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探秘
同步练习
1.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明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
B.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
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
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
解析:选C。因为锌锰干电池中锌筒为负极,锌筒壁变薄,碳棒不变,故A错;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所以B错;氢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为H2―→2H++2e-,所以C正确;太阳能电池由硅材料制作如晶体硅等,不是二氧化硅,D错误。
2.由锌片、铁片、铜片、银片和稀硫酸可以构成原电池的数目是(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解析:选C。根据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知,以上原料可以构成:铁?锌?稀硫酸原电池、铜?锌?稀硫酸原电池、银?锌?稀硫酸原电池、铜?铁?稀硫酸原电池、银?铁?稀硫酸原电池;由于铜、银均不与稀H2SO4反应,所以无法构成银?铜?稀硫酸原电池,故选C项。
3.一个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原电池的组成正确的是( )
正极 负极 电解质
A.Zn
Cu
CuCl2
B.Cu
Zn
CuCl2
C.Zn
Cu
ZnCl2
D.Cu
Zn
ZnCl2
解析:选B。由Zn+Cu2+===Zn2++Cu知Zn为负极,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电极材料为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正极材料的活动性比Zn弱,电解质溶液含Cu2+,故选B。4.(2011年山东泰安第一中学高二质检)镉镍(Cd?Ni)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Cd(OH)2+2Ni(OH)2Cd+2NiO(OH)+2H2O,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材料是( )
A.Cd(OH)2
B.Ni(OH)2
C.Cd
D.NiO(OH)
解析:选C。由反应式可知,该电池放电时起原电池作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
(OH)2。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负极材料为Cd。
5.现有如下两个反应:
(A)NaOH+HCl===NaCl+H2O
(B)Zn+H2SO4===ZnSO4+H2↑
(1)根据两反应本质,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不能,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可以,则写出正、负极材料及其电极反应式、电解质溶液的名称: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于原电池的实质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只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对于:Zn+H2SO4===ZnSO4+H2↑,Zn失去电子作原电池的负极,H+得到电子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正极为活泼性比Zn弱的导电固体材料,如Cu、Ag、石墨等。
答案:(1)(A)不能;(B)能
(2)(A)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
(3)锌 Zn―→Zn2++2e- 铜(银、石墨等)
2H++2e-―→H2↑ 稀硫酸
1.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B.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C.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
D.当生成18
g
H2O时,转移2
mol
e-
解析:选B。该燃料电池的负极通入的是H2,发生氧化反应,正极通入O2,发生还原反应,因为电解质溶液为碱性,所以电极及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2H2+4OH-―→4H2O+4e-
正极:O2+4e-+2H2O―→4OH-
电池总反应式:2H2+O2===2H2O,A、C正确,可以看出反应中只有水生成,所以KOH的物质的量未变化,但浓度变小,B不正确;生成18
g
H2O时,转移2
mol
e-,D正确。
2.
(2011年安徽蚌埠高二检测)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铜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②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③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④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D。如图所示,该原电池是铜锌原电池,锌做负极,铜做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H+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①④正确。
3.电池对环境的污染目前还没有被人们充分的认识到,下列有关电池污染及回收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电池一般比较小,即使埋到土壤中也不会造成太大危害
B.电池回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取里面的铅、汞等金属
C.废旧电池可以直接通过燃烧的方式销毁
D.电池不仅污染土壤,也污染地下水
解析:选D。制造电池时需用到汞、镉、铅等重金属的单质或化合物,若混入生活垃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填埋时,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通过渗液污染水体和土壤。
4.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
①a、b相连时,a为负极;
②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
③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
④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
则四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 )
A.a>c>d>b
B.a>b>c>d
C.c>a>b>d
D.b>d>c>a
解析:选A。根据原电池原理,作为负极的金属活泼性比正极金属的活泼性强,电流流向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由此可作出如下判断,活泼性:①a>b;②c>d;③a>c;④d>b,综合分析得,金属活泼性为:a>c>d>b。
5.(2011年陕西榆林高二质检)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
