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07 07:41:4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语文园地四 教案
1教学目标
1.“温故知新”教学目标
(1)通过“句式变换”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把“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感受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2)通过“拓展与交流”内容的学习引导,强化学生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点作用的认识,引导学生不但在阅读中给予关注,同时在描写人物时也能从这几方面进行刻画。【版权所有:21教育】
(3)通过“积少成多”中《赠汪伦》古诗的诵读,初步了解诗意,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同时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口语交际”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文明交际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乐于交际的良好品质。
(3)让学生学会交际:培养学生听、记、表达(应对)等能力。
3.习作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收集、整理、应用习作素材的能力。
(2)通过练笔,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培养表达真情实感的文风。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温故知新”——句式变换。“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如何正确改变“人称”。
2.“口语交际”——辩论会。课前指导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课内引导学生如何做到有针对性、有理有据地反驳。www.21-cn-jy.com
3.习作——写一个人物群体。表现人物群体特点素材的收集.。
教学难点:
1.“温故知新”——句式变换。“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如何正确改变“人称”是个难点。
2.“口语交际”——辩论会。引导学生如何做到有针对性、有理有据地反驳。
3.习作——写一个人物群体。表现人物群体特点素材的收集。如果素材不鲜活,无法很好表现人物群体特点。
3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温故知新”教学目标
(1)通过“句式变换”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把“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感受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2)通过“拓展与交流”内容的学习引导,强化学生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点作用的认识,引导学生不但在阅读中给予关注,同时在描写人物时也能从这几方面进行刻画。21cnjy.com
(3)通过“积少成多”中《赠汪伦》古诗的诵读,初步了解诗意,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同时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21·世纪*教育网
4.1.2学时重点
1.“温故知新”——句式变换。“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如何正确改变“人称”
2.古诗《赠汪伦》,了解诗意,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
4.1.3学时难点
“温故知新”——句式变换。“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如何正确改变“人称”是个难点。
4.1.4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温故知新和积少成多
板块一
课前任务:
在课内与课外阅读中,收集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的典型语句,体会这些句子对表现人物特点,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好处。2·1·c·n·j·y
(一)句式变换——“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
1.学生自读例句,注意书上“学习伙伴”身边的泡泡,分析每组里两句话(“直接转述”人物语言与“间接转述”)之间的不同。
2.同桌交流,或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应用书上的两个例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发现。
“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的要点:
(1)改什么——改“人称”和“标点”。
a.“标点”——把“:”改成“,”把“”去掉。
b.“人称”——首先确定转述对象(由谁转述),转述给谁听,再根据句子具体的语言环境确定改换的人称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如: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a.转述的人是句中的“我”,句子可改为:温迪告诉我,她真为我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b.转述的人是第三者(温迪和“妈妈”之外的人),句子可改为:温迪告诉妈妈,她真为妈妈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4.让学生改写书上的三个句子。
(1)闰土说:“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
改为:闰土说,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他们那里是不算偷的。
(2)李东高兴地说:“我 从网上查到诺贝尔奖获得者拉曼的资料了。”
改为:李东高兴地说 ,他 从网上查到诺贝尔奖获得者拉曼的资料了。
(3)老师解释说:“梦里飞行,说明 你们 是在长身体呀!”
改为:老师解释说,梦里飞行,说明我们 是在长身体呀!
