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长歌当哭(dànɡ) 创伤(chuànɡ)
泥淖(nào) 前仆后继(pū)
B.踌躇(chóu chú) 殒身不恤(yǔn)
抹布(mā) 屠戮(lù)
C.黯然(àn) 浸渍(zì)
山阿(ā) 洗涤(dí)
D.寥落(luò) 丢三落四(luò)
和蔼(ǎi) 雾霭(ǎi)
解析: A项中“创(chuānɡ)伤”才为正确读音。C项中“山阿(ā)”应为“山阿(ē)”,D项中“丢三落四(luò)”应为“丢三落四(là)”。21cnjy.com
答案: B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攒射 寥寥 菲薄
B.蝉联 苦心孤诣 浮浅
C.诙谐 挽留 变本加厉
D.报歉 怙恶不悛 通谍
解析: 本题考查的对象为音同形异字,应从词义上判断。D项中“报”应为“抱”。“通牒”在古代乃正式文书,并非一言了之,所以非“讠”旁。C项中“变本加厉”及题目中未出现的“再接再厉”应为积累重点。厉,而非“励”。B项中,苦心孤诣表示尽心钻研经营,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故用“诣”而非“旨”。2·1·c·n·j·y
答案: D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他的话音刚落,会场里立刻________出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②我作为这位大作家的弟子,就将拙作作为祭品,________在他的灵前吧。
③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________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A.爆发 贡献 微弱 B.爆发 奉献 微漠
C.暴发 贡献 微漠 D.暴发 奉献 微弱
解析: ①“爆发”有三个意义:a.指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b.指通过外部冲突而发生的质变;c.指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或事变突然发生。“暴发”有两个意义:a.指突然发作;b.指突然发财得势,多含贬义。“掌声”应为情绪的表现,根据语境,应选“爆发”。②“贡献”指有助某事的行为,或做出有利于社会国家的事。“奉献”形容恭敬地交付,呈献。“奉献”强调恭敬之意,符合语境。③“微漠”表示冷漠,多指抽象。“微弱”表示小而弱,多指力量、呼吸等动态事物。“微漠”符合语境。21教育网
答案: B
4.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A.对比 设问 顶真 对偶
B.对偶 反问 间隔反复 对比
C.对比 反问 顶真 对比
D.对偶 反问 连续反复 对比
解析: 前两句从结构上可判断出来是对偶,“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是反问;“沉默呵,沉默呵”是连续反复,“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是对比。
答案: D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月儿偶尔也从它们的交叉处窥视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www.21-cn-jy.com
①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②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膀
③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
④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
⑤交互地缠着,挽着
⑥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
A.①⑥②③④⑤ B.①⑥④⑤②③
C.④①②③⑥⑤ D.④①⑥②⑤③
解析: 解答此题可以使用排除法。通读所给六句话,描写对象都为垂杨树。从首句入手,①和④中,④句引出描写对象垂杨树,更适合作首句,由此排除A、B;再根据句意,⑥②和⑤③分别是对垂杨树枝条的两种描绘和比喻,应该放在一起。由此可以排除C选项。最后再通读一遍,整个语段符合从整体描写到局部描写的顺序。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D
[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6~9题。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21·世纪*教育网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6.第一段写怀疑的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此题应从内容主题、结构两个角度思考。文中表示怀疑的文字,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怀疑,而是对反动政府及其走狗文人的卑劣行径表示出乎意料,是突出这一主题的,并且引起第五段的议论、抒情。www-2-1-cnjy-com