解析:选C。从图上知,甲是原电池,乙没有形成闭合回路,构不成原电池。所以,甲中铜极为正极,乙中铜片不是电极,甲中H+在铜片上得到电子生成氢气,乙中发生Zn+2H+===Zn2++H2↑。故A、B错误。两个装置中c(H+)都减小,pH都增大,C正确。由于甲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大于乙中的反应速率。
6.用两根铂丝做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再分别向两极通入甲烷气体和氧气,可形成燃料电池,该电池放电时发生的反应为CH4+2KOH+2O2===K2CO3+3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双选)( )
A.通甲烷的一极为负极,通氧气的一极为正极
B.放电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不发生变化
C.放电时溶液的酸碱性不发生变化
D.每消耗1
mol
CH4,则转移8
mol
e-
解析:选BC。从该燃料电池的放电反应可知碳元素化合价升高,氧元素化合价降低,因此CH4发生氧化反应,O2发生还原反应,A项正确;在放电时,KOH参加反应被消耗,物质的量减少且溶液碱性减弱,B、C两项均错误;碳元素化合价由-4―→+4,1
mol
CH4失去8
mol
e-,D项正确。
7.关于铅酸蓄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Pb(s)+SO(aq)―→PbSO4(s)+2e-
B.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
C.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变小
D.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PbSO4(s)+2e-―→Pb(s)+SO(aq)
解析:选B。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本题应注意铅酸蓄电池在放电时为原电池,充电时为电解池,在解题时还要注意在放电、充电时电极的变化及相关反应的转变。因为铅酸蓄电池在放电时为原电池,正极材料为PbO2,正极反应为PbO2(s)+SO(aq)+4H+(aq)+2e-―→PbSO4(s)+2H2O,负极材料为Pb,负极反应为Pb(s)+SO(aq)―→PbSO4(s)+2e-,由此判断A错误;B正确;在充电时为电解池,阳极反应为PbSO4(s)+2H2O―→PbO2(s)+SO(aq)+4H+(aq)+2e-,总反应式为2PbSO4+2H2O===PbO2+Pb+2H2SO4,因此,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增大,C、D错误。
8.把铁棒和锌片用导线连接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可构成原电池,当电路中有0.2
mol电子通过时,负极的质量变化是( )
A.增大6.5
g
B.增大6.4
g
C.减少5.6
g
D.减少6.5
g
解析:选D。负极的电极反应为:Zn―→Zn2++2e-,故每产生2
mol电子,需消耗1
mol
Zn,故每产生0.2
mol电子,需消耗锌6.5
g。
9.(2009年高考福建卷)控制合适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解析:选D。反应开始时,乙中电极反应为:2I-―→I2+2e-,I-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项正确;反应开始时,甲中电极反应为:2Fe3++2e-―→2Fe2+,Fe3+被还原成Fe2+,故B项正确;当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即说明没有电子发生转移,可证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故C项正确;当达到化学平衡后,加入FeCl2,导致平衡逆向移动,此时Fe2+失去电子生成Fe3+,I2得到电子生成I-,所以甲中石墨为负极,乙中石墨为正极,故D项错。
10.下图中a为生铁,A、B两个烧杯中为海水,C烧杯中为1
mol·L-1的稀硫酸。
(1)C中Cu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Zn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极附近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比较A、B、C中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________。
解析:在原电池中活泼金属做负极,故C中Fe做负极被腐蚀,B中Fe做正极被保护。
答案:(1)2H++2e-―→H2↑ (2)Zn―→Zn2++2e- 增大 C>A>B
11.
将铁棒插入CuSO4溶液中,如右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使图中的铁棒逐渐溶解而铜不在铁棒上析出,可以设计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使图中的铁棒上逐渐析出铜,而且铁棒不消耗,可以设计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是将(1)设计成原电池,且另一电极材料比铁的活泼性差;(3)是将(1)设计成原电池,且另一电极材料比铁的活泼性强。
答案:(1)铁棒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颜色变浅
Fe+Cu2+===Fe2++Cu
(2)找一种比铁不活泼的金属(如Cu)或非金属(如C)与铁棒用导线相连(或直接接触)插入该溶液中构成原电池
(3)找一种比铁活泼的金属(如Al)与铁棒接触(或用导线连接),插入溶液中构成原电池
12.(2011年河南郑州高二月考)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计。
(1)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
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
g,试计算:
①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②通过导线的电量。(已知NA=6.02×1023/mol,电子电量为1.60×10-19
C)
解析:(1)由锌片、银片、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中很显然锌片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Zn2++2e-;银片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2)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
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干燥后称重为47
g,说明锌片反应掉13
g,根据总反应式知消耗的Zn和产生的H2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
①V(H2)=×22.4
L·mol-1=4.48
L。
②通过导线的总电量=×2×6.02×1023
mol-1×1.60×10-19
C=3.85×104
C。
答案:(1)Zn―→Zn2++2e-
2H++2e-―→H2↑
(2)①锌片与银片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氢气所消耗的锌的质量,设产生的氢气体积为x。
Zn+2H+===Zn2++H2↑
65
g
22.4
L
60
g-47
g=13
g
x
65
g∶22.4
L=13
g∶x,
x=4.48
L。
②反应消耗的锌为:13
g÷65
g/mol=0.20
mol,
1
mol
Zn变为Zn2+时,转移2
mol
e-,则通过的电量为:
0.20
mol×2×6.02×1023
mol-1×1.60×10-19
C
=3.85×104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