5.教师补充二个句子巩固练习。
(1)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我的忙。”
(2)妈妈对我说:“告诉你爸爸,我要带你外婆去看病,中午你们自己煮饭吃。”
6.让学生谈谈改写句子的感受。
【感受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体验运用驾驭语言的乐趣。】
(二)拓展与交流—— 体会写好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的好处
1.请学生读一读“拓展与交流”中的句子,感受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2.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摘抄的句子,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3.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练笔。
(三)课后练习
1.注意观察生活中人物的表现,进行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练笔。
2.在课内与课外阅读中,注意收集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的经典语句。
板块二
(一)背诵导入
全班齐背本单元学的三首古诗。
(二)积少成多——诵读积累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交流,感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古诗名句的美。
3.背诵。
4.出示李叔同写的《送别》让学生诵读,播放《送别》(关于《送别》教师也可进行适当的介绍,见案后“参考资料”)。【来源:21cnj*y.co*m】
送 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补充李叔同写的《送别》,一是感受词曲的美,感受人世间送别的哀伤,珍惜人间友情。另也算是对本单元所学的四首“送别”的古诗画上一个小句号,同时又是一个省略号,引导学生关注送别诗,关注我国的诗歌文化。】【出处:21教育名师】
(三)背诵古诗文比赛
形式:可采用男女生挑战赛;可采用小组与小组挑战赛;也可采用同学之间热身赛之后,自荐表演赛等。
4.2 第二学时
4.2.1教学目标
4.2.2学时重点
“口语交际”——辩论会。课前指导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课内引导学生如何做到有针对性、有理有据地反驳。
4.2.3学时难点
“口语交际”——辩论会。引导学生如何做到有针对性、有理有据地反驳,做到说话连贯、清晰,声音洪亮。
4.2.4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口语交际
课前任务
(一)学生方面
1.了解教材中的情境内容,明确双方观点。
2.自由组合小组,选择己方观点。选出组长,组织分工收集整理可以说明本方观点或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
3.互相交流收集到的材料,整理备用。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是辩手,做好参与的准备。
(二)教师方面
1.首先让学生了解教材中的情境内容,明确双方观点。
2.了解学生分组情况,必要时给予适当调整(注意学生资源的互补),人数5个左右,不宜太多。了解各小组选择的观点,鼓励选择辩方少的观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对于资料的收集给予适当的指导。指导学生可从平时生活中寻找有力的事例;可从书刊、网络中寻找支持己方或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可通过与家人、亲戚等交谈获得有关的材料。关注学生资料收集的情况。www-2-1-cnjy-com
4.教师自己适当收集一些能支持、或反驳正反双方的材料。
(三)环境方面
1.课前黑板写上“辩论会”三个大字。
2.教室桌椅摆成若干个方块,每个方块各让一组正方队员与反方队员入坐。
一、再现情境,明确要求
1.教师指导(或充当)主持人,描述情境,提出正反方观点。
2.提出要求,做好辩前准备。
(1)记住自己的观点。
(2)要用事实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尽量做到观点突出,有条有理。
(3)认真听,快速记录自己的想法和对方发言的漏洞,准备有理有据地进行申辩或反驳。
(4)发言时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和语调等,自然大方,文明辩论。
3.让各小组进行辩前的准备。
二、点面结合,全员参与
1.请一个正反方小组在班上进行试辩,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给予肯定鼓励,提出注意事项,必要时给予示范。2-1-c-n-j-y
2.按坐位方块,正反双方进行辩论。教师巡视指导。
3.请一两个正方小组与反方小组在班级展示辩论,适时给予评价、指导。
4.让各辩方小组自行调换辩方(对手),再次进行辩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5.在各小组推荐优秀辩手的基础上,重新组合正反方小组,进行班级辩论表演。
6.评出最佳辩手,学生谈收获,教师小结本次辩论会学生表现情况。
教学反思:
4.3 第三学时
4.3.1教学目标
习作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收集、整理、应用习作素材的能力。
(2)通过练笔,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培养表达真情实感的文风。
4.3.2学时重点
习作——写一个人物群体。学习表现人物群体特点素材的收集。
4.3.3学时难点
写一个人物群体。学习表现人物群体特点素材的收集。明白如果素材不鲜活,无法很好表现人物群体特点。
4.3.4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指导与习作
板块一
课前任务
1.给学生充足的时空,引导学生关注群体生活,为本次练笔收集生活素材。
2.教师要反复布置生活作业,让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体验群体生活,从中获得鲜活的练笔素材。
(一)引用明星群体,明确何为群体,如何介绍群体
同学们,你们在电视上看到过“千手观音”这个节目吗?这个节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知道这21位演员都是些什么人吗?这21位演员就是一个群体,如果要请你把这个群体介绍给大家,你可以介绍些什么呢?21*cnjy*com
学生交流。
教师适当引导,目的要让学生明确群体可大可小,介绍群体要选用与群体人员密切相关的典型事例,才能很好地表现群体特点。
(二)导入习作要求,唤醒习作欲望,选择要写群体
1.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这样或那样的群体,比如在家里,我们和爸爸妈妈等亲人在一起;走亲访友时,我们和亲戚朋友在一起;在学校,我们和老师同学在一起……在不同的群体里,我们体验到了不同的生活;在不同的群体里,我们一同经历了这样或那样的事。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你心里你觉得哪个群体最有魅力,最有意思;那个群体的哪些人特点最突出,你们一同做过的哪些事最能表现这个群体的特点……你就选择那个群体,把你想介绍的有关的人和相关的事介绍给大家吧!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思考:让学生思考:确定各自要介绍的群体,要介绍这个群体什么特点,准备选用什么事例。你介绍这个群体,准备取个什么题目?