答案: 不能删,因为它能突出“段政府”及其走狗文人出人意料的凶残下劣;并为第五段的议论蓄势。
7.第五段在这部分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五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五段为议论抒情部分,是对上面叙述内容的升华,也是情感的爆发。第五段共三层,“惨象……可说呢”为第一层,写出原因,概述上文,“我懂……”为第二层,为中心句,“沉默呵,……”为第三层,写结果,也是希望与自信。【来源:21cnj*y.co*m】
答案: 总结作用,升华了这一部分的思想。中心句:“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8.用鲁迅的诗句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是( )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B.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C.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D.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解析: A.写作者对反动派和进步青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横眉冷对地怒目相向,一是俯首甘为地慈祥服务。B.写作者认为恶劣的革命环境不会使有志之士惧怕,反而更激起他们为理想而奋斗的决心。C.作者期待中国革命力量重新壮大,沉寂中将会响起惊雷,遍地燃起抗争的怒火,最终赢得革命的胜利。D.写作者决心把满腔热血奉献给祖国。
答案: C
9.第五段中“惨象”和“流言”是对上面第________段内容的概括。而第________段中的“________”一语则是对这两者的评述。 【版权所有:21教育】
解析: 通读选文,可知“惨象”指第二段的内容,“流言”则指三、四段中“但段政府就有令”“但接着就有流言”,以此突出执政府的下劣凶残。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 二、三、四 一 下劣凶残
二、课外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哀韦杰三①君
□ 朱自清
韦杰三君是一个可爱的人;我第一回见他面时就这样想。这一天我正坐在房里,忽然有敲门的声音;进来的是一位温雅的少年。我问他“贵姓”的时候,他将他的姓名写在纸上给我看;说是苏甲荣先生介绍他来的。苏先生是我的同学,他的同乡,他说前一晚已来找过我了,我不在家;所以这回又特地来的。我们闲谈了一会,他说怕耽误我的时间,就告辞走了。是的,我们只谈了一会儿,而且并没有什么重要的话;——我现在已全忘记——但我觉得已懂得他了,我相信他是一个可爱的人。21·cn·jy·com
第二回来访,是在几天之后,那时新生甄别试验刚完,他的国文课是被分在钱子泉先生的班上。他来和我说,要转到我的班上。我和他说,钱先生的学问,是我素来佩服的;在他班上比在我班上一定好。而且已定的局面,因一个人而变动,也不大方便。他应了几声,也没有什么,就走了。有一回,在三院第一排屋的后门口遇见他,他微笑着向我点头;他本是捧了书及墨盒去上课的,这时却站住了向我说:“常想到先生那里,只是功课太忙了,总想去的。”我说:“你闲时可以到我这里谈谈。”我们就点首作别。我常是这样想:他是一个可爱的人。21*cnjy*com
钱先生有一日告诉我,说韦君总想转到我班上;钱先生又说:“他知道不能转时,也很安心的用功了,笔记做得很详细的。”我说,自然还是在钱先生班上好。以后这件事还谈起一两次。直到三月十九日早,有人误报了韦君的死信;钱先生站在我屋外的台阶上惋惜地说:“他寒假中来和我谈。我因他常是忧郁的样子,便问他为何这样;是为了我么?他说:‘不是,你先生很好的;我是因家境不宽,老是愁烦着。’他说他家里还有一个年老的父亲和未成年的弟弟;他说他弟弟因为家中无钱,已失学了。他又说他历年在外读书的钱,一小半是自己休了学去做教员弄来的,一大半是向人告贷来的。他又说,下半年的学费还没有着落呢。”但他却不愿平白地受人家的钱;我们只看他给大学部学生会起草的请改奖金制为借贷与工读制的信,便知道他年纪虽轻,做人却有骨气的。
我最后见他,是在三月十八日早上,天安门下电车时。也照平常一样,微笑着向我点头。他的微笑显示他纯洁的心,告诉人,他愿意亲近一切;我是不会忘记的。所以我现在又想,他毕竟是一个可爱的人。
三月十八日晚上,我知道他已危险;第二天早上,听见他死了,叹息而已!但走去看学生会的布告时,知他还在人世,觉得被鼓励似的,忙着将这消息告诉别人。有不信的,我立刻举出学生会布告为证。我二十日进城,到协和医院想去看看他;但不知道医院的规则,去迟了一点钟,不得进去。我很怅惘地在门外徘徊了一会,试问门役道:“你知道清华学校有一个韦杰三,死了没有?”他的回答,我原也知道的,是“不知道”三字!那天傍晚回来;二十一日早上,便得着他死的信息——这回他真死了!他死在二十一日上午一时四十八分,就是二十日的夜里,我二十日若早去一点钟,还可见他一面呢。这真是十分遗憾的!二十三日同人及同学入城迎灵,我在城里十二点才见报,已赶不及了。下午回来,在校门外看见杠房里的人,知道柩已来了。我到古月堂一问,知道柩安放在旧礼堂里。我去的时候,正在重殓,韦君已穿好了殓衣在照相了。照相毕,入殓,我走到柩旁:韦君的脸已变了样子,我几乎不认识了!他的两颧骨突出,颊肉瘪下,掀唇露齿,那里还像我初见时的温雅呢?这必是他几日间的痛苦所致的。唉,我们可以想见了!我正在乱想,棺盖已经盖上;唉,韦君,这真是最后一面了!我们从此真无再见之期了!死生之理,我不能懂得,但不能再见是事实,韦君,我们失掉了你,更将从何处觅你呢?
