专项训练】
1.下列句子成分残缺,请你在原句中修改。
(1)在我遇见了他的时候,非常高兴。
(2)1958年建成的图书馆,现在几乎危房。
(3)我耳边响起了“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4)对于不文明守纪的同学,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
(5)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2.下列句子搭配不当,请加以改正。
(1)鲁迅先生的一生,写了许多战斗性很强的杂文。
(2)在农村,我们看到了农民愉快的笑容和欢乐的歌声。
(3)产生这些毛病的原因,是粗枝大叶、怕用脑子的结果。
(4)他丰富而精彩的发言,吸引着所有的听众。
3.下列句子词序颠倒,请加以改正。
(1)许多学校附近的农民也都赶来帮助我们。
(2)这将是第一次人造天体对土星的探测。
(3)这是有效的治疗感冒的药物。
(4)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4.下列句子词类误用,请加以改正。
(1)我很兴趣地说:“这部电影真好。”
(2)中国女排打得很气派,打得顽强。
(3)一只鸟儿失去了翅膀,是多么怜悯的事情。
(4)见他的行径如此,我自以为然。
5.下列句子语意重复,请加以改正。
(1)在讨论会上,他首先第一个发言。
(2)我在心里真是由衷地感谢他。
(3)这张伪造的病假证明显然是假的。
(4)学校里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的学习热潮。
6.下列句子结构混乱,请加以改正。
(1)要想真正学点东西,一定要下苦功夫不可。
(2)这部电影多么使人感动人心啊!
(3)他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林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4)从2008年的《赤壁》为起点,他进入了一个更新的阶段。
7.下列句子关联词语使用不当,请加以改正。
(1)只有平时努力学习,中考时就能取得好成绩。
(2)国民经济发展了,国家不但富了,人民也富了。
(3)他虽然是个工人,平常喜欢音乐,作曲很在行。
(4)这本书初版已重印了好几次,因此最近又经过修订再版。
(5)除非你亲自去解释,他就会相信。
8.下列句子表达不合事理(也称“逻辑混乱”),请加以改正。
(1)参加这次会议的有青年,也有共青团。
(2)我断定他大概会考上重点中学。
(3)青年人正是世界观形成的时期。
(4)难道能否定这次讨论会没有取得很大成功吗
(5)天气晴朗,一朵朵五彩缤纷的白云飘在高空。
9.下列句子在数目(数量)表达上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1)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后,教学质量提升了两折。
(2)近段时间,市场蔬菜价格不断上涨,一斤白菜由原来的一元钱一斤涨到现在的两倍一斤。
(3)高速公路通车后,乘卧铺从恩施到武汉的时间由原来的14小时,缩短到二分之一小时。
(4)某煤矿原来每天产煤一百吨,技术改进、设备更新后,产量达到一倍。
1.(1)在“非常”前加上“我”。(2)在“危房”前加上“成了”。(3)在原句最后加上“的歌声”。(4)去掉“对于”或“受到”。(5)句末加上“的道路”。2.(1)删掉“的一生”。(2)在“和”后加上“听到了”,或删掉“和欢乐的歌声”。(3)删掉“的结果”。(4)删掉“丰富而”。3.(1)“许多”放在“农民”前。(2)把“第一次”放到“对土星”前。(3)把“有效的”放到“药物”前。(4)将“认真克服”和“及时发现”互换。4.(1)把“兴趣”改为“兴奋”。(2)把“气派”改为“勇猛”。(3)“怜悯”改为“可怜”。(4)把“自以为然”改为“不以为然”。5.(1)删掉“首先”或“第一个”。(2)删掉“在心里”或“由衷”。(3)删掉“伪造的”。(4)删掉“从来没有过”或“空前的”。6.(1)将“一定要”改为“非”,或删掉“不可”。(2)删掉“人心”。(3)可改为“……触动了小林,使他的心久久……”(4)把“从”改为“以”。7.(1)把“只有”改为“只要”,或把“就”改为“才”。(2)把“不但”放到“国家”前。(3)在“平常”前加上“但是”。(4)把“因此”改为“而且”。(5)把“除非”改为“只要”。8.(1)“青年”包括“共青团”,把“共青团”改为“少年”,或“中年”,或“老年”。(2)把“断定”改为“推想”,或删掉“大概”。(3)把“人”删掉。(4)删掉“能否定”。(5)删掉“五彩缤纷的”。9.(1)将“两折”改为“两倍”。(2)将“两倍”改为“两元”。(3)将“缩短到二分之一小时”改为“缩短了一半的时间”。(4)“达到一倍”改为“增加了一倍”或“翻了一番”。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