3、交流:请学生在班上交流,互相唤醒。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4.提示:同学们,在向别人介绍群体时,本单元课文中对人物描写的方法,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吗?
5.让学生质疑,师生释疑。
板块二
(一)谈话导入习作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这样或那样的一个个人物群体,比如在学校,与小伙伴一起学习、玩耍;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做家务、看电视等等。21教育网
( 二)指导审题,明确写作要求   1.理解“群体”。(群体:是由许多发生联系的个体组成的整体。)   那么写人物群体,就不是写一个人,而是写多个人,而这些人之间是发生联系的。 2.举例引路,明确写法。   《家有儿女》这部电视剧相信同学们都不陌生吧?他们那个大家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   (刘星:瘦小的他机灵活泼,爱耍小聪明,但伎俩常常又被父母识破;胖胖的小雨:因为年纪小,所以常常会因为老实吃点亏;美丽的小雪:爱学习,爱漂亮,做事积极主动,也好打不平。)   他们在生活中虽然有点碰撞,但要是遇到了麻烦事,却总会互相帮助解决的。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他们的生活却是最幸福快乐的,那是因为他们一家都是在相互关爱中快乐度过的。 (三)讨论与交流,确定写作材料   1.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仔细回忆一下,看一下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捕捉得到像刘星、小雨、小雪那样的人。我们先四人一小组互相说说,说之前,我们先看看课本“习作讨论平台”中的提示。(请学生读习作提示,教师相机板书)   2.好,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老师所说的,以及“习作讨论平台”中的提示开始讨论吧,看哪个小组说得最热烈。(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 四)评价点拨,让学生更明晰 (五)学生动手写作。(先写精彩片段) (六)佳作欣赏与评价。 (生先评,教师再点拨。)点评注意以下几点:21*cnjy*com
1.词、句是否通顺;   2是否运用了好词佳句;   3.表达感情是否真挚。 (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布置 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棒!回去以后就把这篇文章写完整并加以修改,老师期待着下一节课能读到你们的佳作。
范文:
温暖的家 家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摇篮,是每个孩子栖息的港湾。我就有一个温馨、幸福和睦的家。我爱我家。 我爱我家,一个幸福温暖的家。爸爸妈妈对我百般的疼爱,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家中的温暖。每逢放学回来,妈妈正忙着在厨房为我做着可口的饭菜,爸爸坐在我的一旁,陪我学习,当遇到不会的题,爸爸便会耐心地给我讲解。 我爱我家,一个和睦快乐的家。在我家里,总是充满了祥和的气氛,我们一家三口总是和睦相处。爸爸妈妈的感情非常好,几乎不吵架,爸爸说话很幽默,总是逗得我和妈妈哈哈大笑。我也不惹父母生气。 如果我考试取得了好成绩,爸爸妈妈就会为我庆祝一番,带我去吃我最爱吃的东西。如果我考的不好,父母也不会说我,总是对我说:“加把劲,总是能追上的。”我现在一定要努力,不要辜负了父母的希望。如果我成功了,那也是父母的功劳,因为父母一直在栽培我。 我爱我家,一个让我有依靠的家。每当我在外面遇到困难或委屈;是爸爸妈妈帮助我排解困难,听我诉说心里的苦闷,使他们教会了我如何面对生活,面对事实;是他们教我懂得了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一个人要懂得面对生活的挑战与考验。 我爱这个温馨幸福的家,让爱永远住我家21·cn·jy·com