韦君现在一个人睡在刚秉庙的一间破屋里,等着他迢迢千里的老父,天气又这样坏;韦君,你的魂也彷徨着吧!
1926年4月2日
(选自《朱自清散文》卷二,有删节)
[注] ①韦杰三,清华大学学生,在“三一八惨案”中和刘和珍等人被段祺瑞反动政府杀害。
10.结合文意,请概括韦杰三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人物性格特点主要从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方面分析,首先勾画相关的语句,然后在文中做出标注,最后分条概括即可。【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 ①温雅懂事。初次见面时,怕耽误我的时间,很快就告辞走了。②通情达理。转班这件事上听从了我的劝解。③谦虚有礼。每次遇见我后,微笑着向我点头。④学习认真。学习安心用功,笔记做得很详细。⑤有骨气。家里贫困却不肯白受别人的资助。⑥爱国勇敢。积极参加爱国游行活动。
11.作者反复写“韦杰三是一个可爱的人”,请分析该句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结构上句子反复出现成为文章的线索;内容上的反复,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同时与反动政府的残暴形成对比。
答案: ①起着线索作用,文章就是通过“韦杰三是一个可爱的人”这一句贯穿全文材料的。②反复强调韦杰三的可爱,通过写可爱的韦杰三却被反动政府杀害,这样既能表达作者对韦杰三之死的哀悼与悲痛之情,又能反衬出反动政府的残暴,表达作者的愤怒之情,从而突出文章的主旨。
12.作者在第4、5两个自然段中不厌其烦地叙写表时间的数字,请探究作者这样处理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详细的时间真实地记录了韦杰三君的死亡经过,表明了作者未能与他见面的遗憾之情,同时,借时间的短促,表现了反动政府残杀的罪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 ①清楚地记录韦杰三死的经过,表现韦杰三之死对自己震动之大;②表明自己未能与韦杰三见上最后一面的遗憾和对韦杰三之死的悲痛之情;③点明韦杰三之死的历史背景,控诉反动政府的罪行。21*cnjy*com
13.联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联系《记念刘和珍君》的主旨,理解本文相对较易,注意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概括主旨的常见表述形式。
答案: 文章叙述了韦杰三和“我”的相识、相交以及被害的过程,表达了“我”对韦杰三(或“爱国青年”)深切的悼念和诚挚的敬意,愤怒地控诉了段祺瑞反动政府的暴行。
[表达交流]
14.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烛之武和刘和珍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要求: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出,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所选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颁奖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生动、连贯和得体。颁奖词是对人物事迹和精神的高度概括,写作时首先应对写作对象有充分的了解,力求用最俭省的笔墨,勾勒人物的主要事迹,彰显人物精神,比如刘和珍是鲁迅笔下真正的猛士,她敢于直面敌人的刺刀。另外颁奖词的语言要求意蕴丰富,自然流畅,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答案: (示例)烛之武
在国家危难面前,你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你不卑不亢、聪慧机智。你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你义无反顾,殒身不恤赴敌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充溢字里行间,天地可鉴。
15.鲁迅在“三一八”惨案发生的当天,在《无花的蔷薇之二》中写了下面的一些话,请阅读这些文字,然后根据要求答题。
假如这样的青年一杀就完,要知道屠杀者也决不是胜利者。
中国要和爱国者的灭亡一同灭亡。……
如果中国还不至于灭亡,则已往的史实示教过我们,将来的事便要大出于屠杀者的意料之外——
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
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鲁迅认为执政府的屠杀和反动文人的言论会有两种结果,请根据你对文意的理解,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这两种结果。2-1-c-n-j-y
一种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种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全民族在黑暗统治中悲观失望,沉默地走向灭亡。
一切爱国者和人民将起来革命,推翻黑暗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